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郑棉小幅调整 市场需求疲弱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四表示,在通胀高企、货币政策宽松的环境下,美联储稍微加快行动是合适的。他暗示,美联储可能在5月货币政策例会上加息50个基点。市场对此反应较为剧烈,国际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一波回调。      在这次下跌中,以原油、黑色和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商品大幅下跌,美棉ICE回调幅度也较大,从最高点145美分/磅回调至135美分/磅附近,而郑棉表现相对温和,继续在21500元/吨附近震荡。尽管郑棉回调幅度小于美棉,但并未改变外强内弱的局势,国内棉花基本面仍弱于外棉。      上周,疆内库“双28”机采棉公重一口价集中在22000-22200元/吨,河南、江苏等内地库“双28”机采棉公重报价在22600-22800元/吨,疆内外价差稳定在500-700元/吨,现货价格并未因公路运输逐渐畅通而下降。对比细绒棉,纺企长绒棉补库意愿更低,棉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挺价情绪减弱,下游用棉企业询价采购积极性偏低,难以接受过高的长绒棉价格。      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人们对收入和消费的预期下滑,纺服等非必需品的采购降温,内销需求和出口订单的不足使棉纺企业遭遇困境。因此市场预测当前棉花价格即使下调500-1000元/吨,或许也很难刺激纺企大量集中补库棉花。      外纱贸易商也反映,目前很多国外客户担心中国疫情影响交货期,将订单转到了东南亚,国内大型布行也刻意减少秋季面料备货,甚至部分布行计划直接等着冬季面料订单。短期国内企业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较为困难。 2022-05-19 13:16:16
纺企压力有增无减 期待政策给予扶持  据了解,虽2022年1季度纱布累库现象持续小幅上升,利润率也偏低,部分企业C40S及以下支数产销倒挂500-1000元/吨,但减停产较少,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纺企原料使用2021年轮出的低价储备棉,对2021/22年度高价新棉一再推迟补库,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针对棉纺织服装等小微企业采取调整还贷期限等支持措施。   今年2季度棉纺织厂面临压力相较1季度有增无减,近期能源价格飙升、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但纺织品、服装等议价能力却较弱,提涨难度大,加上俄乌冲突持续、美国政府对进口涉疆产品禁令执行趋严等因素,对棉纺织厂形成的利空逐渐显现。近期疫情多点暴发扩散使2022年2、3季度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动态清零”对棉纺织厂影响也不容低估。   山东淄博、德州等地几家纺企表示,解决企业棉花采购、棉纺销售、工厂生产等问题,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给予扶持:一是在终端新单严重不足、议价能力弱的前提下,降低棉价或是当务之急;二是除在信贷、税收等政策面支持外,希望考虑降低棉纺等实体企业电费、天然气费、水费等成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三是2021/22年度新疆长绒棉价格大幅超出棉纺织厂消化能力,纺企接高支纱、高支高密坯布订单的积极性偏低。目前港口保税、清关的美国、以色列皮马棉也处高位,贸易商挺价、逼纺企就范的意愿强烈,不利于我国棉纺织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因此让虚高的长绒棉价格回归本身实际价值很关键。   2022-05-19 13:16:44
美棉进入超卖节奏 买家采购更远期船货 据部分国际棉商、棉花进口企业反馈,由于3月中旬以来ICE棉花期货大幅上涨,一些销售方采取延期交货、协商解约等导致合同取消数量明显上升,再加上2021/22年度美棉虽然签约出口表现强劲,但发运严重滞后、履约期一再推迟,部分“等米下锅”的中国买家只能被动违约,中国买家取消的订单很快被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纱厂和贸易商等重新签约出售,2021/22年度美棉出口依旧表现强劲,已经进入超卖节奏。   据统计,截止2022年4月14日,2021/22年度美棉累计签约325.9万吨,超出USDA预测年度出口量4.8万吨,销售进度达到101.5%,美棉出口商或采用2020/21年度美棉、巴西棉或澳棉等代替交货,买家需根据自身需求采购。   另外,由于2021/22、2022/23年度美棉的签约出口数据比较高(2022/23年度船期主要集中在12/1月),出于对2022年美棉装运、交货率比较低;再加上美国“扫货”全球商品的节奏持续、俄乌冲突等导致集装箱/舱位紧张等多因素,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买家重点询价、采购更远期的美棉船货以保证2022/23年度棉花的供应安全,因此近几个交易日,ICE主力7月合约与12月合约的盘面价差逐渐收窄至167美分/磅,主力合约与2023年3月合约的盘面价差也从之前的22-23美分/磅回落至20美分/磅左右。   部分涉棉企业、机构认为,随着2022年美棉实际播种面积增长幅度明显低于预期、印度政府取消本年度对棉花进口加征11%关税及截止目前美国西南棉区/西部棉区旱情依旧严重引发的担忧加剧等等利好支撑,ICE远月、近月“倒挂”幅度将继续减弱。   2022-05-19 13:16:53
焦点访谈:从一根纤维到最后的成衣,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本,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有了很大进步,许多产品不仅占据了原本被进口产品主导的国内市场,还有很多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竞争力。5月15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播出系列节目《领跑的密码》,关注我国制造业中那些悄然积蓄和发力、在国内国际市场成为领跑者的行业和产业。   这期,我们一起关注“纺织”这一传统工业。   纺织是传统工业,更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根纤维到最后的成衣,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并从纺织业大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纺织业的强国。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发展领跑密码?   智慧转型   “千人纱,万人布”成为历史   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50%以上,202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达316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服装市场零售规模超4.5万亿元。支撑这些庞大数字的,正是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整、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纺织产业链。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业释放出巨大产能,为全世界源源不断提供着价廉物美的服装。但与此同时,中国纺织业迎来了新的时代命题。“我们自身体量已经非常大了,让它再快跑,可能性不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综合成本的压力、环保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中国纺织业必须要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发展。   如今,曾经纺织企业“千人纱,万人布”的情景已成为历史。山东枣庄一高档新型特种纱线生产厂房内,目前生产万锭用工只需要35人,而在三十多年前,十万锭的工厂有一万人,相当于万锭用工1000人。   在江苏常熟一个巨大自动化立库中,3分钟就能锁定一件衣服,并且自动贴上快递单,传送到运输车辆上。整个仓储区单日吞吐量最多可达100万件,搬运、分拣、配送、清点库存全由机器人完成。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陵申表示,“经过这几年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智能制造水平和数字化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差异化路线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   加速迈向产业链更高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批勇于创新的纺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向着产业链更高端加速迈进。   超细纤维广泛运用于高档服装、高性能过滤材料、洁净材料等多个领域。我国一家企业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量产的“海岛超细纤维”,直径仅为头发丝1/100,内部还分布着2664根单丝。重量112克的超细纤维单丝,便可绕地球赤道一周。这家企业超细纤维产品年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约60%。   坚持走差异化路线,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是这家企业从跟跑到行业领跑的关键。该企业用回收塑料瓶生产再生纤维,一年可以生产25万吨再生纤维,消化掉125亿个废旧塑料瓶。2020年,这家企业牵头创办了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2022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纤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化学纤维是纺织纤维材料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化学纤维生产量占到全世界70%以上。”李陵申表示,化学纤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用“科技、绿色、时尚”   回应人们从穿暖到穿好   2020年底,中国工程院组织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做了对比和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有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领先的是纺织工业。这也意味着我国纺织强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正是纺织业通过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   科技、绿色、时尚是我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定位,纺织业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回应的正是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人从穿暖转变为穿好、穿着多样的追求。   大连一家定制服装企业,除线下门店有很大一部分销售都是来自网络订单。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网上选择面料,参与款式设计,还可以实现远程量体,只需要按照要求拍摄照片就可以智能地展示出领围、腰围等多个部位的尺寸数据。   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穿衣需求,催生出大量小众品牌和更多想象空间。直播电商这种新业态,让服装行业从设计到生产,从批发到零售的传统模式也发生着巨变。   超越“衣被天下”传统概念   成为“编织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纺织业不仅在各个环节都在做大做强,进行转型升级,纺织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从冬奥运动员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到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材料,再到工业粉尘大气污染治理使用的“袋除尘”过滤技术等,今天的纺织业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衣被天下”的概念,而成为编织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成为企业的立足点,我们也对中国纺织业的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022-05-20 15:29:08
纺织市场正在经历产业阵痛周期   今年以来,棉纺产业积累的矛盾越发突出,一边是高不可攀的棉价,一边是如履薄冰的纺企,去年棉纺业的无限风光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不可否认,纺织企业正在经历产业阵痛期,这又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棉花销售进度是衡量棉花需求大小的指标,也是衡量行业景气与否的重要参考。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公布的购销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全国累计销售皮棉 294.7万吨,同比减少277.3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87.7万吨,其中新疆销售252.3万吨,同比减少253.9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55.7万吨。棉花销售进度大幅落后于往年同期,对行业来讲并不是好的征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纺织企业需求减少呢?      据记者了解,现在企业原料采购减少无非是这几个原因,一是棉价处于高位,市场风险加大,企业随用随采,尽量压低原料库存;二是产销处于倒挂状态,企业生产积极性低;三是市场订单少;四是化纤替代的增加。现实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保证现金流畅,整个棉纺产业链都在去库存。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被抽样调查企业棉花平均库存使用天数约为29.6天(含到港进口棉数量),环比减少4.1天,同比减少12.7天,比近五年(即2016-2021年,扣除2020年, 下同)同期平均水平减少6.1天。推算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约66.8万吨,环比减少12.2%,同比减少30.5%,比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减少14.7%,创15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纺织集聚区的调研看,现在纺织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前期棉花采购成本较低的企业亏损少一些,采购成本高的企业亏损较大,受访的企业一般亏损额度都在500-1000元/吨(企业原料和财务成本不同,亏损会有差异)。比如安徽一家受访企业采购的新花价格都在22000元/吨以上,40S普梳纱销售价在30000元/吨左右,按照1.2的纺纱制成率,企业基本亏损800元/吨左右。对纺企而言,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怎么会有生产积极性呢?      去年四季度以来,企业订单已经出现颓势,不仅外贸订单减少,而且国内订单也很有限。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和物流原因,到今年四五月份,企业订单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终端消费受到很大影响。在国内纺织集聚区一旦出现确诊病例都会面临封闭的风险,企业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今年上海爆发的疫情,导致江浙地区企业开机率大幅下降,很多企业开机率不足50%。为了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河南等地纺企要么降低开机率,要么延长放假时间渡过难关。从全国其他地区调研的结果看,今年企业开机率普遍低于去年同期。      恰好这一时期又是纺织业的生产旺季,金三银四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旺季需求,失去的消费只能寄希望于后期弥补上来,但是这个难度又很大。举一个最近流行的段子,原本一个人每月理一次发,由于疫情原因三个月没理发,后面即使管控放开了,他也不可能一个月理三次发来弥补前面的损失。      今年纺企面临的压力的确很大,为了减少亏损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据了解,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相当一些企业调整产品线,生产更加适应市场的混纺纱。由于混纺纱成本明显低于纯棉纱,市场需求加大,销售优势明显。以往在棉花和化纤价差不明显的情况下,纯棉纱和混纺纱各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如今混纺纱价格优势增加,正在蚕食纯棉纱的市场份额,虽然没有具体替代的数量,但是从各地受访企业调查看,混纺纱的市场需求明显增加,销售也要好于纯棉纱,而这也会造成用棉量的减少。      今年对外贸企业来说会更艰难,由于内外棉价差持续扩大,企业采购外棉面临很大压力。虽然郑棉总体上跟随外盘上涨,但上涨跌幅度远小于外棉,截至5月中旬,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与国际棉花指数(M)价差在3000元/吨左右,而按实时汇率计算,内外棉倒挂5000元/吨(企业采购时可以议价,实际价差会小一些),如此大的价差势必会影响到外贸企业采购。      现在外贸企业进退两难,如果采购外棉纺纱,下游织布企业无法承受这么大的价差,除非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无法大批量生产的高端纱线。如果不采购外棉纺纱,将会招致美国制裁(美国出台法案禁止新疆制品进入其市场)。山东一家以外贸订单为主的企业正遭遭遇这样的困境,由于今年棉价太高,国家有关部门发放的滑准税配额都未能被企业消化,原因是价差太大,企业无力消化,难以按需采购。因采购不到合适价格的外棉,新接订单减少,企业只能放假调休。      5月份,市场采购减少导致外棉港口库存和上月相比有所增加,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进口成本持续上升,有配额的棉花贸易企业、棉纺织厂都减缓或暂停外棉清关。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3月,我国进口棉花20.42万吨,环比增长10.41%,同比下降27.18%。2022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61.70万吨,同比下降36.46%。同时,棉布出口也在下降,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3月,我国累计出口棉布15.98亿米,同比下降11.11%。      外贸市场遇阻,企业是否可以转内销。山东受访企业认为,外贸企业都转为内销,一是加剧内销市场的竞争;二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拓展客户难度大;三是内销市场本身需求也较弱;由于新冠病毒传播和感染力不断加强,各地纷纷加强防控措施,纺服终端消费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人失去了工作致使收入减少,加上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类似服装这些弹性消费必定会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前值为9.3%,预期值为7%;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前值为-3.50%,预期值为-6.1%;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其中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18.2%,创历史新高。在投资减少,失业人数增加,疫情防控收紧的条件下,服装消费形势较为悲观。      据记者了解,中美贸易摩擦经过了5年时间,中国企业应该基本上找到了应对美国市场份额缺失带来的订单减少的办法,这就是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然而在疫情、物流影响下,这一问题凸显出来,由于内外棉价差过大,采购外棉纺纱不仅原料成本上涨明显,而且全球海运市场价格处于高位,导致纺服产品最终运输到目的地的价格会大幅上涨,国外客户无法接受,因为他们有价格更便宜的供应方。在以前,即便内外棉花存在一定价差,但是幅度很小,国内企业能够通过生产等环节消化,现在价差过大,企业已经无力消化了。      面对国外的围追堵截、国内疫情和花纱价格严重倒挂,纺织业的内销和外销都难以打开局面。现在纺织企业遇到的是一道难度综合题,不是简单的算数题,只要产业阵痛周期开始,就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着实需要勇气和智慧。 2022-05-20 15:30:08
焦点访谈:从一根纤维到最后的成衣,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本,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有了很大进步,许多产品不仅占据了原本被进口产品主导的国内市场,还有很多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竞争力。5月15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播出系列节目《领跑的密码》,关注我国制造业中那些悄然积蓄和发力、在国内国际市场成为领跑者的行业和产业。      这期,我们一起关注“纺织”这一传统工业。      纺织是传统工业,更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根纤维到最后的成衣,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并从纺织业大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纺织业的强国。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发展领跑密码?      智慧转型   “千人纱,万人布”成为历史      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50%以上,202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达316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服装市场零售规模超4.5万亿元。支撑这些庞大数字的,正是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整、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纺织产业链。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业释放出巨大产能,为全世界源源不断提供着价廉物美的服装。但与此同时,中国纺织业迎来了新的时代命题。“我们自身体量已经非常大了,让它再快跑,可能性不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综合成本的压力、环保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中国纺织业必须要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发展。      如今,曾经纺织企业“千人纱,万人布”的情景已成为历史。山东枣庄一高档新型特种纱线生产厂房内,目前生产万锭用工只需要35人,而在三十多年前,十万锭的工厂有一万人,相当于万锭用工1000人。      在江苏常熟一个巨大自动化立库中,3分钟就能锁定一件衣服,并且自动贴上快递单,传送到运输车辆上。整个仓储区单日吞吐量最多可达100万件,搬运、分拣、配送、清点库存全由机器人完成。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陵申表示,“经过这几年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智能制造水平和数字化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差异化路线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   加速迈向产业链更高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批勇于创新的纺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向着产业链更高端加速迈进。      超细纤维广泛运用于高档服装、高性能过滤材料、洁净材料等多个领域。我国一家企业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量产的“海岛超细纤维”,直径仅为头发丝1/100,内部还分布着2664根单丝。重量112克的超细纤维单丝,便可绕地球赤道一周。这家企业超细纤维产品年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约60%。      坚持走差异化路线,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是这家企业从跟跑到行业领跑的关键。该企业用回收塑料瓶生产再生纤维,一年可以生产25万吨再生纤维,消化掉125亿个废旧塑料瓶。2020年,这家企业牵头创办了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2022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纤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化学纤维是纺织纤维材料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化学纤维生产量占到全世界70%以上。”李陵申表示,化学纤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用“科技、绿色、时尚”   回应人们从穿暖到穿好      2020年底,中国工程院组织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做了对比和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有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领先的是纺织工业。这也意味着我国纺织强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正是纺织业通过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      科技、绿色、时尚是我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定位,纺织业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回应的正是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人从穿暖转变为穿好、穿着多样的追求。      大连一家定制服装企业,除线下门店有很大一部分销售都是来自网络订单。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网上选择面料,参与款式设计,还可以实现远程量体,只需要按照要求拍摄照片就可以智能地展示出领围、腰围等多个部位的尺寸数据。      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穿衣需求,催生出大量小众品牌和更多想象空间。直播电商这种新业态,让服装行业从设计到生产,从批发到零售的传统模式也发生着巨变。      超越“衣被天下”传统概念   成为“编织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纺织业不仅在各个环节都在做大做强,进行转型升级,纺织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从冬奥运动员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到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材料,再到工业粉尘大气污染治理使用的“袋除尘”过滤技术等,今天的纺织业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衣被天下”的概念,而成为编织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成为企业的立足点,我们也对中国纺织业的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022-05-20 15:30:19
印度可能考虑禁止棉花出口 直至9月  外电5月18日消息,两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其他抑制创纪录高的棉花价格的举措未能奏效,印度棉花出口可能被禁止,直至9月。政府在周二与行业人士开会,就紧急措施集思广益。   政府要求参加此次重要会议的业内人士在周一之前提出具体建议,同时敦促出口商自愿减少海外出口。   据上述两位出席会议的人士透露,在由印度工商、消费者事务和纺织业部长PiyushGoyal召集的此次会议上,官员和行业高管讨论在9月之前全面禁止出口的方案,将其作为最后的选项。   随着棉花价格的暴涨,全国的纺织企业都受到打击,政府干预市场的压力陡增。根据当日早些时候公布的官方数据,4月纺织品批发价格指数通胀攀升至12.98%,该指数在过去几个月一直为两位数。   上述一位官员表示,Goyal要求行业代表成立一个委员会,并在本周结束前向他提供解决方案。只有在其他解决方案用尽之后,政府才会选择禁止出口,该官员称。   另一位官员称:“政府已建议棉花出口商确保与去年相比减少25%的出口,以便有更多的纱线供国内消费。”   许多纺织品制造商要求禁止棉花出口。业内高管表示,他们还提出其他一些建议。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EIO)通知政府部门,高投入成本正对出口商构成挑战。该组织建议将棉花纳入《基本商品法》,该法令允许政府控制列入清单的商品的价格、生产、供应和分销。   一位政府官员表示,此类提议必须来自纺织部。“根据《基本商品法》,纺织部必须向对外贸易总局(DGFT)提出请求。DGFT尚未接到这样的请求。”。   今年年初,政府下调原棉进口关税10%,直至9月。然而,这并未能帮助降低价格。   纺织部长UpendraPrasadSingh上个月曾表示,如果棉花价格继续飙升,可能会实施棉花出口禁令。   棉花价格在几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达到90000卢比/坎帝以上,部分品种的价格触及100000卢比/坎帝。禁止出口将会向国内市场释放棉花,进而帮助抑制价格上涨。   棉花价格高企对印度纺织业的影响尤为严重,因为该行业严重依赖棉花,与其他人造纤维占据大部分份额的市场不同。   Singh此前表示,在10月新棉入市之前,棉花价格不可能下跌。   2022-05-20 15:30:27
没结果!各方协力难寻印度棉出路   本周一,印度南部纺织重镇蒂鲁普尔70%的工厂停产罢工,以抗议目前不断上涨的棉花价格,希望可以引起联邦政府的重视。近期印度S-6现货价格在向上突破十万后,仍未停下上涨步伐,目前已攀升至109500卢比/坎地,折180美分/磅。   17日印度纺织部长同棉花产业各方人士召开会议,就如何应对空前高涨的印度棉价格进行讨论,会上纺织部长Piyush Goyal宣布成立印度棉花理事会(Cotton Council of India),成员由来自纺织部、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工商部、印度棉花公司(CCI)以及棉花研究所的各方代表组成。该理事会旨在调节印度棉花高涨的价格,并全面研究提升印度棉花产量的解决方案。会上各方暂未就控制棉价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目前纺织部长已要求新成立的印度棉花理事会于下周之前上交新的提议。   会上印度政府建议棉花出口贸易商控制出口量,以便更多的印度棉可供国内消费。此外,纺织部长要求各方关注棉花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帮助棉农增产增收,促进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有消息人士指出,会上有大量纺服企业要求政府禁止棉花出口,但其余各方认为限制出口绝非万全之策,只有在用尽其他手段并仍未见成效之后,政府才可能采取行动禁止出口。   2022-05-20 15: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