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山东纺织“老产业”:以个性拓市场 靠创新攀高端   作为山东省优势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基础好、规模大。2021年,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6%。   今年,山东省整合优选10条左右标志性产业链进行重点突破,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中就有轻工和纺织服装两条产业链位列其中。山东纺织企业如何找准方向,朝着产业链中高端攀升?   更精细更专业更集中   作为省内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企业,位于桓台县的山东尚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曾一度面临低价同质竞争造成订单大量流失的窘境。仅2014-2015年两年间,尚牛制造的年销售量减少一半,库存一度高达3000万元。   如何破题?尚牛制造给出的答案是在产品差异化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上做文章。“我们以客户需求为驱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牛仔服装个性化定制的全流程数字化。同时攻克牛仔服装水洗定制的难题,成为国内首家能够实现牛仔定制的企业。”4月1日,尚牛制造总经理任浩远说,搭上工业互联网快车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0%,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上千万元;产品研制周期缩短76%,从一个月缩短为一周。   如今,消费者只需网上自主下单,尚牛制造的系统智能排版、自动裁剪,一件件款式、材质、尺码各不相同的牛仔服饰就从尚牛制造的智能生产车间完成了个性化定制。   位于嘉祥县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纺织企业。建厂之初,圣润纺织就瞅准了腈纶纱这一细分领域,但所产普通腈纶纱市场始终局限在省内。为此,圣润纺织引入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模式,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混纺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20多年的坚持,让我们的腈纶纱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让公司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圣润纺织副总经理贾同旭说,在产业链中更精细、更专业、更集中,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去年8月,嘉祥县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县委组织部干部田忠坤到圣润纺织担任总经理助理,他将企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嘉祥县制造强县建设指挥部以及有关工作专班,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效益”。“除帮助企业招人才外,我还帮助企业申请济宁市技改资金500万元。”田忠坤说。   以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前为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目的,位于枣庄市的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要使用大量人工来完成梳棉并条工序的相关工作。企业在“智转数改”后,AGV小车成为智能纺织工厂的不二选择。   据中国电信枣庄分公司云网工程师于涛介绍,他们联合山东正凯完成了5G+纺织行业垂直领域应用,以山东正凯一期一车间为实验场景,打造国内首个纺织行业5G+AGV智能平台系统,实现梳棉并条生产工序的智慧化改造。   一排排智能纺纱机器高速运行,一辆辆AGV智能小车穿梭其中,这便是全国首例纺织行业5G+AGV智能生产应用项目落户山东正凯后的场景。“初步测算,良品率提升19%,每年减少残次纱线1万余锭。生产线24小时材料供应,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于涛说。   纺织行业的印染环节耗能、耗水量大,如何在该环节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考验着不少纺织企业。   4月8日,位于高密市的孚日集团正加紧赶制一批新型纤维便携巾被的出口订单。这些外观看似普通的纺织品,运用了原液着色印染技术,在业内是十足的“绿色”产品。   “我们采用原液着色纤维与棉纤维以不同比例混纺体现颜色,来替代色织产品。由于原液着色产品采用的原料本身带有颜色,在生产环节就省掉了染化料助剂的使用。”孚日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罗安桥告诉记者,采用此技术比常规工艺节水约1/3,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21年,企业共开展技术创新项目123项,落后工艺改进286项,获得国家专利十项。”罗安桥说,孚日集团重点开发了生物酶低温前处理、湿短蒸染色、无盐低盐染色和湿蒸固色、高速数码印花等印染加工技术。其中,利用生物酶前处理技术,替代传统碱处理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唯有激发创新活力,才能增强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山东将在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开展科技研发创新提速行动,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持续发力,力争在无水染色关键工艺等方面实现一批重大技术突破。今年,山东还力争新培育1家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夯实研发创新基础。   着力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在圣润纺织看来,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产业链的依赖尤为明显,单靠纺纱这一环很难造出高质量纱线。   贾同旭举例说,公司研发的腈纶色纺纱采用独特的先染色、后纺纱工序,原材料进场之前就在上游企业完成染色,前置染色环节不仅提升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节水减排50%以上。   作为青岛市即墨区有名的童装加工厂,青岛凯利融通服饰有限公司连续10年为国际品牌代加工,产量虽大,每件利润却只有几块钱。2016年,青岛凯利融通服饰董事长杜峰尝试与知名品牌发布联名款童装产品,经过几年运营,公司多个自主品牌销售过千万元,利润率也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尝到甜头后,杜峰牵头成立即墨区童装产业联合会并担任会长,上下游创新协同发展。   包括纺织服装产业在内,今年,山东省将开展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行动,着力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中,稳固产业上下游供应配套,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专场对接活动,推动卡位入链、融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022-04-20 13:43:01
专家深度解读“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意见”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   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促进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衣食住行”关乎民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旧服装越来越多,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问题随之日益突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2〕52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于推进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国家层面上,首次明确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发展目标   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我国也是人口大国,穿衣吃饭,天经地义。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穿衣的观念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服装淘汰周期也大大缩短,随之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2020年,废旧纺织品产生量约2200万吨,循环利用率约2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约150万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能力和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实施意见》明确了2025年和2030年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意识明显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径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实施意见》为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强化全链条管理,加快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   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从回收、交易流通、精细分拣到综合利用等环节,还存在着诸多的堵点、痛点,要解决这些堵点和痛点,不能采取“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的做法,而是要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从生产端、回收端、综合利用端等方面考虑,统筹各个环节一齐发力,才能达到加快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的目的。   在生产端,《实施意见》针对推进纺织工业绿色低碳生产,提出推行纺织品绿色设计、鼓励使用绿色纤维、强化纺织品生产者社会责任3项工作。《实施意见》强调,要鼓励纺织企业开展绿色设计,提高纺织品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性;要鼓励纺织企业优先使用绿色纤维原料,加强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要鼓励纺织企业落实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提高纤维材料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回收端,《实施意见》针对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提出完善回收网络、拓宽回收渠道、强化回收管理3项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要合理设置废旧纺织品专用回收箱或相关设施,打通回收箱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场、进校园的壁垒,提高回收箱体覆盖率,合理布局建设分拣中心和资源化利用分类处理中心,及时精细化分拣和分类处理废旧纺织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回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纺织品,探索新型回收模式。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废旧纺织品来源和数量、利用去向和方式等信息;要规范回收主体及回收行为,指导行业协会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数据统计分析。   在综合利用端,《实施意见》部署了规范开展再利用、促进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和实施制式服装重点突破3项工作。《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的工作要求,要规范开展再利用,有序推动旧衣物交易。制修订和完善旧衣物清洗、消毒、卫生防疫、市场交易的标准及规范。引导旧衣物出口规范化,确保旧衣物符合进口国(地区)有关要求;强调要扩大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规模,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在纺织、建材、汽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产品高值化发展,鼓励利用企业加强与回收企业衔接,培育具有产业链领导力的龙头企业;提出将废旧军服、警服、校服等制式服装作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突破口,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组织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废旧制式服装循环利用试点,优化集中循环利用技术路径和市场化机制,这是《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也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举措。   三、标准引领、科技创新,规范有序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   尽管近几年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实施了几项有关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国家标准,如《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 39781-2021),但是尚未形成标准体系,相关标准呈现碎片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实施意见》要求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消毒、分拣和综合利用等系列标准,建立健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标准体系。   科技创新是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保障。为加快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提出将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依托骨干企业,加快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纤维识别、高效分拣、混纺材料分离和再生利用重点技术及装备瓶颈。值得欣喜的是,“废旧纺织品清洁再生与高值利用技术项目”已被列为科技部“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   四、持续宣传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意义和理念,不断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   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衣服是穿在人身上的,如果人的消费意识没有完成绿色转变,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意义理解不够,那么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工作也很难达到预期。为此,《实施意见》提出要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加强再生纺织品优质宣传。鼓励党政机关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使用废旧纺织品再生制品。开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进校园、进社区等宣教和实践活动。将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纳入节能环保宣传主题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知名品牌使用再生纤维联合倡议活动,鼓励行业内企业开展创新设计大赛等推广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良好氛围。   原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主任唐世君   创新与规范并重   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2〕52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于完善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意见》顺应国际趋势,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   国外废旧纺织品回收以精细化垃圾分类、设立回收桶、建立专门收集中心、企业回购等方式为主,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慈善捐赠、二手服装销售(含出口)、再生利用等。欧洲各国废旧纺织品主要利用途径为二手服装销售,占总利用量的50%以上。法国废旧纺织品约60%出口到非洲和东欧,约35%再生利用于能源和建材行业。为促进再生纤维市场推广,一些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公开承诺再生纤维使用量目标。   《实施意见》结合国际趋势,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以提高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为目标,着力打通回收、交易流通、精细分拣、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堵点、痛点,强化全链条管理,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   二、《实施意见》能够有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每利用1千克废旧纺织品,可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6000升水,减少使用0.3千克化肥和0.2千克农药。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既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纺织原料资源短缺问题,又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实施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目标的达成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意见》有利于解决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企业小散乱的问题,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水平不高,主要受4个方面制约。一是纺织品面料中混纺材料占85%以上,且大多经过印染加工,不同成分的纤维分离、去色难度较大。二是再生利用产品单一,以再生短纤维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再生利用企业普遍规模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仅有几百家,家庭作坊有上万家,监管难度大。四是消费市场缺乏引导,部分消费者对再生纺织品存在偏见,认为再生纺织品属于低质产品。   《实施意见》提出扩大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规模,加强纺织工业循环利用废旧纺织品,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在建筑材料、汽车内外饰、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将不能再生利用的废旧纺织品规范开展燃料化利用。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产品高值化发展,支持废旧纺织品利用企业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鼓励利用企业加强与回收企业衔接,延伸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培育具有产业链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能够有效推进小散项目整合,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高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水平,规范循环利用经营活动。未来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产业将呈现集聚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态势。   四、《实施意见》以废旧制服为重点突破,带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制式服装,包括军服、校服、工装和各类执法制服等。废旧制服含有不同配比的毛涤、棉涤等成份,具有体量大、原料相对单一、回收渠道集中等特点,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衔接机制,废旧制服回收利用存在产品单一、产业链不通畅等问题。   《实施意见》提出以废旧制式服装为重点,率先突破,逐步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加快绿色回收模式和利用方式创新,推动废旧纺织品规模化、高值化循环利用。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组织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废旧制式服装循环利用试点,优化集中循环利用技术路径和市场化机制。在废旧制式服装回收利用的带动下,将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意识明显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径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04-20 13:53:54
Mysteel解读:纺企开机下降,棉纺市场是否就此一蹶不振?   因美国抵制新疆棉、国内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期纺织企业叫苦连天,织厂开机已不足五成,纺企也陆续降开机、停产、放假,棉纱、坯布进入半停滞交易状态,后续市场是否持续悲观?      据Mysteel数据显示,4月初,纱厂整体开工率为75.4%,月度环比0.58%,同比下降16.7%;全国主要棉花工业库存26.8天,月环比下降6.9天,较同期低15.5天;纱线产销率82.3%,月环比降5%,同比下降14.6%;成品纱库存29.8天,月环比增5.6天,年同比增16.5天。   图1 纺企开机、库存、产销情况     坯布端4月初产销率为73.3%,月环比下降11.2%,年同比下降16.1%;全国主要城市棉布库存49.4天,环比增4.6天,环比增13.8天。   图2 全国主要城市坯布产销、库存情况     纺纱即期利润亏损1000-1500元/吨,且纺企利润亏损的状况仍将延续。如图3所示,在2021年11月中旬,我国纺企C32s环锭纺即期利润就全面亏损,一直持续至今;以山东为例,当前双28级指标棉花到厂价要23100元/吨左右,而山东纯棉32s环锭纺均价29500元/吨,纺纱利润为-800.6元/吨;棉花价格高位震荡,棉纱成本难以下降。   图3 2020-2022年纺企C32s环锭纺其利润情况     整体来看,棉纱、坯布端开机在3-4月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成品纱线、棉布库存飙升,市场在开机下降的前提下,产销依旧走弱;市场信心明显不足,局部地区受疫情影响,下调开机甚至放假7-10天不等;部分库存偏高、亏损严重厂家主动降负荷;棉纱高库存、负利润导致市场价格出现践踏。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中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类值累计值为2381.8亿元,同比增加119.5亿元,增幅5.28%;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金额为502.02亿美元,同比增长8.86%,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247.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85%;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54.61亿美元,同比增长6.01%。2021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3227亿美元,同比增长9%,较2019年增长18.9%,占我国货物贸易总出口的9.6%。从外贸金额统计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短期这两项数据同比依旧保持增长,环比出现小幅下调,对纺织市场略有支撑。      根据中国居民家庭服装鞋帽类消费支出数据显示,二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可消费金额上升,对纺织市场仍存指引。 图4 中国居民家庭服装鞋帽类消费支出情况     另外,随着疫情的控制与城市的解封,市场短期刚需将会显现;内外棉花、棉纱价格的倒挂显示中国棉纺产品的质优价廉,不排除短期的订单回流。      综上所述,棉纺市场当前因疫情产品难以流通、订单不佳而心态悲观、利润倒挂限产、库存累积而销售积极,积弱格局形成较久,纱厂减产、停产、放假、改纺等情况缓慢过渡中,待疫情态势缓和,市场存喘息之机。 2022-04-20 14:23:12
朱晓红当选第七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家纺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召开   4月12日,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在北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地举办。   出席北京现场会议的领导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原会长王天凯,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原会长杨东辉,纪委副书记、人力资源部主任孙晓音,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晓红、魏启雄、王易,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合作部主任刘兆祥,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永茜、副秘书长葛江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力资源部副处长周晓松。   本次视频会议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纺联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民政部要求进行组织。根据会议回执,视频参会和北京现场参会的有选举权的代表达536名,超过应到代表的三分之二,视频会议终端数和现场代表数总共为578名,出席会议人数符合本会章程规定。   “十三五”以来,中国家纺协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品牌效应明显、国际合作加强的行业发展格局,使家纺产业成为了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按照《中国家纺协会章程》规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任期已届满,本次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为继续发挥行业协会在提供政策咨询、开展行业研究、加强行业自律、服务广大企业、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会上,孙瑞哲发表致辞,他谈到,过去六年,中国家纺协会在第六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行业穿过重重迷雾、克服种种风险,在不确定与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为行业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形势下,保障行业的稳健发展,不仅是帮助企业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现实需要,更是保障整个经济社会稳定、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要求。希望中国家纺协会能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以明道、优术、合众的创新服务,践行着立业之初心、专业之匠心和行业之公心;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迎难而上、继往开来,为行业的平稳运行、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   围绕中国家纺协会换届以后的行业工作,孙瑞哲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行业工作要向高度攀登,定心明向,服务国家的战略与大局;二是行业工作要向广度开拓,守正创新,延展服务的领域与范围;三是行业工作要向深度挖掘,精耕细作,提升发展的质量与内涵。希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家纺协会能不断向前进,推动家纺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未来。   王易作《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不断开创中国家纺工作新局面》中家纺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会费收支报告,围绕深入调研、质量标准、市场拓展、时尚与文化推进、国际交流、会员服务、党建引领七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取得成就、不足与展望等展开汇报。   王易表示,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下,在各地方政府和产业集群的大力配合下,在协会会员企业的积极努力下,理事会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家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行业擎领,引导产业从新生态、新路径、新制造方面实现新突破,从强产品、强品牌、强科技方面转型升级,着眼行业全局,注重全面建设,注重创新发展,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圆满完成了本届理事会工作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在近几年的伟大抗疫斗争中,广大会员企业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家纺答卷,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和中国纺联的充分肯定。   第六届理事会期间,家纺协会与会员单位、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取得了诸多足以自豪骄傲的成绩。一是深入调研把握趋势,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协会深入扎实开展调研工作,每年均调研产业集群近30家,家纺企业数百余家,并深入走访市场,实时把握行业动向和发展趋势,发布产业运行报告,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将服务企业真正落到实处,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升至新水平。二是深入开展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高标”引领品质提升。协会高度重视提升家纺行业质量工作,把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坚持企业是质量提升主体,从标准体系、装备提升、品牌发展三个维度,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凝心聚力开拓市场,团结奋进转型展会,多措并举推动模式转型升级。协会以推动行业模式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为己任,以家纺展为重要抓手助推传统模式转型升级;赋能地方展会,打造行业区域品牌;促进行业上下游跨界合作,引领大家居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行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内外销双循环驱动帮助企业拓宽渠道。四是引领家纺潮流趋势,加强设计人才培育,实施设计与文化引领行业发展新路径。协会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以流行趋势研发、设计大赛推广、文化艺术传承为抓手,推进家纺设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文化传承与繁荣,着力推动我国家纺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建设进步,树立我国家纺行业艺术文化自信,积极实践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目标。五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升行业形象。协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中国家纺企业在国际舞台发声出力,化竞争为合作,扩大交流、促进贸易。六是不断夯实服务工作基础,深化提高服务会员能力。协会不断夯实服务管理基础,完善规章制度和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协会业务版块,服务会员能力得到提升。七是以党建为引领,协会党支部建设不断规范,真抓实干彰显特色。协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度重视党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立足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作为引领家纺协会工作的动力之源。   通过以上努力,“十三五”期间,中国家纺行业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过去的六年,第六届理事会尽职尽责、开拓进取,团结广大会员单位,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葛江霞宣读“中国家纺协会章程修改说明及会费管理办法修改说明”。   吴永茜宣读“协会相关议案及第七届理事产生办法,选举办法,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名单的说明”。   孙晓音宣读“驻会负责人候选人推荐函”。   周晓松公布计票结果。   会议审议并通过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会费收支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家纺协会章程(修改)及会费管理办法(修改);审议并通过关于成立“家纺行业区域工作促进委员会”的议案;审议并通过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条例(草案);审议并通过关于床品分会、布艺分会、毛巾分会、地毯分会、设计师分会五个分支机构组织架构的议案;审议并通过关于调整协会分支机构的议案;审议并通过关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审议并通过关于聘任副秘书长的议案;审议并通过《第七届理事会选举办法》、《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名单》;推荐驻会负责人、监事长人选;介绍候选人产生原则、条件、办法及候选名额名单等项目;选举理事会理事、特邀副会长/副会长、驻会负责人及监事会监事、副监事长、监事长,通过了协会会费标准。   经过大会选举,杨兆华当选为中国家纺协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陆文龙、韩洪亮当选为副监事长,朱国敏、陆维祖当选为监事。朱晓红当选为第七届理事会会长,王易、刘兆祥、吴永茜、葛江霞当选为驻会副会长,王易兼任秘书长。倪国华等52人当选为特邀副会长/副会长,马涛等197人当选为理事。聘用阮航、郭亮、贾昊为协会副秘书长。   新一届理事会会长朱晓红在履新发言中表示,非常荣幸当选中国家纺协会新一任会长,由衷感谢中国纺联党委和家纺协会领导班子多年来的信任和培养!朱晓红介绍说,中国家纺协会自1989年成立以来,就一直秉持引领行业发展,帮扶会员成长,推动产业升级的初心和使命,如今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历程,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从传统的制造产业,跃变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时尚产业,创造美好生活与造福民生的创富产业;协会还获得了国家民政部4A级行业组织的评估认证,荣获了“中国纺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过去十多年,中国家纺协会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很多有目共睹、卓有成效的业绩,这些都为协会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新一届理事会手中,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永不懈怠。   朱晓红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把“家纺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作为工作方向,把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满足会员需求作为首要责任;继承发扬历届协会领导的传统和作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自律为动力,努力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家纺企业发声发力,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好地助力家纺企业践行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家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赓续美好未来!   杨兆华作为中国家纺协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发言表示,中国家纺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负责人,这是完全值得信任和期待的团队,这也标志着中国家纺协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他说,自担任家纺协会会长至今已有12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时光,更是我工作最骄傲的经历。我心怀无比感恩,想借此机会表达三个感谢:第一,感谢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信任;第二,感谢全体会员以及相关行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第三,感谢协会班子成员和秘书处全体员工的付出与包容。12年来,我们在一起,同甘共苦、集中力量做了大量对行业发展和协会壮大有深远意义的事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靠的是中国纺联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体会员的大局意识和齐心协力;以及全体员工的团结一心、积极进取。   未来,希望中国家纺协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立足新阶段,认真贯彻中国纺联党委的各项要求,保持优良传统,不断提升协会的各项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国家纺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影响下,我们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站在这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将一如既往的承担起支部书记和监事长的责任,继续与大家一起,为我国家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协会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天凯作大会总结发言。他说,中国家纺协会自第六次会员大会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纺织强国”战略目标,自觉承担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培育产业国际合作的使命任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持续深化自身改革,各项工作和建设取得扎实成绩,为推动新时代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世纪疫情大背景下,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行业协会也面临更高的工作标准、更严格的工作要求。在此,我对中国家纺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继续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密切联系企业,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工作;二是要勇于创新,当前我们面临许多新挑战,行业发展难度越来越大,更需要我们发扬创新精神,敢于担当;三是进一步发挥协会桥梁作用,要及时准确传达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够在中国纺联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团结带领我国家纺行业和广大会员企业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拼搏奋斗中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2022-04-20 14:23:54
解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梳理与纺织行业息息相关的62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什么是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又有哪些具体的方向和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包括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我们国家拥有这种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优势,这种优势在当前的时点下尤为重要,因为它在抗击外部的风险,通过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还有自身国内市场的体量来抗击外部一些冲击和风险方面,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意见》将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我们的市场还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地方分割、市场的小封闭、小循环这样的情况。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它实际上是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一招。   打通市场堵点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这次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意见》提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你不能一个地方以搞内循环为名,去做封闭市场的行为,去做切割市场的行为,恰恰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破除那些壁垒,既要打通那些有形的壁垒,通过这个文件也要在一些规则上去打通那些无形的壁垒,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   《意见》将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是一种减负纾困的方式,另一个方面也是畅通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当前的背景下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这一系列举措是有利于稳住微观市场主体信心的。   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   本次出台的《意见》一大亮点就是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其中就包括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市场,将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汇聚。   《意见》提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志成: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强化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有效衔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志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要素高效协同配置,可以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在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下放大创新收益,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来源:央视财经)   本刊特梳理出《意见》中与纺织行业息息相关的62条→   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1.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   2.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   3.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   4.建立全国统一的登记注册数据标准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   5.制定全国通用性资格清单。   6.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   7.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8.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   9.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依法依规编制出台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   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10.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11.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   12.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   13.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   14.统一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联通。   15.推进同类型及同目的信息认证平台统一接口建设,完善接口标准。   16.依法公开市场主体、投资项目、产量、产能等信息。   17.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18.鼓励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   19.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   20.鼓励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依法发展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21.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   22.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   23.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依法发展动产融资。   24.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   25.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   26.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7.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28.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29.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   30.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   31.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   32.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   33.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34.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   35.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   36.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37.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探索推进计量区域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   38.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   39.进一步巩固拓展中国品牌日活动等品牌发展交流平台。   40.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   41.加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售后服务,进一步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   42.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促进消费纠纷源头治理。   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43.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统一公正监管,强化重要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   44.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量。   45.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联合监管模式,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   46.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   47.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网络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重点产品追溯等方面跨省通办、共享协作的信息化水平。   48.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网络监管协作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消费者和公众共同开展监督评议。   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干预行为   49.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   50.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   51.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52.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新型、疑难、典型案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   53.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54.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   55.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   56.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准入障碍。   57.不得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定明显高于本地经营者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评审标准。   58.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以及提供证明等,不得搞变相审批、有偿服务。   59.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60.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严禁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不得违法设定与招标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   61.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   62.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推动优质评标专家等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   到2030年循环利用率达到30%,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3大任务9项措施助力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2022-04-20 14:25:00
观察 | “银四”不可期 高棉价与低需求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 近日,美国农业部棉花种植意向报告公布,美棉2022/2023年度意向种植面积为7424万亩,较上一年度实播面积增加9%。但相关机构专家认为,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整体偏乐观,在8年间仅有3年美棉实播面积超过预估面积。 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美国新年度棉花种植成本较去年上涨约35%,而竞争经济作物玉米在新年度种植成本上涨约26%。在棉花种植成本涨幅过大且相对粮价而言棉价比价回落的背景下,美国新棉实播面积增幅或不及预期。4月,北半球陆续进入新棉种植期,还需要关注天气因素对植棉影响。根据美国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此次美国旱情持续时间久,影响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棉种植进程,具体天气升水程度会影响几何还需持续关注未来旱区降水情况。 国内方面,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全国范围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22/2023年度新棉增幅1.8%,其中,新疆地区植棉面积增加,长江、黄河流域植棉面积有所减少。近期国内温度适宜,天气状况适宜棉花春播工作开展,棉花适播期提前。但调查显示,今年国内植棉成本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成本上涨或将吞噬部分植棉利润,且棉价达到阶段性高位后市场可能出现疲态,结合纺企及贸易商普遍认为后市棉价下跌概率较大的预期来看,可以预估国内实际植棉面积涨幅或不及预期。 截至3月31日,全国新棉销售率为45.6%,同比下降39.5个百分点,较过去4年均值下降23.3个百分点,其中新疆销售42.9%,同比下降42.1个百分点,较过去4年均值下降23.4个百分点,与美棉基本完成今年销售任务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上游轧花厂因新棉抢收导致成本高企,库存积压较多。因期货市场处于深度贴水状态,轧花厂套保难度较大,只能逢高少量套保。为避免大量亏损,只能被迫挺价。下游因订单再度流回东南亚国家棉纺企业,难以再现去年订单旺盛场景,纺企采购补库意愿普遍偏低,“金三”行情落空,国内多数纺织重镇受疫情影响临时关停,交通管制趋严,运输受阻,纺纱厂开机率处于低位,若按照当前盘面棉花价格计算,纺纱环节已处于全面亏损状态。部分纺织企业反映,当前棉纺市场遭遇寒冬,花涨纱跌的背向而行趋势长期存在,造成纺织企业亏损加剧,部分企业转产混纺纱以降低成本。 山东、河南等地中小型纺织企业称生产难以为继,减产、关停预期愈发强烈,“银四”尚不可期。在棉纺产业链中高棉价与低需求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中,价格传导机制严重受阻。受到资金还款压力的影响,上游部分轧花厂报价略有松动下调。长期来看,若终端需求仍无明显改观的话,上游高成本对于棉价支撑力度将会进一步弱化,棉价缺乏长期在高位运行支撑的理由。 2022-04-20 14:32:35
疫情之下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如今,上海疫情仍在持续,疫情之下,暴露出的快递、物流等问题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近日,关于“顺丰同城骑士单日收入过万”的消息就在网间流传,上海封控期间,拥有通行证可以在市区内自由行动的各平台骑手,成了保供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这一特殊时期,承担着超过平日数倍的工作量,不少人也获得了超过平日数倍的收入。   骑手高收入的背后是物流资源的稀缺,疫情之下,纺织服装内贸企业备受煎熬,外贸出口企业也陷入困境。   “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外贸企业频频丢单   “目前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近日,上海中昊针织董事长高宝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袜类产品的企业,近年来袜类出口一直在全国遥遥领先,其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2019年出口丝袜、棉袜、裤袜等各类袜子超过18亿双,主要产品有尖端品牌的ODM和自有品牌产品。高宝霖表示,不仅是出口的海运物流方面,国内货运受阻情况也较大。   “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刚刚接电话,又一个出口订单被取消了,预计损失有100万元。”无锡绿萌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萍表示,3月份以来,由于疫情防控,物流运输和供应链以及快递业停摆或受约束,绿萌服装已有三笔订单被取消。而签约成功的订单,原辅材料进不来,成品服装出不去,甚至波及供应链及加盟商关系,为后续经营埋下隐患。   王萍说,为及时修补客户关系,挽回绿萌服装的信誉,他们已将部分外贸订单改海运为空运,虽然运输成本大幅度上涨,严重挤压利润空间,但也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她算了笔账,以运往越南货物为例,一个装载11吨货物的20尺货柜,船运费用约为1万元,但是空运价格约为16.5万元,仅运费保底成本就增加了近16倍。   不仅在无锡,连云港美丽诗服饰有限公司也一样因物流不畅、订单减少而叫苦不迭。已连续停工20多天的美丽诗服饰总经理陶士平表示,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减少,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足,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一季度损失至少约100万元,而往年一季度盈利至少100万元。   在分析外贸订单减少的原因时,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陶士平说:“我们的产品有一半是出口海外,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们影响很大。”近年来一些中低端订单总体呈现从国内向国外转移的趋势,全球疫情暴发后,由于国内工厂最早复工复产,在不少国家还处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纺织品服装出口订单出现了回流,但今年不少东南亚国家生产能力恢复,不少订单又跑回去了。   高宝霖对此也表示,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不稳定,生产周期无法保证,很多订单都在向东南亚转移。   外贸出口因物流受阻   揽走货物却卡在途中   “求助!群里有可以转寄的北京朋友吗?”近日,记者在微信群里看到纺织企业发布了一则求助信息,信息中称,企业虽有DHL账号,但由于江浙沪地区的国际快递都需要从上海浦东起飞,由于疫情影响都不能寄出,所以希望微信群里的朋友能够帮忙从北京转寄。   来自内陆省份安徽的一家服装外贸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周木表示,从3月28日开始,他们已收到国际快递公司、货运公司和仓库发来的通知,称受疫情管控影响将暂停相关服务。即使有的公司为了揽件收走了货物,但多数也是卡在途中,数日没有物流消息。目前,暂停服务的货代公司还未明确何时恢复正常。   运去哪联合创始人&COO徐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疫情当下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港口和航线方面的阻碍。由于港口的一些堆场和仓库因疫情封闭,对进出口客户的装柜、提柜都会产生影响,一些货物堆积在堆场无法被及时处理。同时马士基、MSC等大型船司为了保障船舶装载率和减少拥堵的考虑,取消了多条航线在上海的挂靠计划。   其次是疫情导致江浙沪一些工厂被迫停产,对于货物的生产和出运都会带来影响。   第三是公路运输方面的阻碍。由于上海及周边江浙皖的道路管制,部分高速路口有关闭、劝返等情况,会导致公路运输环节的延误,进而也影响到货物进港。同时,道路的阻断也影响了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又加大了对工厂生产的影响。   第四是对线下业务的一些影响。在上海目前的封控措施下,大部分人员足不出户,对于一些需要到港口、银行、船司柜台办理的单证和付款业务会造成一定影响。   资料显示,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水域也成为全球船舶密度最大、交通流组织最繁忙的区域。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徐凯提出,长三角沿海船舶定位信号数量常年超过1.5万艘,加上长江口水域航行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航道秩序,这里已成为目前全球海上交通流最密集的水域。   4月12日,为克服疫情影响,保障海空港正常运作,上海海关紧急出台第二批针对性措施,推动提高货物报关和提离效率,进一步提升口岸集疏运能力。针对报关业务,上海海关表示,目前主要业务的进出口报关单均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在线申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模式,尽早办理申报手续。报关单申报与换单作业无先后顺序要求,申报时一般无需提交提货单。   针对管控情况下,进出口企业员工无法至口岸现场办理业务的情况,上海海关表示,企业可通过“不见面”方式开展检查作业。企业在收到货物查验通知后,可选择“不陪同查验”或“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陪同查验”,免于派员到场陪同。上海海关承诺:上海关区各海空运口岸海关将根据企业申请,积极采用无陪同查验模式,对于具备查验条件的进出口货物,做到应查尽查;对于民生保供等重点商品,开设绿色通道,实施优先查验。   此外,上海海关还建议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时查询报关单放行状态,并加强与报关、货代、货站等各方协作,进一步加快货物提离港区及货站仓库的速度,以提升口岸整体集疏运效率。   不过受疫情防控影响,出口受阻的货物,部分正在从上海港转到宁波舟山港或南京港。   关注卡车司机   打通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   货运物流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是保障百姓民生和物资供应的“最后一公里”。   “一直生活在路上”的卡车司机等物流从业者,是保障物流供应链“不断线”的重要力量。   近日,常常见诸报端的卡车司机确实是历经了很多磨难,这也导致即便有企业开出3万元的运费高价,仍然没有司机愿意接单的窘境。   卡车司机的顾虑在于,将货物送到上海后,由于上海是疫区,卡车司机行程码带星,回程在一些地方将无法下高速;即便下高速,也会在当地被要求集中隔离,一般会隔离半个月,这半个月将没有任何收入。   记者了解到,为了抗击疫情,进出上海港的集装箱车辆与司机需要更严格的检查,导致卡车货运受影响明显,3月29日起,涉及上海港进港运输的集装箱车辆,需持有上港集团发放的电子防疫通行证,而集装箱卡车司机需要同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获得通行证。   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集装箱卡车货运受明显拖累。在上海管控期内,集装箱卡车货运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车辆很难进入上海,即使进去了,也很难出来。很多集装箱堆场(用于交接和保管集装箱的场所)人员、集卡司机都被封控在居住地,导致缺乏运输空箱的车辆。   除去疫情防控措施对上海港集卡货运效率的拖累,此外,跨省运输同样明显受阻。上海港出口的绝大多数货源来自长三角地区,但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地方目前对上海来的车辆采取直接劝返的措施;另外地车辆进入上海后,返程之后需在当地进行14天隔离,导致很多车辆不愿进入上海。公路运输的阻塞势必影响很多货物的进出,导致出口交期延误,带来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失。如何做好长三角区域的物流协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各地不一的隔离政策是造成部分运力紧缺的外部原因,进一步加剧外贸企业的从上海港出口的物流困难。   为确保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此,中昊董事长高宝霖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呼吁:为避免因运送外贸货物进入上海导致司机被隔离,建议设立二段式物流。即在临近上海外围建立临时枢纽,外地货车卸货后,由上海的本地货车运回外贸仓储中心,双方无接触可减少司机被隔离的风险,从而使对运力影响减小到最低。   长三角地区在应对疫情中的货运畅通方面可以保持多方协调,尝试“通行证”互认互通,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及时解决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和突然状况。   由货主向主管部门申请,实行单批次货物报备制,即提前申报,在公路道口查验放行。   2022-04-20 14:34:32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激发市场活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   1、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什么?   答: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3、此次降准后有什么综合考虑?   答: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022-04-20 14:34:43
纺织复苏行情遭遇疫情“倒春寒”,纺织生产经营者寄望什么?   长三角是我国纺织生产重镇,上下游加工配套产业布局集中。连日来,因为受上海等多地疫情影响,周边物流严重受阻、劳动力不足、原材料短缺、成品出货困难等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人员出行受限无法到岗,不少生产企业停业。春节过后,纺织人好不容易期盼到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市场也日趋平稳,本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然而疫情的肆虐,给刚刚进入复苏的行情带来一场“倒春寒”。   现状:物流受阻生产被困   在江苏苏州从事染化料助剂业务多年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春节过后,华东地区的纺织印染企业及相关的纺织化工企业陆续顺利复产复工,生产及运输也都基本顺利。2月中旬到3月中旬,棉针织、棉家纺、化纤针织绒类及色织类纺织印染企业都迅速恢复生产,加工企业的开机率较高,订单已基本排到5月。   2月13日苏州疫情突然暴发,货物运输因此受到影响,物流成本开始小幅上升。尽管周边绍兴、无锡等地疫情局部反弹,直至上海3月初疫情暴发时,公路运输和商业人员流动仍基本正常,纺织印染企业尚未受到大的影响。   但是3月10日后,情况急转直下。上海疫情的扩散使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周边地区迅速做出一级响应。这些地区都是纺织生产和贸易重镇,物流受限使纺织、织造、印染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开始出现严重短缺。这位负责人表示,无锡和苏州的纺织印染企业上下游向来联系紧密,纱线、坯布、染料及纺织化学助剂等生产物资如果出现临时短缺,所在区域及周边企业通常会相互调剂及时补给,产业链完整优势明显。但是,公路运输受限以后导致的原材料短缺,企业正常生产所需原料供给不足,无法接单。   另一纺织重镇浙江海宁,从4月6日零时起升格管控措施。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全域按管控区要求进行管控,其他镇按防范区要求进行管控。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经编产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的6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产业园内所有经编企业于4月7日全部停车,重启时间待定。   在江苏南通,据中国·通州家纺指数监测显示,随着春季气温转暖,本应是外来客商入市采购的好时机,疫情蔓延使南通多地实施管控,道路封闭,导致外来入市采购客商减少。套件销售基本靠线上下单和直播带货才得以维持。部分下单的客户因物流运输受限而取消订单,快递也只能发到有限的地区,严重影响产品交付,后续行情不容乐观。   在江苏南通家纺城微供市场,进出的运输车辆较平时明显减少,部分商家下午四点左右就关门歇业,行情低迷。市场销售基本依赖线上订单,线下订单几乎没有。南通部分企业开机率下滑至60%~70%,部分员工居家、居厂实行“3+11”防疫管理,同时原料及产品运输缓慢,企业被迫降低开机率。为了保销售求生存,商家利用微商城、直播平台等维持一些线上销售。   除了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以外,中原地区的纺织生产也同样受到影响。《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到,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江浙等地区的河北宁纺集团所受影响很大。一是订单减少。3、4月份本是纺织印染旺季,但4月份订单却很少。如利润较高的针织棉纱订单,现在几乎归零;印染产品的订单4月下降了1/3左右。企业的服装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广州,上海等地快递停运,交付客户的样品无法及时送达,客户不能及时确认直接影响大货下单,导致订单中断。二是运费、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导致交通受阻,棉花、坯布、机物料等运不进来,上海港口封控导致产品运不出,运费涨幅达20%~30%,原材料价格上涨也非常明显。三是人员出行受限,生产困难重重。最近,宁纺新区封控,400名工人居家,部分村庄和小区仍处于隔离状态,近200名工人无法上班。此外,周边部分服装合作加工厂也因疫情管控无法正常生产。   在河南地区,《中国纺织报》记者在对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内销市场旺季不旺,主要市场开工率不足。对公司原料运输受到直接影响。在20多天时间里,多次出现原料供应紧张局面,货车需在高速口排队等候10余小时才能顺利下站。为此,企业多方努力协调,才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受疫情影响,纺织主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开台不足。因疫情管控,物流受阻,企业生产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客户产品运不出去。保产能稳生产是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   克服疫情期间困难,为降低成本、解决难题,全国工人先锋号、张辉创新工作室成员汇聚智慧,研究攻关措施。   应对:加强研发做强线上   对于如何克服当前疫情对行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产业链上游生产受限的企业不同,终端家纺和服装等产品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疫情发生两年多来,凡是抓紧发展线上或者精心布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成品销售企业,磨练出了应对疫情保增长保市场的经验,减少对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的疫情对于企业运营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实体店销售受客流减少而受到影响;二是快递物流进出仓库受阻,电商销售不畅,疫情地区的顾客无法收货,预计短期内这种现状很难改变。   这位负责人谈到,由于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仓库,所以企业通过ERP系统加大调配,不断优化派单逻辑,尽量把不同地区的仓库调动起来,把货品利用率提高,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公司也在协调全国各门店的库存,尽量做到全渠道发货,使受限的仓库尽量得到一些帮助。“希望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公司的整体经营尽早恢复正常。”这位负责人表示。   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赢家时尚表示,近期疫情反复没有对生产带来多大影响,供应链也还相对稳定,主要是实体店销售受到了很大冲击。比如深圳关店1周,上海关店时间更长,其他地区也因疫情陆续关店。幸亏公司在2020年年初时启动了微商城,两年多来,线上模式对疫情期间稳定销售做了很大贡献。目前,品牌销售主要依靠小程序和微商城平台来进行。   总部位于江苏无锡的红豆集团则通过加强供应链的柔性,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今年3月,红豆集团深入推进“挖潜月”活动,保增长保销售。红豆居家在“3.8文胸节”期间,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实现销售收入7774万元。红豆运动装工厂加强智能化及仓储物流改造,实现产品下线即发货,通过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周期缩短30%。   福建石狮市瑞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继平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很多企业都措手不及,但是却让他们静下心来,探寻开拓新的业务模式。作为纺织印染助剂研发、生产、销售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区域,公司近几年不断转型升级,从过去的卖产品转向卖品牌、卖服务。去年,公司一方面开设“瑞鹰云课堂”的直播模式,与业内人士探讨产品创新,并开展相关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在线会议等形式实时保持公司与各地办事处“零距离”沟通。通过这种方法,公司提高了客户黏性,也争取到一批新客户。夏继平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尽管受到泉州当地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涨4~5倍,物流运送周期从过去的3天延长至20天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业绩仍比去年同期上涨10%~20%。”   面对困难,河北省常山北明恒盛分公司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高定织比例、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升级等措施积极应对,较好完成了一季度利润指标。一是在品种结构上积极寻求突破和调整,加大品种开发力度,提高定织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优中选优调改赢利能力好的品种,减少传统产品开台,压缩库存,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常山恒新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从纯棉产品逐步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色纺产品、高档针织产品、绿色低碳产品转变。销售人员快速反应,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全部进入市场一线,千方百计拿订单。生产系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目标导向,兼顾生产效率和产量,纯棉品种快速下机,差异化品种快速上机。   河北宁纺集团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例如,纱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低支产品比重,这样虽然利润率减少,但可以保证对非疫情地区客户的供应,能够保开工、保运行、保交货。印染车间全力开发生产医护面料,满足市场对抗疫产品的需求,订单量也有所增加。印染面料的出运交货由上海港口改为青岛港口,最大限度保证了及时发货。   预期:寄望后市行情反弹   对于后市的预期,不少企业表示,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如果在后市能有所反弹,企业肯定会努力抢抓生产保供补损。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疫情缓解后,下游客户备货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长丝和氨纶产品销量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长丝和氨纶细旦丝使面料、服饰舒适度更高,更加符合人们对舒适、健康家纺用品的需求。   印染助剂行业上连纺纱织造,下接印染后整理,行业的活跃程度通常是纺织供应链景气度的风向标。谈到今年市场的走势,苏州某染化料助剂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如果按照今年2月中下旬的趋势,今年的纺织印染行业及相关配套行业形势应该不会差。但在疫情影响下,当前长三角地区大面积的纺织生产被迫叫停,纺织专业市场关闭,因此国内的订单大部分可能会流向珠三角,或者越南等东南亚周边国家。”据他了解,今年年初生产旺盛主要是由国内订单带动,春节后外贸订单明显减少,说明国际制造业产能在逐步恢复正常。国内此波疫情的多点暴发,会加剧外贸订单的流失。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预计今年纺织印染企业的经营压力和风险会增大。   “今年对纺织人来说是维持稳定生产最关键的一年。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5月份市场应该会有一个反弹期,毕竟世界需要中国的纺织品。‘熬’过了今年,纺织人的明年会春光灿烂。”他这样说。   2022-04-20 14: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