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中国棉花市场月报(2022年4月) ——环境急剧收缩 棉花面临重新定价  4月以来,国际棉价逆势飙升至150美分/磅以上,创2011年5月以来高位,东南亚纺织乏力已现,5月北半球棉花播种面积增加将逐渐落定,国际棉价上涨是否能持续,国内棉价下一步行情走势如何,本期月报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行情回顾   一、国际棉价振荡冲高   4月以来,国际棉价振荡中攀升,呈现“W型”态势。4月初,随着原油价格下跌,美国公布意向植棉面积增长,国际棉价逐渐下跌至130美分/磅;4月13日印度宣布从4月14日起至9月30日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豁免,资本借机助推国际棉价攀升,4月18日ICE期棉最高攀升至144.78美分/磅,创下近11年来新高。东南亚纺织生产难以承受高价原料压力,国际棉价一度出现转弱迹象。4月底,资本再次放大炒作,借助粮食上涨可能抑制棉花播种面积预期,及印度可能对棉花实施临时出口禁令传言,再次推升ICE期棉触及涨停,与前期炒作中国配额发放和印度对棉花进口实施关税豁免类似。截至4月底,ICE期棉主力合约结算价145.63美分/磅,较3月底上涨5.61%;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164.45美分/磅,折1%关税人民币进口成本25464元/吨(不含港杂和运费),较3月底上涨6.2%。   二、国内棉价高位盘整   时至4月,棉价高位运行与下游走弱持续背离,国内纺织行业持续降温态势进一步加剧,叠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扩散,清明节过后,部分纺织厂延长放假时间,减产、停产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在2021年9月初的《中国棉花市场周报》中曾提到,“下游棉纱价格开始松动,旺季不旺特征将逐渐显现。”正如我们预期,2021年纺织“金九银十”旺季落空,年底进一步转淡,2022年春节后降温更加明显。当前国内棉价走势整体呈现弱于国际、强于下游的态势。截至2022年4月底,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22387元/吨,较3月底下跌0.84%,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21655元/吨,较3月底下跌1.17%。   第二部分分析与展望   一、全球棉花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   (一)世界各棉花产销国动态   1、2021年度北半球棉花销售进度较快,2022年新棉开始播种   2021年度美棉完成既定销售目标。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截止4月28日,2021年度美棉累计签约344万吨,超出USDA预测年度出口量23.4万吨,完成销售目标的107.2%,较过去4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印度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豁免至9月底。由于印度国内棉价涨势超过国际棉价,其国内纺织业不堪重负,行业不断呼吁政府免税进口棉花。2022年4月13日,印度财政部宣布,4月14日起至9月30日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豁免。   2022年度北半球新棉播种顺利展开。印度北部植棉窗口期为4月15日-5月15日,当地棉农植棉热情高涨,截至2022年4月19日,旁遮普邦的棉花已播面积为2500公顷。巴基斯坦棉区天气适宜,早播棉田苗情也表现良好。截至2022年5月1日,美国棉花播种进度为16%,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所有产区均已开始播种。全球棉价持续上涨将刺激下年度种植面积扩张,据国际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度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意向植棉面积同比将分别增长9%、2%、5%。   2、海外纺织生产需求恢复后又陷入高棉价困境   截至3月海外特别是美国服装消费强势增长,推动东南亚出口增加。据wind数据,2022年3月美国服装服零售额269.4亿美元,创月度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7.3%,比2019年同期增长20%。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占比达50.3%,同比增长24.2%。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局在一份报告中称,孟加拉国在2022年度可能从美国进口23万吨棉花,因其国内使用量比去年增加43%。(2012-2015年度孟加拉国进口美棉量年均在3.8-4.8万吨间,2016-2020年度均值增加到18万吨左右。)   近期东南亚纺织市场暴露疲弱迹象。面对国际棉价暴涨,4月中旬开始,海外纺织下游由旺转弱。有报道表示,部分东南亚纺织生产陷入困境,当前海外部分纺织厂利润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印度部分纱厂缩减产能应对高棉价,巴基斯坦部分原料充足的纺织厂售卖前期采购的棉花获利。   (二)“当前全球棉花市场格局及态势”[1]   本期月报在此引用冯梦晓《当前棉花市场态势及印度棉花政策动向思考》对2021年度全球棉花市场供求关系评价部分的内容。   若后期不发生大的突发事件,2021年度实际供求关系同上年持平或宽松的概率较大,全球棉花需求被高估。美国农业部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2701万吨,产量创近8年来新高2617万吨,期末库存消费比为67.20%。一方面,剔除疫情及救助政策影响严重的2019-2020特殊年份,2021年度全球棉花供求水平与2016-2018年度基本持平。另一方面,考虑到近年来棉花库存结构态势,当前自由贸易市场上的棉花供给相对充裕。再一方面,我们认为多种因素不支持2021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增加。一是美欧等发达国家早已停止给予居民消费补贴,二是大幅飙升的通胀势必抑制消费意愿,三是股市下跌将削弱消费能力,四是全球经济增速及前景明显下滑,中期消费预期动力不足。近期,全球主要终端服装库存开始增加。wind数据显示,2022年2月份,美国零售服装店库存达到2020年4月以来最高,库存销售比达到2020年3月份以来最高。预计欧洲市场情况类似。若后期不发生大的突发事件,我们预计2021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在2630万吨左右,库销比约为71.7%,较上年扩大0.14个百分点。   [1]冯梦晓《当前棉花市场态势及印度棉花政策动向思考》   二、国内棉花供给充裕,下游消费降至冰点,新棉持续难销   (一)2021年度国内棉花供求关系大概率宽松   2021年度,国内棉花产量580万吨,截至2022年3月底,完成销售264.2万吨,尚有338.4万吨新棉待售,全国棉花商业库存503.2万吨,如果加上2022年4-8月棉花进口量保守预计50万吨,4-8月供给量将达到553.2万吨。2021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按824万吨(月均消费量68.6万吨)测算,2022年4-8月国内消费量为343万吨。至本年度末(2022年8月底)国内仍剩余210.2万吨棉花(553.2-343),高于上年同期17.7万吨。即使储备棉不轮出,年度内棉花供求关系也相当宽松。假如当前纺织市场低迷态势持续,消费将向下修正,本年度供需关系将更加宽松。   (二)国内棉花消费疲态延续   下游纺织市场持续走弱,产业链运行陷入困境。2021年5月国内纺织市场已出现降温迹象,高成本新棉加剧市场压力,2022年春节后纺织市场进一步降温,2022年2月份我国棉花进口连续7个月同比减少,棉纱进口连续5个月下降。疫情加剧消费低迷形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国内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大幅下降15.0%。在海外订单减少和国内订单下降及原料成本居高不下情况下,国内纺织厂以减产、停产方式减少亏损成为普遍现象,据调查,4月初全国纱产销率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纺织厂原料库存降至15个月以来最低。企业反映,当前市场冷清程度十年罕见。   (三)2022年度国内新棉播种面积将稳中有升   据中国棉花网报道,截至5月5日,2022年新疆棉花播种基本结束,南疆大部分地区棉花出苗率已过半,棉农对今年棉花丰产预期较强。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4398万亩,同比增加1.8%,其中,新疆意向植棉面积为3639万亩,同比增加2.3%。   三、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海外通胀屡刷新高,中国经济面临多层压力   1、国际方面。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调。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俄乌冲突导致今年全球贸易增速较先前预测值下降近一半。经合组织的最新评估报告,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因为俄乌冲突下降一个百分点。4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0.8个百分点,为3.6%,较2021年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   海外通胀飙升失控,货币政策进入收紧阶段。在3月加息基础上,5月美联储加息50个点,并宣布将启动一项缩表计划,从6月开始,每月从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中减少475亿美元资产负债,三个月后,每月将减少950亿美元。欧洲央行表示计划加息,将对此进行讨论,并可能会在6月的会议上采取行动。   2、国内方面。2022年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继2021年10月份后再次回落至临界点以下,当前政策意在纾困实体和提振经济。近两年央行多次降准旨在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帮助产业链下游需要控制成本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从目前看,降准不足以激励资金全部流向期望领域,存在流入原材料市场,进一步引起原材料上涨的情况,后期引导资金合理流向可能更为重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四种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公告同时明确,煤炭中长期交易销售价格,超过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上限的,及煤炭现货交易销售价格,超过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上限50%的,一般可视为哄抬价格行为。棉花市场同样需要警惕哄抬价格的风险。   (二)“疫情防控内外差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上涨,中国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弱化”[1]   疫情防控内外差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上涨,中国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弱化。一方面,在新冠病毒阿尔法、德尔塔等病毒毒性较强阶段,西方国家实施大力度经济救助政策,股市大涨,居家消费火爆,但其疫情管控成效明显弱于中国,供应链运行不畅,不少企业生产甚至难以推进,经济成本大幅增加。中国制度优势明显,疫情控制效果好,生产、加工及物流顺畅等优势彰显,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优势显著。2021年中国出口金额达3363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创2011年以来新高。2021年末,疫情进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阶段,中外防疫成本急剧变化。西方抓住奥密克戎病毒特性,对社会经济的管控全面放开,供应链全面修复,生产和消费成本显著下降。中国疫情防控坚持严格要求,传统制造业产业链运行整体成本增加,相对优势弱化。另一方面,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土地、劳动力等市场要素较低的国家,其消化或容忍原材料成本具有优势。国际贸易订单更容易流入海外成本洼地。   [1]冯梦晓《当前棉花市场态势及印度棉花政策动向思考》   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海外通胀飙升,全球经济滞涨问题突出,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全球棉花消费难以独善其身。眼下全球棉花具备整体供需平衡的条件。最近,海外纺织已暴露由旺转弱迹象,国际棉价连续大幅下跌。为控制通胀,近期美国重新评估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一事,后期进展需要时间。在高通胀背景下,消费者对商品价格较为敏感,中国与东南亚在纺织品生产方面的竞争有增无减,中国纺织出口形势有待观察。目前国内消费低迷态势继续,棉价与下游消费之间仍有待衔接。美棉销售已完成既定目标,北半球棉花播种面积大概率增加将逐渐尘埃落定。朝前看,若不出现大的灾害,不发生大的突发事件,下年度鉴于全球棉花产量可能增加、消费或将下降,供求关系走向宽松。棉价步入重要窗口期。随着5月美联储加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全球汇市大幅波动,股市下跌加剧,传统工业类大宗商品价格疲弱,资本市场收缩及重新定价的风险激增。   2022-05-10 16:16:21
纺织服装订单转向东南亚背后:国内一件T恤的制造成本约为东南亚数倍   3月份越南外贸出口341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一季度出口8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越南外贸数据迅猛增加引发众多关注。不过,虽然出口数据较大,但一季度越南贸易顺差仅有14.6亿美元,经济附加值并不高。其中,一季度越南从中国进口货物276亿美元,截至一季度末,越南对华贸易逆差140亿美元,越南很多零部件、原材料还是从中国进口,在越南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等地。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我国订单外移多集中在纺织服装、家居建材、消费电子等行业,而纺织服装、家居建材行业的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早而有之,去年东南亚爆发的疫情只是暂缓了这一进程,如今更像是进程重启。而且,很多订单虽然转移到了东南亚,但仍是中企在承接。据越南官方统计,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家居企业是从中国迁来的。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韩军认为,中国产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外溢”是必然,中国与越南产业链更多是互补关系。随着越南等东盟国家参与深化国际分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未来有望促进亚洲整体出口贸易。      越南制造业竞争力恢复      “越南基本恢复正常了,但居民日常还是会戴口罩。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生产和经营确实比较艰难。随着疫苗接种比例的提高,现在越南各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生产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赵骞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骞是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会长。他早在1995年即到越南从事贸易生意,目前是JAC越南汽车股份公司负责人。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成立于2001年12月10日,目前有效会员近400家,会员企业涵盖各行各业。其中,TCL、美的和格力三家知名中国电器品牌均为该会副会长单位。可以说,赵骞见证了中资企业在胡志明市的发展壮大。      据赵骞介绍,中资企业到越南南部投资基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年到2006年左右,主要是鞋子和衣服等纺织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二阶段是2005年到2018年左右,集中在木器及家居企业;第三阶段是从2018年开始,主要是与苹果和三星等相关的消费电子企业。最近几年,中资企业在越南的投资及生产规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虽然已经两年时间没有回国,但赵骞对国内热议的订单转移也有关注。“这种现象存在,也是正常的企业行为。因为企业手里的出口订单需要按时交货,而两个国家的疫情管理并不同步。去年越南疫情严重的时候,国内疫情控制比较好。如果一家企业集团两国都有工厂,就会让中国国内工厂多生产一点。今年越南逐渐恢复正常,工厂能够正常生产,那就让越南工厂多生产一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的研究报告也证实了这个观点。报告认为,以服装和鞋帽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替代效应更容易发生,中越两国在对美国的服装和鞋帽出口上存在较强替代关系。他以服装、鞋靴和帽类商品为代表,测算美国从越南和中国进口相关商品的份额,发现两国在对应商品的出口上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      2021年二季度,在越南国内受到德尔塔变种病毒冲击的背景下,美国从越南进口的份额逐步回落,并转而增加来自中国的相关商品进口。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随着越南产能逐步修复,美国从越南进口的服装、鞋靴和帽类商品份额重回上行通道,其中鞋靴和家居/灯具/寝具的份额涨幅超过8%。同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相关商品份额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服装、鞋靴、帽类对应的份额降幅都在7%或以上。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订单虽然转移到了东南亚,但仍是中企在承接。比如在消费电子领域,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历了从生产低附加值零件、为国外终端品牌代工到切入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国内终端品牌跻身世界前列的转变,部分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已经形成了东南亚制造+亚欧美研发、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早前确实有部分国内订单转移去东南亚,一个原因是当地疫情缓解,有了接单能力;另一个原因是前段我国棉花、纱线涨价,与海外差价拉大,一些下游客户为了降低成本把订单转移过去了。”珠三角一位服装厂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过随着近期外棉价格大涨,国内棉纺走弱,内外棉纱价差缩窄甚至倒挂,订单外流压力或会得到改善。      但他也表示,纺织服装的订单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是大势所趋,“国内一件T恤的制造成本大约是东南亚的数倍,随着外围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纺织服装制造将继续加速转移到东南亚等地。”      刘小姐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服装外贸公司,主要从国内购进原材料,同时交由工厂进行代工,最近几年主要是发给越南或缅甸等东南亚的代工厂。据她介绍,全球暴发疫情以来,越南工厂订单大幅增加,代工价也随之大幅上涨,不同的产品工价涨幅不一,这两年代工价约上涨10%~30%。去年因为东南亚疫情严重,有部分订单回流国内,但当地疫情缓解后,订单又马上回到了东南亚,究其原因主要是东南亚的成本优势。      2021年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危机,曾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大量的回流订单。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54.7亿美元,同比增长8.4%,创历史新高,但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不到5%,成本优势不再之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通过技术、设计、创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才有发展空间。      不过,即使订单向海外转移,很多还是中资企业在承接,国内大量纺织服装企业早已布局东南亚。天虹纺织是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于2006年开始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主要在越南地区购买土地扩建产能。除此之外,公司也在乌拉圭、土耳其等地建有工厂。公司自2014年起开始建设越南海河工业园区,打造涵盖原料、纺纱、制造、染整、制衣及品牌的全产业链,截至目前,天虹子公司天虹银河、天虹染整、天虹科技、兰雁牛仔服装等均已完成工业园入驻。      百隆东方是我国色纺纱双寡头之一,自2013年起开始在越南建设生产项目,目前越南地区已形成100万锭纱的总产能,占百隆总产能的60%。2021年7月,公司又在越南新建39万锭纱线项目,预计产能将在2022年~2023年逐步释放。在营收方面,越南也已经占到百隆东方总营收的六成左右。      在越南逐步解封后,国内纺织龙头也继续发力当地市场。3月30日,鲁泰纺织披露,全资子公司万象纺织在越南西宁省规划总投资约2.10亿美元,用于梭织和针织等面料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鲁泰纺织表示,此次投资意在高效整合国内外资源,有效规避潜在贸易壁垒的影响等。      家居行业:国内巨头早已在东南亚布局      同样的订单转移情形,也发生在家居行业。2019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几乎所有家居类别征收高达25%的关税,在此背景下,整个中国外贸家居产业开始向外国转移。2020年,越南迅速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家居供应国。2021年尽管越南受疫情影响严重,经历了长达数个月的封城,但木制品及家居出口价值仍高达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但是在部分越南家居从业人员眼中,当下产销两旺的场景,却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李先生在越南从事木材贸易,在中国也有多个贸易公司。作为家居行业的上游材料供应商,他向很多大中型家居厂供货。据他观察,虽然目前越南家居行业订单多,但是大多并不赚钱,“我现在都不敢发货了,收不到货款,整个5月现在下的单都很少。”      他表示,由于现在海运费用太高,越南出口家居生意很难做。“一个货柜大概是3万美元的货值,以前运费是2000美元~3000美元,但现在,运费涨到了1万多美元,哪还有多少利润?所以也没钱付给我们上游。”据悉,由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拥堵和集装箱短缺,致使运费一路飙升。此外,在疫情与俄乌冲突影响下,部分国家消费水平下降,影响了对于家居的需求。      最近几年,国内家居成品企业如顾家家居、敏华控股、永艺股份、美克家居、恒林椅业等都在东南亚开设工厂,一些家居配件老板也做起了东南亚生意。据越南官方统计,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家居企业是从中国迁来的。      何先生所在的公司,2018年下半年从广东迁往越南和平省。他表示,东南亚的家居出口相比国内,有人工便宜、材料丰富、关税较低等优势,2021年底以来,越南家居工厂已恢复满负荷产能。但尽管越南的家居产业已经颇具规模,许多关键部件仍然依赖从中国进口。“国内家居行业的订单即使是转移到了东南亚,但大多还是中国老板接的单,大的家居企业都是两条腿走路,去年越南疫情严重,那就中国工厂多做一些;今年越南工厂满负荷生产,中国工厂就更多转向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的工作。”      国内家居巨头顾家家居在墨西哥拥有两间工厂,越南拥有两间工厂,以满足北美地区火爆的市场需求。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境内收入107.1亿元,同比增长40.1%;境外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48.7%。      订单之争背后:两国产业互补关系      越来越多中资企业把产能转移到越南,是否意味着越南制造的竞争力开始超越中国?      赵骞认为,相对中国制造,现阶段越南制造有两大优势:一是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低,二是越南与各主要经济体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带来的市场准入便利及关税优势。      他以胡志明市附近的平阳省工业园区50年期的土地为例:5年前的价格大概是60美元/平方米,目前价格大概在200美元/平方米;普通工厂员工的月工资从大概1500元人民币/月,到现在大概3000元人民币/月。总体来看,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虽然上升比较快,但对比国内,特别是广东省,优势还比较明显。      越南制造另外一个优势是越南与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自贸协定带来的产品准入及关税优势。其中,2020年生效的《欧盟-越南自贸协定》(EVFTA)将在十年内削减99%的双边关税。此外,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越南出口美国市场也有很大的准入及关税优势。这两个国家和地区也是中国企业主要出口方向,这也是越来越多中资企业选择到越南建厂的原因。      但赵骞认为,越南的制造业更多仍然停留在产品代工阶段,或者组装出口阶段。目前,中资企业几乎没有在越南设立产品研发机构,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也差不多都是这样。越南本土制造业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也有限。他以即将赴美上市的越南本土某汽车品牌为例。该品牌没有任何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制造能力,造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均为对外采购。同时越南整个国家工业体系不算完整,很多基础原材料需要进口,这也会限制越南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      韩军也认为,中越两国制造业之间更多是互补关系。韩军认为,远东至美国集装箱海运量过去十年间(2011~2021年)复合增速为4.90%。其中,越南对美集运量仅次于中国,位居第二,占比超过11%。2019年越南至美国集运量增速高达33.1%,其他东盟国家均实现较高增速,也源于中美贸易战下中国的转口贸易。假设2019年中越贸易差额的增加值均为中国至越南的转口贸易所致,同时假设转口贸易最终流向为美国,则2019年越南至美国出口总额中约20%为中国转口贸易,剔除中国转口贸易部分,2019年越南至美国出口总额与2018年持平。其他东盟国家与越南的转口贸易情况类似。      美国作为越南产品最大的买家,占越南出口总额约29%。而越南进口总额约33%来自中国内地,进口货物主要是纺织材料和零部件,56%的纺织、皮革材料等、48%的机械设备、42%的电话、手机及零件均进口自中国。经过加工后,约63%木材及制品、46%的纺织服装、42%的机械设备等出口至美国。       韩军认为,中国产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外溢”是必然。此外,中国已经加入RCEP,并不太担心所谓制造业转移问题。越南等东盟国家加入国际分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未来促进亚洲整体出口贸易。     赵骞同样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有三个,一是产业链非常完整,二是国内14亿人的统一大市场带来的成本优势,三是工业4.0应用带来生产效率提高。越南制造在某些行业或者某些产品取代中国制造会是趋势,中国也要竞争及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行业,但就整体而言,越南制造不会取代中国制造。他也很希望越南能够继续鼓励外资企业投资,提高工艺水平,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2022-05-10 16:16:34
贸易救济案件频发纺织商会为中企应诉搭建平台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贸易救济调查频发给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诸多困扰。对此,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应对,同时依托四体联动应对机制,在商务部贸易救济局的领导和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在印度粘胶纤维纱线反倾销调查、印度60旦以上粘胶纱线反补贴调查以及秘鲁服装保障措施调查等多起案件中取得完胜。   过去一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继2020年达历史峰值后呈现回落趋势(2020年纺织服装行业贸易救济案件数量22起)共遭遇13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下降40%;涉案金额20.85亿美元,同比下降23.6%,分别为韩国、印度、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秘鲁6个国家发起的反倾销、反规避和保障措施调查,涉及聚酯全拉伸丝(FDY)、粘胶短纤、PU革、聚酯纱线、聚氨基甲酸酯浸渍的纺织品等产品。其中,原审新立案件4起(3起反倾销和1起保障措施)、日落复审7起、反规避2起。   从以往案件看,纺织服装贸易救济案件涉案金额多在数千万美元。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对国内产业保护力度加强,贸易救济调查力度呈加大之势。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遭遇的4起原审案件涉案金额均高达数亿美元。   中国是土耳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据GTF数据,2018年-2020年,土方分别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产品19.5亿美元、19.4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4.1%、25.6%和23.5%。为保护国内产业,土耳其持续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频繁启用反规避调查。截至目前,土耳其共对中国发动54起贸易救济调查,包含反倾销(包括原审和复审在内)41起。   韩国也更加注重对国内产业的保护。自2005年首次对中国弹力丝(DTY)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韩国共对中国纺织服装发动6次贸易救济调查,主要集中在2011年-2014年,涉案金额较小(44万~440万美元),主要针对DTY和定向聚酯纱线(POY)产品。时隔7年之久,2021年1月韩国对自中国进口的FDY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4.6亿美元。在综合企业应诉意愿的基础上,本案未能组织行业抗辩,5家抽样企业单独参加倾销抗辩。2022年1月6日,韩国调查当局正式发布终裁公告,决定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   面对贸易救济调查,企业应如何应对?对此,纺织商会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倾销或补贴抗辩(从单个企业角度证明产品出口价格并未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目标市场)和行业无损害抗辩(从行业角度证明调查国国内产业不存在损害,或者进口产品与其国内产业损害或损害威胁之间无因果关系等)进行应诉。其中,企业单独倾销抗辩通常会取得单独税率。   在企业积极应对的同时,纺织商会也提供了精准的服务,通过组织企业参加代表整个行业利益的无损害抗辩,力保全行业正常出口。去年,纺织商会共组织召开6场案件应诉协调会,成功组织2起案件的行业无损害抗辩--巴西聚酯纱线反倾销调查和秘鲁服装第二次保障措施案。目前,这2起案件仍在审理中。在四体联动机制下,各方积极配合,2020年纺织商会组织的6起案件行业无损害抗辩已陆续发布终裁结果,其中3起案件(印度粘胶纤维纱线反倾销案、印度60旦以上粘胶纱线反补贴案和秘鲁服装第一次保障措施案)取得完胜。   作为四体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商会注重贸易救济案件的提前预警,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在调查国立案后,纺织商会会第一时间通知企业涉案产品情况和案件进展,动员并组织企业应诉,在广泛了解行业和应诉企业出口情况后向调查机关递交抗辩意见,参加调查机关举办的听证会陈述反对征税意见,联系对方国家商协会、进口商和下游客户形成同盟军共同向调查机关施压,屡次化解纺织品双边贸易摩擦案件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的出口经营。此外,纺织商会还为企业提供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信息咨询、业务培训、法律法规研究和对外交流预警等日常法律服务工作,全力保护企业利益,维护行业发展。   2022-05-10 16:16:44
关注 | 预期二季度行业景气或逐步恢复 近期,中国纺联组织了纺织企业景气调查工作。据测算,2022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综合景气指数落到趋冷区间,仅为42.6,较上年四季度回落19.7个点。 订单需求回落明显 一方面,国内各地为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浙江、山东、辽宁、广东等多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暂时休市,市场销售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疫情多点爆发也严重抑制了国内居民对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意愿。 受需求不足影响,一季度行业新订单指数回落较快。据测算,2022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新订单指数为37.8,较上年四季度指数下降29.0个点,回落非常明显。 预期二季度行业景气或逐步恢复 尽管目前来看一季度纺织企业运行承压较大,但在国内疫情精准防控措施持续推进、稳增长经济政策有效落实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对二季度行业发展仍较有信心。根据问卷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二季度纺织原材料供应链将有一定改善,原料采购压力会有所减小,备货积极性将有提升,并对二季度市场改善的信心有所增强。 截至4月15日参与一季度纺织景气问卷调查的企业中,70%的企业选择二季度行业运行“乐观”或“一般”。据测算,二季度纺织行业预期景气指数为51.0,景气指数或将重回发展区间。 拜登宣布对乌新一轮安全援助计划 但是俄乌局势仍然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6日,白宫官网发布信息称,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乌克兰的新一轮安全援助计划,该计划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火炮弹药、雷达和其他设备。 拜登称,美国将持续把得到国会授权的武器和装备直接送往乌克兰。最新一轮援助几乎耗尽了美国预备为乌克兰提供安全援助的资金。美国及乌克兰的其他国际伙伴将继续让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流向乌克兰。 2022-05-10 16:16:58
新疆:棉花播种基本结束 今年丰产预期较高   随着立夏节气到来,新疆地区棉花播种已基本结束。由于今年4月份疆内极端天气发生相对较少,而且大量精量播种机械投入使用,棉花播种进展顺利,播种周期明显缩短。去年4月底北疆多地出现降雪天气,导致众多棉田进行了补种、甚至重播。今年广大植棉农户总结历史经验,大型植棉户适当分散集中播种时间,同时通过及时滴水出苗等方式,在天气良好情况下,促进棉花尽早发芽出苗,降低棉苗长时间对温湿度的依赖。      据了解,进入5月份后,南疆大部分地区棉花出苗率已经过半,而且五一假日后,阿克苏地区天气继续以晴好为主,气温多保持在16-30度,为棉花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北疆多地有扬尘风沙天气外,但对棉花生长尚未造成太大影响。据部分种植户反馈,近两年棉花种植收益增加明显,虽然租地费、化肥等种植成本有所增加,但可观收益驱动下,农户加大成本投入态度积极,购买腐殖酸原粉压低盐碱提高地温等新型保耕促产措施得到广泛应用。另外,从兵团团场到地方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种植技术培训不断开展,都为今年棉花丰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3月中下旬展开全国范围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4398万亩,同比增加78.9万亩,增幅1.8%,其中,新疆意向植棉面积为3639.0万亩,同比增加2.3%。另外,随着疆内种植农户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同期极端天气发生频率的下降,今年棉花单产有望增加,种植农户对今年棉花丰产预期较高。 2022-05-10 16:17:23
贸易救济案件频发纺织商会为中企应诉搭建平台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贸易救济调查频发给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诸多困扰。对此,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应对,同时依托四体联动应对机制,在商务部贸易救济局的领导和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在印度粘胶纤维纱线反倾销调查、印度60旦以上粘胶纱线反补贴调查以及秘鲁服装保障措施调查等多起案件中取得完胜。      过去一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继2020年达历史峰值后呈现回落趋势(2020年纺织服装行业贸易救济案件数量22起)共遭遇13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下降40%;涉案金额20.85亿美元,同比下降23.6%,分别为韩国、印度、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秘鲁6个国家发起的反倾销、反规避和保障措施调查,涉及聚酯全拉伸丝(FDY)、粘胶短纤、PU革、聚酯纱线、聚氨基甲酸酯浸渍的纺织品等产品。其中,原审新立案件4起(3起反倾销和1起保障措施)、日落复审7起、反规避2起。      从以往案件看,纺织服装贸易救济案件涉案金额多在数千万美元。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对国内产业保护力度加强,贸易救济调查力度呈加大之势。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遭遇的4起原审案件涉案金额均高达数亿美元。      中国是土耳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据GTF数据,2018年-2020年,土方分别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产品19.5亿美元、19.4亿美元和15.8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4.1%、25.6%和23.5%。为保护国内产业,土耳其持续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频繁启用反规避调查。截至目前,土耳其共对中国发动54起贸易救济调查,包含反倾销(包括原审和复审在内)41起。      韩国也更加注重对国内产业的保护。自2005年首次对中国弹力丝(DTY)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韩国共对中国纺织服装发动6次贸易救济调查,主要集中在2011年-2014年,涉案金额较小(44万~440万美元),主要针对DTY和定向聚酯纱线(POY)产品。时隔7年之久,2021年1月韩国对自中国进口的FDY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4.6亿美元。在综合企业应诉意愿的基础上,本案未能组织行业抗辩,5家抽样企业单独参加倾销抗辩。2022年1月6日,韩国调查当局正式发布终裁公告,决定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      面对贸易救济调查,企业应如何应对?对此,纺织商会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倾销或补贴抗辩(从单个企业角度证明产品出口价格并未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目标市场)和行业无损害抗辩(从行业角度证明调查国国内产业不存在损害,或者进口产品与其国内产业损害或损害威胁之间无因果关系等)进行应诉。其中,企业单独倾销抗辩通常会取得单独税率。      在企业积极应对的同时,纺织商会也提供了精准的服务,通过组织企业参加代表整个行业利益的无损害抗辩,力保全行业正常出口。去年,纺织商会共组织召开6场案件应诉协调会,成功组织2起案件的行业无损害抗辩--巴西聚酯纱线反倾销调查和秘鲁服装第二次保障措施案。目前,这2起案件仍在审理中。在四体联动机制下,各方积极配合,2020年纺织商会组织的6起案件行业无损害抗辩已陆续发布终裁结果,其中3起案件(印度粘胶纤维纱线反倾销案、印度60旦以上粘胶纱线反补贴案和秘鲁服装第一次保障措施案)取得完胜。      作为四体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商会注重贸易救济案件的提前预警,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在调查国立案后,纺织商会会第一时间通知企业涉案产品情况和案件进展,动员并组织企业应诉,在广泛了解行业和应诉企业出口情况后向调查机关递交抗辩意见,参加调查机关举办的听证会陈述反对征税意见,联系对方国家商协会、进口商和下游客户形成同盟军共同向调查机关施压,屡次化解纺织品双边贸易摩擦案件的不利影响,维护企业的出口经营。此外,纺织商会还为企业提供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信息咨询、业务培训、法律法规研究和对外交流预警等日常法律服务工作,全力保护企业利益,维护行业发展。 2022-05-10 17:26:46
疫情反复实体太难熬,62家本土知名鞋服家纺品牌去年关店达3865家   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加之受疫情持续影响对线下消费产生较大影响作用下,终端消费低迷风险,消费疲软导致众多品牌鞋服公司销售情况低于预期,进而导致整体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速下滑,而在消费疲软的情况下,相关上市公司的门店扩张也在持续收缩,新品牌的开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据第一纺织网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度,国内62家品牌鞋服、家纺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56.0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394.96亿元相比增加161.07亿元,合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08.9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98.55亿元相比,微幅增加10.36亿元,合计门店数量119672家,与上年同期的123537家相比减少3865家。       东方证券分析师施红梅此前表示,3月以来全国范围疫情的多点频发对品牌服饰终端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严格的防疫措施使得许多重点区域线下关店或客流大幅放缓,另一方面在2020年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电商,也受制于当下物流时效性,销售成交与购物体验有一定的折扣。近期可选消费整体较弱的走势也在反映这种谨慎悲观的预期。在疫情冲击下,预计一季度品牌服饰多数公司业绩承压,人员成本、租金、折旧摊销等固定费用支出下,盈利增速预计会明显低于收入端,进入二季度若国内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5-6月终端消费有望迎来一波明显的反弹,但最终进度仍然取决于疫情的发展。      来自第一纺织网的监测数据还显示,2022年一季度,A股60家服装家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8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60.16亿元相比,增加57.6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2.8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6.36亿元相比,微幅增加6.47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放眼全球来看,疫情的不确定性持续在对产业链造成挑战,后疫情时代,全球服装市场的订单需求对于中国稳定供应链的依赖在提升,品牌商倾向于寻求更加稳定的供应链,而在行业成长的过程中,一些趋势变化有望带来投资机会,特别是国牌日渐提升的产品力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其市占率有望提升,如冰雪、瑜伽等细分运动兴起,或为新品牌及新品类带来飞速成长的机遇。      东方证券分析师施红梅坦言,3月以来全国范围疫情的多点频发对品牌服饰终端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严格的防疫措施使得许多重点区域线下关店或客流大幅放缓,另一方面在2020年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电商,也受制于当下物流时效性,销售成交与购物体验有一定的折扣。近期可选消费整体较弱的走势也在反映这种谨慎悲观的预期。而在疫情冲击下,预计一季度品牌服饰多数公司业绩承压,人员成本、租金、折旧摊销等固定费用支出下,盈利增速预计会明显低于收入端,进入二季度若国内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5-6月终端消费有望迎来一波明显的反弹,但最终进度仍然取决于疫情的发展。 2022-05-10 17:27:07
本次郑棉大跌为转势信号?   近期,内外棉市表现涨跌无常,一个消息释放出来就能引起市场的大幅波动,完全没有规律可言,或许这才是资金加持下棉市运行的路径。那么,5月6日郑棉大跌到底是何原因?      笔者认为,这与昨日美棉下跌密切相关,而美棉下跌又和美国整体金融环境紧密联系。5月5日,美股经历了“血雨腥风”的一晚,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其中收盘时道指暴跌1063点,跌幅3.12%,道指上一次暴跌1000点以上已经是近2年前的事情。美国近期公布的就业、经济、金融等政策或数据令人担忧导致此次股指暴跌。特别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三称75个基点的加息并不值得考虑,但紧接着周四美国利率期货价格显示,美联储6月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75%,直接导致市场情绪极度悲观,美棉ICE出现了跌停。因此,影响市场的核心指标仍是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政策。这一指标是市场最大的灰犀牛,是不是会导致外界预测的出现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危机还为时尚早,毕竟美联储希望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国内郑棉涨势显露疲态,一面是不断上涨的期货价格,一面却是不断减产的纺织企业,基本面出现了严重对立的矛盾。矛盾重压之下,郑棉仍能突破前高,完全与美棉走势相关。美棉需求良好,国外纺织业订单充裕对棉价形成了支撑。反观国内,纺服订单不断流失国外,由于疫情控制,国内订单数量也很有限,企业开机率保持低位,加之高棉价,企业生产处于亏损,本身生产积极性也不高。需求减少和高棉价之间的矛盾继续加剧。      美联储加息是否意味着大宗商品见顶了呢?笔者认为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肯定会对通胀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是作用的效果程度需要观察,毕竟影响通胀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现在外界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大概率导致经济滞胀或者衰退,是否如此需要后期验证。如果此轮加息抑制通胀的作用发挥好,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同时对经济影响很小,反之,如果加息节奏和节奏影响了经济发展,对大宗商品也是利空。因此,在加息背景下,居于历史高位的大宗商品价格向下动能明显强于向上。      现实棉花现货价格支撑力度很强,配合棉花也是季产农作物,要想刚开始加息就立即走下跌之路,也是不太现实,棉市牛熊转势需要时间配合,更需要宏观经济环境及基本面共振配合。 2022-05-10 17: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