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炉,纺织行业企业须重点关注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天,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通知明确,各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的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包括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等。对纺织行业企业来说,下面几个方面及措施值得关注:(注:内容有删减)    财政政策方面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民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并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深入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计划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政府采购工程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非预留项目要给予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 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地区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阶段性实施到今年底。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扩大实施缓缴政策,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阶段性延长到今年底。 加大稳岗支持力度。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进一步提高返还比例,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拓宽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份确定,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限至今年底。    货币金融政策方面   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中央汽车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2022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人民银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指导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并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科学合理把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继续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建立“三农”、小微企业、绿色、双创金融债券绿色通道,为重点领域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督促指导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    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方面    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启动编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扎实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2022年新增支持5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红绿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稳就业作用,稳定平台企业及其共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预期,以平台企业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纾困。引导平台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做好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最后一公里”的线上线下联动。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方面   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缴期,并可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延长,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指导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予以补贴。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定价和经营者价格收费行为,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在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鼓励招标人对中小微企业投标人免除投标担保。 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2022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3—6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要建立完善运行保障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制度,及时总结推广“点对点”运输、不见面交接、绿色通道等经验做法,细化实化服务“白名单”企业措施,推动部省联动和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积极引导各地区落实属地责任,在发生疫情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闭环生产,保障其稳定生产,原则上不要求停产;企业所在地政府要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服务,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全面取消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着力打通制造业物流瓶颈,加快产成品库存周转进度;不得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严禁硬隔离县乡村公路,不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民用运输机场。严禁限制疫情低风险地区人员正常流动。对来自或进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货运车辆,落实“即采即走即追”制度。客货运司机、快递员、船员到异地免费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当地政府视同本地居民纳入检测范围、享受同等政策,所需费用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 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宁波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开展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整体布局规划研究。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左右,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2022年,中央财政在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安排约25亿元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安排约38亿元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支持交通物流等企业融资,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稳定供应链的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建设一批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在已纳入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推进的重大外资项目基础上,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尽快论证启动投资数额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进一步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建立完善与在华外国商协会、外资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积极解决外资企业在华营商便利等问题,进一步稳住和扩大外商投资。    保基本民生政策方面   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纳入征信记录。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更好满足实际需要。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400亿元,推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上一年度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各类城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     2022-06-02 11:49:20
东南亚纺织订单剧增:越南会成为世界工厂吗?会取代中国纺织业吗?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消息称,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东南亚、南亚国家相关防疫措施逐渐放宽,贸易和制造业在经历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后快速回暖,越南、孟加拉、印度等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强劲恢复的内需市场和持续增长的出口贸易成为东南亚、南亚制造业持续复苏的核心支撑,并带动其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连续数月实现较好增长。  越南纺织产业强劲复苏的迹象从其出口情况也能看出端倪。2022年以来,在制造业强劲回升拉动下,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越南统计总局的数据,2022年一季度,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21.75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03%,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增长势头。  RCEP扩大与东盟贸易规模,但中国仍占据链主地位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为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共计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同期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9.6%。  5月13日,越南《海关在线》也报道,越南纺织服装协会 (Vitas) 主席武德江在 Vitas 与 IFC 合作举办的纺织品供应链可持续生产研讨会上表示,今年前4个月,越南纺织服装出口额已达近1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1%。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给越南带来巨大机遇。尤其是2022年初刚刚生效的RCEP协议,对越南来说更是一个大好机会。  而实际上,中国在RCEP中担任了主引擎的角色。  比如,我们向越南出口棉花,越南加工成布料等初级产品。在这个链条上,越南只是发展加工贸易,链条上仍然是以中国为主。当然,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国家未来都会借着RCEP的东风,跟上中国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在RCEP中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个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链条,以及高效、高水平、灵活的技工队伍等。  第二,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大市场、生活资料大市场等。无论是RCEP中的哪个国家,都没有中国经济这么大的体量、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三,中国一直和其他国家平等相待、和平共处,不设立任何贸易歧视规则和政策等,也不像美国那样动不动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大棒。相信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等全球贸易规则体系下,中国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这些国家也会嵌入到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  总之,在RCEP框架内的产业链上,中国是链主的地位和角色。中国自身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越南等下游国家的发展,甚至带动日韩等买方市场的发展。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可能性不大。  中国纺企布局全球与越南在产业链形成互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订单流向越南等国,但仍有很多是中企在承接。   众所周知,中国纺织是最早一批“走出去”布局全球产业链的产业。天虹纺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于2006年开始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主要在越南地区购买土地扩建产能。除此之外,公司也在乌拉圭、土耳其等地建有工厂。公司自2014年起开始建设越南海河工业园区,打造涵盖原料、纺纱、制造、染整、制衣及品牌的全产业链,截至目前,天虹子公司天虹银河、天虹染整、天虹科技、兰雁牛仔服装等均已完成工业园入驻。  百隆东方是我国色纺纱双巨头之一,自2013年起开始在越南建设生产项目,目前越南地区已形成100万锭纱的总产能,占百隆总产能的60%。2021年7月,公司又在越南新建39万锭纱线项目,预计产能将在2022—2023年逐步释放。在营收方面,越南也已经占到百隆东方总营收的六成左右。   在越南逐步解封后,国内纺织龙头也继续发力当地市场。3月30日,鲁泰纺织披露,全资子公司万象纺织在越南西宁省规划总投资约2.10亿美元,用于梭织和针织等面料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鲁泰纺织表示,此次投资意在高效整合国内外资源,有效规避潜在贸易壁垒的影响等。当下,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货柜无法保障、物流不畅,导致中国的订单还在减少,而越南的订单在增加。但我们看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看一个月、一季度、一个阶段的表现,而是要看全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表现。和越南等国相比,我国纺织产业改革开放建立起的完整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显然是越南短期内无法企及的。  劳动力是发展瓶颈但不是最大制约,要占据价值链高端  近年来,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现象引发关注。就是说,有些人把产业转移归因于中国工人工资的增长。   比如说,在深圳,一个月四五千元的工资可能招不到工人。而在越南,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1500元左右。中国工人工资是越南的好几倍,这样导致中国制造业优势丧失了。那么,中国制造业如何保持优势?对此,有人提出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把工人工资降下来,二是今后中国主要发展中高端、高端的产业,把一些低端的或者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  对此,魏建国认为这些观点和解决办法都是误判,都是错误的。不能把产业转移归因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恰恰相反,要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东西部差距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要顺势而为,中国制造业要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配置上下功夫,而不是通过降低工人工资的办法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魏建国说,“德国、日本这两个制造强国,它们不但制造业水平高、产业链高端,劳动力成本也就是工人的工资也比我们高很多。因此,说工人的工资高导致订单外流甚至制造业的外迁是站不住脚的。”  解决的途径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未来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打造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搅动全球生产要素,吸引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等,最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通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打造了全球的世界工厂这一地位。下一步,中国的目标应该成为全球高精尖制造业的世界工厂。  魏建国认为,成为世界工厂有先决条件,最主要的条件有三个:  第一,要有部门齐全、完整高效、灵活、上下游无缝对接的生产链、供应链。仅仅从物流效率看,现在越南的港口、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第二,除了硬件设施,从软件设施看,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技工队伍。比如,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不但因为有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有一两亿人的技工队伍。  第三,要有一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从顶层到基层,各个部门能够快速协商、形成合力,而不是政出多门,让投资者受阻。  从上面三个条件看,越南还有一段路要走,一时半会儿还成为不了世界工厂,也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他还谈到,虽然当前由于中国疫情防控,有些订单跑过去了,但实际上还存有一定的隐患。比如说疫情反复,比如说是否能够达到欧美市场的要求等等。   2022-06-02 11:49:29
财政支持“双碳”重磅文件出炉   财政部日前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当前发展阶段,以支持实现碳达峰工作为侧重点,提出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节、多元化投入、政府绿色采购等政策措施做好财政保障工作。   《意见》提出,到2025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意见》明确了财政支持的重点方向和领域,重点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等六大方面。  在财政政策措施方面,《意见》提出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  在“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中,《意见》指出,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充分发挥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内的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规范地方政府对PPP项目履约行为。  在“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中,《意见》指出,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作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一项,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重大决策部署的顶层设计文件,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方案。     2022-06-02 11:49:40
5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升 2022年5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同步回升,分别为49.6%、47.8%和48.4%,虽低于临界点,但明显高于上月2.2、5.9和5.7个百分点。表明近期卫生事件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随着高效统筹卫生事件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升 5月份,受卫生事件影响较大的地区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制造业PMI在4月份较低基数水平上回升至49.6%。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 (一)产需两端有所恢复。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2%,比上月回升5.3和5.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产需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恢复动力仍有待增强。从行业情况看,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生产指数高于上月10.0个百分点以上,升至扩张区间,企业生产活动加快;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二)价格指数继续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低于上月8.4个百分点,继续高于55.0%,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涨幅有所收窄,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中,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医药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位于60.0%以上高位,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出厂价格指数为49.5%,低于上月4.9个百分点,年内首次降至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产品销售价格总体水平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低于45.0%。 (三)各规模企业PMI同步回升。大型企业PMI为51.0%,高于上月2.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5%和50.7%,高于制造业总体2.8和2.5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产需好于制造业总体。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高于上月1.9和1.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仍低于临界点。 调查结果显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堵点政策成效有所显现,5月份反映物流运输不畅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8.0个百分点,但仍需继续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明显回升 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高于上月5.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改善。 (一)服务业景气回升。5月份,全国卫生事件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1%,高于上月7.1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度较快修复,但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其中零售、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位于扩张区间,业务总量环比有所增长;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40.0%以下低位,市场活跃度持续较低。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2%,高于上月2.2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随着卫生事件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等政策措施不断落实落细,服务业企业信心有所增强。 (二)建筑业继续扩张。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2%,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仍保持扩张态势。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62.7%和59.1%,高于上月1.7个和6.8个百分点,均在上月较高基数水平上继续上行,表明近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恢复性回升 5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8.4%,高于上月5.7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恢复。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7%和47.8%。   2022-06-02 11:49:57
形势发生变化 棉价进入转折点   进入5月底,天气是越来越热,棉市却明显降温了。5月23-27日一周,随着美国产棉区降雨的到来,ICE棉花期货持续退烧,其中7月合约跌破140美分。棉价经过前期的高涨之后,又回到了一个月前的水平,而且有比较明显的疲态。      过去一周,美国得州西部降雨超过市场预期,导致ICE盘面开始走弱。据美国干旱预警报告,上周的降雨导致美国得州的干旱面积缩小。虽然说美棉生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降雨未见得能改变美国产棉区的干旱状态,但降雨的到来还是给市场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引发市场抛售行为。根据外电最新的报道,本周美国得州产棉区还将有更多降雨。      随着7月合约交割期的临近和ICE盘面的持续回调,纺织厂的点价行为渐趋活跃,为盘面提供了一定支撑。不过,目前纺织厂的即期需求基本集中在ON-CALL合约的点价上,对远期的采购非常有限,这从美棉出口周报可以反映出来。而由于前期纺织厂积累了大量的点价合同,随着这些合同的消化和装运情况的好转,工厂的即期需求也会得到满足,后期是否有动力继续扩大采购,还要看整体的订单形势和棉价走向。就现阶段而言,在加息和通胀的大环境下,棉花消费和终端需求的形势并不乐观,纺企采购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需要说明的是,近期棉价强势的主要推动力一个是天气炒作,一个是点价盘。当这两个因素逐渐淡化和消退之后,在需求不振的当下,棉花价格继续高位运行难度会很大,上涨动力会明显不足。从历史角度看,ICE期货在多数年份里的二季度达到全年高点,此后一直到收获季节处于回落震荡阶段。而且对于今年来说,虽然后期的天气因素仍有可能带领棉价冲高,但市场的利多因素已基本被消化,而接下来市场的潜在利空也让人不得不防。      截至目前,美棉销售已完成USDA预测的107%,但装运仍没有彻底解决。本年度还剩10周的时间,按目前的装运速度,最终美棉出口可能只有1440-1450万包,因此美棉期末库存上调的可能性不小。对于下年度美棉产量,随着降雨的出现,后期美棉弃收率也有下调的可能,从而导致美棉产量增加。对于棉花消费,去年美国大规模印钞给消费者带来的收入已基本花光,现在美国信用卡账单已开始猛增,随着通胀的日益加剧,零售商去年供应链危机时的囤货彻底变成了无法消化的库存,消费者的购买力已严重下降。      本周开始,7月合约的点价盘交易将进入倒计时,理论上讲7月合约或许还有最后一次上涨机会,但指数基金的大规模转仓也即将开始,市场卖盘压力也会增大,12月合约也缺乏显着利好,市场只有通过下跌来触发抄底和反弹动力。从技术面看,如果7月合约不能很快回到142美分以上,技术图形走势将会转差。 2022-06-02 11:50:10
郑棉大幅下跌 棉市压力增加   上周(5月23-27日),郑棉在经过长时间盘整后,最终跌破21000元/吨支撑位,开启了大幅下跌的走势,一周之内跌幅达到了3.5%,也创下了2022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上周,市场炒作的美国干旱天气逐渐得到缓解,得州部分地区将有一次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该州中部和东部,同时美棉播种进度加快,截至2022年5月22日,美国棉花播种进度为54%,较前周增加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7个百分点,绝大部分产棉区的播种进度都明显超过往年。美国产棉区降雨和播种进度加快给市场降温,市场担忧经济衰退冲击棉花消费,ICE棉花期货大幅下跌。      在美棉下跌调整过程中,郑棉跟随下行,市场悲观气氛转浓,随着新季棉花的生长,国内供给压力增加。新疆天气条件好于去年,恶劣天气明显减少,棉农补种的面积和次数也显着下降,截止上周棉苗生长良好。郑棉大幅走低,棉花期现价格倒挂幅度继续扩大,棉纺织企业、中间商询价采购的热情有明显的恢复,疆内监管库基差点价成交相对活跃,部分棉花加工企业亏损销售、落袋为安的情况有所增加。      上周,河北一家纺企反馈,今年棉纺织行情普遍较差,部分小型纺企为规避风险选择关停,一些大型企业也通过降低开机率来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当地开机率约在70%,较去年下降了30%左右,去年企业多以长期订单为主,而今年基本无预约的订单。山东地区纺企也以刚需补库为主,纯棉纱销售不理想,混纺产品需求尚可,市场开机率依据订单而定,整体在50%左右,纺织企业经营形势较为严峻。可见,随着炒作的逐渐消退,市场运行逻辑逐渐回归基本面,棉市压力较大。 2022-06-02 11:50:21
郑棉止跌反弹 市场压力未减   本年度,在企业抢收致使籽棉价格水涨船高以及全球通胀的驱使下,国内棉价不断创新高,最终造成当前期现价差持续扩大,企业难以套保的现状。      现在的棉企可谓“高处不胜寒”,目前期现价格倒挂2000元/吨以上,由于前期高价收购籽棉,加上销售率低及还贷压力,企业资金异常紧张,整个上游棉花加工产业遇到困境。距离新棉上市还有4个月时间,而棉花销售进度大幅落后于去年同期,如何在新棉上市前尽快销售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下游的需求并不乐观。      5月25日召开的全国稳定经济会议以及上海的解封,均对消费市场复苏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市场信心正在恢复,但最终结果如何要看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目前郑棉价格已经跌破21000元/吨,稳定在20500元/吨附近,价格震荡的区间也下降至20000-20600元/吨,上周价格重心还保持在21000元/吨以上。经过技术上的破位走势,棉价短期再回到21000元/吨以上难度不小,需要利多消息刺激才行,此时再看22000元/吨犹如一座山峰横在了眼前,有望成为今年的价格高点。      当棉价在22000元/吨时,郑棉的表现是大量增仓,意味着在这一点位上有众多企业参与套保,即使郑棉价格低于加工成本,只要亏损不大,有的企业就放弃了赌后市的想法赶快套保规避风险。有的企业则选择继续坚持,等待市场给出合适的套保点位。现在还无法验证孰对孰错,只有等待盘面最终走完,不过盘面给出信息是市场压力山大,持续反弹困难重重,因此尚未套保的棉企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 2022-06-06 18:00:14
ICE跌破140美分 为何买家下单仍不积极?  5月下旬以来,ICE棉花期货经过短暂的反弹后再次开启振荡下跌模式,7月合约连续跌破145美分/磅、140美分/磅等整数关口,5月31日早盘低点138.62美分/磅,但除了ON-CALL点价合约成交比较活跃外,国内棉纺织企业、中间商对远月船货及保税的美棉/巴西棉/印度棉/澳棉询价、下实单仍很谨慎,成交延续疲软,难以放量趋势。   青岛某棉企表示,随着近期ICE期货回落至140美分/磅以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贬转升,加上截止目前棉纺织企业/进口企业手中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比较充足、5月份清关棉因与1%关税下外棉进口成本明显倒挂而去库存稍快,因此部分贸易企业、纺企申请通关的积极性有所回升,港口非保税棉库存有望迎来触底反弹。   业内分析,国内纺织企业不积极采购美棉、巴西棉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1%关税下内外棉花倒挂幅度仍很大,外棉对纺企的吸引力有待恢复。从部分外商、贸易企业报价来看,近两日保税巴西棉M 1-1/8(强力28GPT)一口价集中在146-148美分/磅,1%关税下的进口成本23750-24050元/吨;美棉31-3/31-4 36/37的一口价则150-152美分/磅,1%关税下的进口成本约24350-24700元/吨,分别高于目前内地库“双28”(或3129)新疆机采棉报价2000-2350元/吨、2650-3000元/吨,内外棉花倒挂仍处于高位。   二是2022年一、二季度棉纺织品服装出厂订单“东南飞”的迹象突出,纺企刚性采购需求减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2022年3月美国自东盟、越南纺服进口增速分别为27%、30%,而自中国进口增速仅18%。2022年4月越南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速均大幅提升至30%以上,但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速已降至个位数。对欧美纺服出口下滑,国内企业对进口棉花棉纱刚性采购下滑。   三是2022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依旧可期,对2022/23年度棉价形成打压,买家期待135美分/磅甚至130美分/磅以下入市的机会。除了美国主产棉区得州近日持续降雨,土壤墒情改善,农民加快播种进度外,印度受西面季风即将到来的提振,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可能超过1300万公顷;巴基斯坦尽管高温干旱,但截止目前棉花种植进度已超过80%,而且旁遮普、信德等省同比大幅增加。   2022-06-06 18:00:36
逆流而上,中国家居服年消费额逾百亿元   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和变化,居家办公、网课学习模式成为人们的宅家日常,人们的个人休闲时间与工作时间交织在了一起,“工作装”与“家居服”的界限便不再泾渭分明。跨品类家居服成为消费者们选择的热门服装品类之一,日益风靡市场。无论是在家中悠闲地看书、刷剧,还是和两三密友饮酒聊天的小小相聚,又或是单纯地做一场美梦,一件高颜值的家居服总能让这些瞬间变得更加美妙,家居服设计也成为时尚设计的“必争之地”。   截止到今日,爱企查数据显示,搜索关键词为“家居服、睡衣“的现存企业共6.9万家,从年注册量来看,家居服市场呈逐年增加趋势,2021年至今家居服共注册2008家,家居服企业的注册量达到十年之最。   记者调研发现,以往家居服被认为是单一属性的睡衣,很多家庭并没有这项产品支出,通常用宽松的旧T恤代替。近两年来,国人对家居服的消费有了一定的提高,每年的人均购买量为2-3件,主要包含春夏季的轻薄款式和冬季的厚实温暖款式。“宅经济”带动家居产品消费、居家时长的增加、明星idol的居家好物种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消费者对家居服的要求除了考虑舒适方便以外,也越发注重生活品位与细节的体现。   当下的国内家居服市场主要还是以中低价为主,大部分品牌价格定位都在100~500元之间,主要面料为真丝、羊毛等材质,辅以手工刺绣的高档家居服价格相对较高,定价在600~6000元之间。其中,有自己品牌定位和独立设计风格的家居服品牌,如丝侬、青色等主打国风设计的品牌定价更高,为好的设计付费也是现代消费者的一种理性追求。   目前,功能性家居服品类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仍较为稀缺,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多样化的需求与相对滞后的市场供给,形成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空白点,家居服市场前景开阔,未来可期。     2022-06-06 18:00:47
浙江金融 助力纺织外贸企业渡难关   “有了银行的贷款,我们的经营才得以重回正轨。”日前,绍兴嫒仑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幸锋回忆起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困境时仍心有余悸。那时,出口东南亚国家的订单无法按时发货,货款回笼严重迟滞,加上原料和运输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腹背受敌”。   农业银行浙江绍兴柯桥支行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服务,借助浙江银保监局推出的“双保”(保就业、保市场主体)应急融资机制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在一个星期内顺利拿到了无抵押、低成本的“应急双保贷”55万美元。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浙江外贸企业面临不少挑战。我省金融机构频出实招,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助力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以金融之力纾企业之困,关键要拿出“真金白银”,扩大服务覆盖面。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已为全省2000多家进出口企业累计投放本外币贷款6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2亿元;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创新“外贸通宝”“税务通宝”“接力通宝”等小微外贸专项产品,目前已累计为2836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浙江金融机构还延伸服务链条,解企业之所需。疫情之下,宁波遨森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投建海外仓的方式,实现了出口贸易额的逆势上涨,不过企业资金流一度紧张。浙商银行宁波分行了解情况后迅速反应,为企业批复1亿元的授信额度并配套专项外汇交易免保额度。今年前4月,浙商银行已累计为其发放融资1860万美元,办理外汇交易业务7600万美元。   浙商银行还为外贸企业提供丰富的外汇市场观点和交易建议。浙商银行宁波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根据2022年的汇率行情,帮助遨森公司做好外汇衍生交易决策,成功规避了非美货币波动的风险,确保营收利润的稳定。   作为构筑风险屏障的主要金融服务产品,出口信用保险一直是浙江金融机构的发力方向。海盐的一家企业主营特钢、货架等产品,年出口额1.2亿美元,大部分产品出口俄罗斯。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买家无力支付已出货部分的107.3万美元货款。得知情况后,中信保快速赔付80.7万美元,其中包括出运前投入赔款22.7万美元,及时弥补了企业损失。   记者从浙江银保监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4月末,辖内出口信保公司服务支持浙江(不含宁波)出口企业1.8万家,同比增长19.5%;今年前4月,出口信保产品累计帮助我省相关外贸企业挽回损失1.33亿美元,有效保障了我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022-06-06 18: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