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为何要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多方位专家解读来了!   日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强化国内市场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两个循环”是一个整体。更加聚焦国内市场建设,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市场开放甚至要关起门来搞内循环。恰恰相反,“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十二字方针表明,高标准国内市场建设是在为高水平市场开放夯实基础。    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所谓“全国统一大市场”,通俗解释就是商品(包括货物和服务)和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在全国各地区之间实现自由的、无障碍的流通,从而资源能够流动到最有效率的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也是发展的资源。市场是连接供给和需求的桥梁,是企业竞争博弈的空间,是产品和服务变现的“最惊险一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本土世界一流企业,吸引全球优势要素资源,提升我国市场国际话语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培育本土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一是企业生存需要市场。有市场,产品和服务才有销路,企业才能活下去,老百姓才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  二是企业发展需要市场。统一大市场才能支撑产品适销对路企业的产能持续扩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统一大市场才能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需求,支撑其技术迅速迭代更新,支持企业做强做优。  因此,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支持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本土世界一流企业,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可以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和优势企业来华创业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市场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全球市场互联互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一方面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世界需要中国。另一方面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深度介入国际分工,未来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并从过去的扩大市场开放领域向更深层次的制度型开放转变。因此,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在促进国内市场高水平开放过程中,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市场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为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先手棋,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症结在哪里?   国内市场大而不强,还有巨大潜力可挖。但同时,由于市场壁垒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国内市场不统一、大而不强。  市场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市场分割。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在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居民就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在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等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存在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导致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展壮大,可以破除区域壁垒联通全国的同类线上交易平台由于竞争演变出新形式的市场壁垒,平台之间“互建高墙”不能互联互通,市场壁垒从过去的横向区域壁垒演变成纵向的平台壁垒。  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导致市场竞争失序。一方面,存在政府行为导致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如不同企业在获取要素资源方面存在差别,政府给予部分企业排他性的生产经营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特许权等。另一方面,存在企业行为导致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如大量存在的自然垄断企业,大型交易平台形成的行业市场垄断和数据要素垄断,以及无论是区域市场还是线上交易平台都依然存在的假冒伪劣和以次充好等侵权行为。    立破并举,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一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等“硬件”不断完善。此次《意见》更多是侧重设施的高标准联通,提出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相比而言,我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制度规则等“软件”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不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为此,《意见》从制度建设着眼,坚持立破并举,就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打通制度堵点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在“立”的方面,《意见》明确指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提出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制定全国通用性资格清单,统一规范评价程序及管理办法,提升全国互通互认互用效力等。 《意见》还强调“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提出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探索在有关行业领域依法建立授权委托监管执法方式,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 在“破”的方面,《意见》突出“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提出着力强化反垄断,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外地企业等各类优惠政策;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以及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做法。    六问“统一大市场”,你关心的都在这儿!   No.1《意见》的提出涉及了哪些问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章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经历了长期探索,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作用的发挥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空间规模、交易方式、竞争制度等,培育和发展市场制度成为重要内容,即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市场功能,必须从制度安排走向安排制度。   《意见》提出“统一大市场”的概念,重点聚焦在丰富市场内涵、优化市场服务、提高市场支撑等方面,力图通过打造统一、高效、优质的市场体系,把扩大内需、循环畅通、提档升级等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未来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市场实践的需要,也是市场发展的前提。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和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市场体系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市场本身的问题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阻碍。长期以来,我们总把市场认为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东西,实际上市场本身也需要建设、需要调节、需要深化和不断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质量引领,需要一个更高水准的市场条件来保障,这就涉及“破和立”的问题。   No.2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注意什么?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建设“统一大市场”要明确“三个关系”。首先是大市场和强市场的关系。我们的市场很大,但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资源的配置偏不足;资金周转速度不够快;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市场还是小而全的自我循环。   其次是大市场和各省市地区小市场的关系,即统一大市场的“统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意见》明确,统一大市场的统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另外还有统一大市场和双循环畅通的关系。要把国内大市场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   No.3当下反映出的物流问题,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会否得到破解?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政研室副主任刘功润:虽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是专门针对疫情冲击而出台的,但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市场上存在的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通、地方保护盛行等问题更为显现。特别是有些地方打着“内循环”旗号搞地区经济,甚至以防疫为由设置壁垒、限制物流,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背道而驰。   得供应链者得天下。应该大力支持兼具数字化与实体供应链运营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疏”胜于“堵”。按照逻辑推论,即便受疫情影响,如果所有物流环节都能实现无缝对接,通过系统化的闭环管理,还是能够做到“畅”其流的。当然,这里极大考验管理者的水平,尤其还取决于各割裂条块环节之间的系统兼容性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破除局部利益壁垒、盘活要素资源的统一大市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形成协同效应”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题中要义,也恰是物流困局的破解之道。   No.4不搞自我小循环和促进区域一体化矛盾吗?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意见》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同时提到,“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各地情况不同,从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效率的提高。   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总是在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全国范围内发展的不平衡,确实是永恒的“矛盾”。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上海为中心的三省一市,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的协同能力都比较强,产业链的配套能力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同时不能低估的是,产业的集聚会带动周边产生外溢和辐射效应,对此应有整体协调。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五大战略来看,不光有京津冀、长三角,还有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以及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各地因地制宜。长三角地区中,上海的中心地位是历史因素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共同结果,同时要注意到,上海周边的卫星城市也发展得各有特色。   “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能直接与平均主义画上等号。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对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言至关重要。   No.5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计划经济有什么区别?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高效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国的政策具有统一性、规则具有一致性、执行具有协同性,这种市场能够以社会福利最大化有效配置资源。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非垄断性、公平交易特性和作用的竞争场所和竞争机制。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存在各种人为的、制度化的封锁和封闭现象,不仅国内各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不存在制度性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而且也向外国实行对等的相互开放的政策,资源要素商品可以实现顺畅的低成本流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指建设任何经济事务都由中央统一决策的大市场,这样就演化为新计划经济体制了。而是要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的要求,理解为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统一协调和决定资源配置的大市场,这是最重要而且最基本理解。   No.6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否会因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李瑞琴:实现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无障碍流通,就是要降低或取消由于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带来的阻碍资源跨地区流动的障碍。   《意见》中提到的“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等,就是要通过增加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提高市场交易效率,进而降低自然性市场分割和技术性市场分割;而“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等,是要通过消除地方保护、优化制度设计减少制度性市场分割。 2022-04-22 09:46:52
热点 | 东南亚纷纷放开入境限制 越南纺织业强劲复苏 有企业订单已排到第3季 本周就是泰国最重要的年度节日——泼水节了,在泼水节因疫情中断两年后,泰国总理巴育已确认,在4月13日至15日的节庆期间,允许所有相关庆祝活动和跨省旅行,但公众必须严格遵守政府防疫指导措施。 泰国重启泼水节 为进一步放宽限制做准备 4月5日,泰国国家旅游局(TAT)宣布了今年泼水节的活动详情:将在曼谷的10座寺庙举办“2022年令人惊叹的泼水节庆祝活动”,并在大城府和宋卡府举办“2022年泼水节音乐遗产节”,并支持曼谷、清迈和北榄府的其他庆祝活动。作为一个以旅游产业为支柱的国家,放开无疑是为了快速恢复因疫情受创的旅游经济。 △疫情之前的曼谷夜市 为吸引更多外国游客赴泰旅游,促进经济复苏,泰国一直在调整防疫政策,放宽入境限制。自4月1日开始,旅客入境已不再需要72小时PCR核酸检测证明,而是在落地后再进行PCR核酸检测,并在落地后第5天自己进行ATK快筛测试。这次恢复泼水节则是在为进一步放宽限制做准备。 曼谷邮报报道,泰国观光暨体育部长皮帕表示,如果4月泼水节前后确诊数没有增加,6月起将取消Test and Go计划以及Thailand Pass,也就是说,届时国际旅客入境将如疫情前一样没有防疫限制。 东南亚纷纷放开入境限制 部分箱型运价涨幅已超50% 已经在放开的不仅仅是泰国,缅甸今年也恢复了中断两年的泼水节。近日,仰光、曼德勒等地市政部门都陆续发布声明,诚邀国内民众前往指定地点泼水狂欢。4月以来,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印尼等也纷纷放宽了入境限制,以期恢复旅游业。 马来西亚兰卡央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预期转好,接下来东南亚各国的订单需求会“报复性”反弹,东南亚的出口运输市场也会更加火热。事实上,市场的反应总是快于各种判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从越南3月中旬开放入境之后,经过半个月的需求酝酿,现在华北地区海运到胡志明的航线,部分箱型运价涨幅已超50%;华南-菲律宾的价格也呈现上涨态势;泰国舱位也非常紧张。 越南纺织业强劲复苏 2022年目标增长10%,有企业订单已排到第3季 美国农业参赞的最新报告称,2021年越南纺织服装业强劲复苏,出口额达到3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5%,棉纱出口额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34%,带动棉花进口增加。2021/22年度越南棉花进口量为780万包(约170.9万吨),同比增长7%。 据报告分析,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强劲复苏一方面是欧盟市场的服装需求以及中国的棉纱进口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疫苗的快速接种,这两方面因素对纺织服装业的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海运费上升、集装箱不足以及俄乌冲突造成的市场震荡也可能限制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增长。2022年初,行业制定的2022年出口目标是43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具体情况会根据疫情的变化调整。 而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前两个月越南货物出口金额达537.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0.2%。共有9类商品出口额超1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1.6%。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为虾类产品,1月份该产品出口额达3.13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43%。据了解,当地许多纺织企业订单甚至已排到今年第3季。 而东南亚逐步解封后,国内纺织龙头也开始再次发力东南亚市场,3月30日晚间鲁泰纺织披露,全资子公司万象纺织在越南西宁省规划总投资约2.10亿美元,用于梭织和针织等面料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实施完成后,可实现的生产能力为年产约6000万米高档梭织面料。从鲁泰公告中了解,此次投资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及对外投资的需求,高效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有效规避潜在贸易壁垒的影响,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决定进一步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追加投资。 我们不难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纺织服装价格节节上升是必然之事——纺服制造业不得不采用海外投资的方式,来消化各种成本上涨的压力。 然而在纺服制造供应链上,中国制造仍然坐着世界头把交椅;但东南亚的制造业也占有绝对优势,在全球需求放缓、快时尚折扣零售商大势流行的今天,时尚背后的“血汗工厂”难以消失。同时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日渐崛起的东南亚国家纺织业正成为中国纺织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在价格优势渐失的外贸形势下,国内纺织企业也正面临艰难挑战。 2022-04-22 11:30:58
湖南省纤检院出台服务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   日前,湖南省纤维检测研究院印发《服务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保障,通过技术帮扶、免费检验、科研合作、法规培训等精准性助企纾困帮扶措施推进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出台的《八条措施》主要瞄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意识等方面,是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省长毛伟明关于“提升标准、提升质量、提升品牌”的指示精神和副省长何报翔关于《推动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批示要求,结合省局部署开展的“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立足省纤检院公益性、服务性职能定位,瞄准企业发展难点、堵点和痛点精准施策而制定的,是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手段,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普惠性。   《八条措施》明确,在原料、产品、半成品等方面为帮扶企业每年提供10个批次免费检测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结合落实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持续推进巡回问诊,提出整改和完善建议,帮扶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推动工艺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指导建立园区联合检验实验室,在建立质控体系、检验人员培训、实验室认证验收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推动成立湖南省纺织服装联合会和纺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此外,《八条措施》还从法规标准培训,实施品牌战略,构建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帮扶办法,切实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建立健全纤维及纤维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推进质量监测长效机制。   湖南省纤维检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制定《八条措施》的实施细则,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加强上下协同,确保各项助企纾困措施落到实处,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4-22 11:31:10
三部门: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意识明显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径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   附原文:   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随着人均纤维消费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对节约资源、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是有效补充我国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高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为目标,着力打通回收、交易流通、精细分拣、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堵点、痛点,强化全链条管理,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   (二)工作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突出市场导向,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提高全社会参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积极性。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建立健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全链条发力。以废旧制式服装为重点,率先突破,逐步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行业发展壮大。   ——创新引领、规模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加快绿色回收模式和利用方式创新,推动废旧纺织品规模化、高值化循环利用。   ——提质增效、规范发展。推进小散项目整合,提高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水平,规范循环利用经营活动,积极培育骨干企业,推动行业集聚化、规范化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利用意识明显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径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   二、推进纺织工业绿色低碳生产   (四)推行纺织品绿色设计。鼓励纺织企业开展绿色设计,提高纺织品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性。制定纺织品材质分类指南,鼓励生产企业依据指南在纺织品上设置包含面料材质信息的可视化标签或可机读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提高废旧纺织品分拣效率和准确性。   (五)鼓励使用绿色纤维。鼓励纺织企业优先使用绿色纤维原料,加强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引导支持纺织企业特别是品牌企业使用再生纤维及制品,提高再生纤维的替代使用比例,促进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有序推进生物基纤维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突出生物基纤维可自然降解优势。   (六)强化纺织品生产者社会责任。鼓励企业落实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提高纤维材料资源化利用水平。引导有关机构和企业研究制定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目标及路线图,积极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支持有关机构和企业研究废旧纺织品资源价值核算方法和评价指标,逐步构建支撑再生纺织品生态价值的市场机制。   三、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   (七)完善回收网络。推动合理设置废旧纺织品专用回收箱或相关设施,打通回收箱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场、进校园的壁垒,提高回收箱体覆盖率,鼓励引导回收企业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布局。结合农村实际,探索推进农村废旧纺织品回收。结合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分拣中心和资源化利用分类处理中心,及时精细化分拣和分类处理废旧纺织品。   (八)拓宽回收渠道。积极发展互联网+回收,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收集废旧纺织品。探索一袋式上门回收、毕业季进校园等新型回收模式。培育回收龙头企业,建立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行业调查,引领行业规范发展。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废旧纺织品来源和数量、利用去向和方式等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积极性。   (九)强化回收管理。规范回收主体及回收行为,打击违法违规回收行为和不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违法违规填埋、焚烧废旧纺织品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指导行业协会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数据统计分析。   四、促进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   (十)规范开展再利用。按照节约经济、绿色低碳原则,有序推动旧衣物交易。制修订旧衣物清洗、消毒标准及技术规范,完善卫生防疫要求和市场交易管理规范。加强旧衣物卫生防疫监管,规范交易市场和平台,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引导旧衣物出口规范化,出口企业要依法如实向海关申报,确保旧衣物清洗、消毒等符合进口国(地区)有关要求,树立良好国际形象。鼓励企业和居民通过慈善组织向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依法捐赠合适的旧衣物。   (十一)促进再生利用产业发展。扩大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规模,加强纺织工业循环利用废旧纺织品,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在建筑材料、汽车内外饰、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将不能再生利用的废旧纺织品规范开展燃料化利用。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产品高值化发展,支持废旧纺织品利用企业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鼓励利用企业加强与回收企业衔接,延伸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培育具有产业链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强化行业监管和整治,惩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和环境违法行为。   (十二)实施制式服装重点突破。将废旧军服、警服、校服等制式服装作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突破口,推行绿色设计、使用绿色纤维,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加大支持力度,组织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废旧制式服装循环利用试点,优化集中循环利用技术路径和市场化机制,提高统一着装部门、行业制服工装、校服的循环利用率。   五、加强支撑保障   (十三)完善标准规范。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消毒、分拣和综合利用等系列标准,建立健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标准体系。修订《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再加工纤维质量行为规范》《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文件。推动落实《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提高以废旧纺织品为原料的再生涤纶产量,开展规范公告工作,促进循环再利用涤纶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加快科技创新。将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依托骨干企业,加快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纤维识别、高效分拣、混纺材料分离和再生利用重点技术及装备。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十五)强化政策扶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企业提供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加大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予以资金支持。   六、强化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教育、科技、公安、民政、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海关、税务、市场监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按照职能分工,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策联动,统筹推动本地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十七)强化典型引领。结合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支持大中型城市率先建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探索高效循环利用模式,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培育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骨干企业,支持重点支撑项目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编制典型城市和骨干企业实践案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促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八)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加强再生纺织品优质宣传。鼓励党政机关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使用废旧纺织品再生制品。开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进校园、进社区等宣教和实践活动。将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纳入节能环保宣传主题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知名品牌使用再生纤维联合倡议活动,鼓励行业内企业开展创新设计大赛等推广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良好氛围。 2022-04-22 11:31:21
安徽“十四五”纺织工业主营收入突破2000亿元  近日,安徽省经信厅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对安徽省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任务等作出部署,提出到2025年,全省纺织主营收入力争突破2000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显著提高,力争形成1-2家百亿龙头企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创意设计园区(平台)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   大力发展时尚家纺服装、高端产业用纺织品、新型聚乳酸材料、高端纺织制造等领域。聚焦安徽省纺织产业链优势,深化与长三角企业精准合作,支持纺织服装领域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举办行业性、地方性交流研讨会、重大项目合作对接活动。支持将安徽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极具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支持行业协会构建纺织产业联盟。积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支持在现有岳西、望江、孙村、瑶海基础上,推动滁州、六安及皖西、皖北地区加强与江苏、浙江纺织企业发展合作,补齐安徽纺织产业短板。   立足合肥瑶海时尚街区、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小镇,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全省纺织产业布局。鼓励好波、依立腾等重点企业,建立原创设计为主的现代时尚产业体系;立足滁州、六安等地纺织新材料及羽绒、婚纱等现代纺织服装制造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婚纱等细分行业培育发展;立足华茂集团、申洲针织等龙头纺织企业和望江、岳西等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推动皖北、皖西地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建设新兴纺织产业先进制造基地。积极培育行业知名度较高的终端消费品牌和加工制造品牌。   2022-04-22 13:02:43
耐克在中国遭遇强劲对手   分析师指出,NIKE中国区业绩下滑,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大陆国潮崛起,但总体而言,耐克仍是华尔街的宠儿。  NIKE(耐克)2022财年第3财季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区季度营收为21.6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5%,这已经是2022财年第2次在华业绩下滑。  报告期内,耐克在北美的收入同比增长9%,第三大市场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下降5%。  今年以来,耐克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22%,因为人们担心供应链中断、中国市场销售放缓等问题拖累该公司的后市发展。  分析师指出,NIKE中国区业绩下滑,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大陆国潮崛起,当下中国国产运动品牌逐渐在市场上佔据主导地位,此消彼长之下,NIKE在中国的市占早已不复当年。   国潮崛起  耐克遭国产品牌挤压  北京商报援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指出,NIKE大中华区业绩下滑,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大陆国潮崛起。  就在NIKE公布财报的当天,中国国产运动品牌安踏也披露了2021年年报。  资料显示,2021年安踏集团营业收入年增长38.9%至493.3亿元,营业利润上涨20.1%至109.9亿元;归母淨利润同比增长49.6%至77.2亿元。  按照安踏方面统计,目前安踏与两家国际巨头中国全资公司的同期收入相比,约等于adidas中国的1.44倍、耐克中国的97%。  除了安踏,李宁、特步等国产运动品牌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  2021年李宁全年营收、淨利分别增长56.13%、136.14%;特步全年营收、淨利分别增长22.53%、77.05%。   耐克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耐克整体营收增长但净利下滑,主要由于部分利润被运费和物流成本增加而导致的全价产品利润率下降所抵消,加之数字化的持续投入使销售和管理费用增长13%,以及大中华区收入下降、国际汇率的变化等。”耐克仍是华尔街的宠儿  耐克高管将销售额增长和财季毛利达到46.6%(同比增长了100个基点)归功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持续取得进展。  高管们称,Nike Direct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7%,耐克自营店的收入增长14%,数字销售额增长22%。  供应链方面,Matt Friend称越南的所有工厂目前都在运营,但运输时间仍在增加,尤其是在北美地区。耐克方面表示已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将运输延误的影响减少近4周。  由于持续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耐克交货时间延长导致在途库存增加,2022财年第三季度库存同比增长15%至77亿美元,耐克表示,本季度强劲的消费者需求部分抵消了库存的增加。  Baird分析师Jonathan Komp此前也在报告中写道,对中国市场来说,近期新冠肺炎病例的激增进一步降低了耐克的连续销售改善的可见性。但他看好,耐克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增长强劲。  目前来看,华尔街的一些分析师仍对于耐克的前景仍然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2022-04-22 13:42:03
1.5万亿退税“红包”来了!各部门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超过1.5亿户,在企业主体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作为稳就业的主要渠道、保产业链稳定的重要环节、激发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维护中小企业平稳发展,激发其创新活力,对于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恢复经济基础。   3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在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方面,提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这些工作具体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4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在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3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此前的3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1.5万亿元。具体安排为一是对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退税近1万亿元。其中,存量留抵税额6月底前一次性全额退还,微型企业4月份集中退还,小型企业5、6月份退还;增量留抵税额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阶段性取消“连续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0、最后一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50万元”等退税条件。二是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7月1日开始办理全额退还,年底前完成;增量留抵税额也要从4月1日起按月全额退还。三是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再通过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设立3个专项,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其中,对新增留抵退税中的地方负担部分,中央财政补助平均超过82%、并向中西部倾斜。会议要求,建立资金预拨机制,逐月预拨、滚动清算,确保地方国库动态存有半个月的退税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国库管理,确保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对地方的补助直达市县基层。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3月24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明确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    01   商务部、工信部有针对性助企纾困解难   3月24日,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国外贸开门稳的同时,中小微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履约仍面临一定压力。接下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从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减税降费等措施落实到位、构建互利共赢的原材料贸易渠道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以政策的确定性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助力企业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在防风险方面,商务部联合中信保公司,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扩大信保覆盖面,降低投保成本,优化理赔追偿,升级资信服务。在降成本方面,与税务总局等部门推动持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优化退税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增活力方面,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近期,商务部还印发了《关于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通知》,鼓励各地用好服贸基金等直接融资手段,推动金融信保机构与服贸基金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缓解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为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创新赋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工信部3月25日发出通知,决定2022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行动以“宣传政策、落实政策,纾解难题、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骨干支撑作用,汇聚和带动各类优质服务资源,组织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稳定市场预期,坚定发展信心,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目的是提高政策惠达率,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强企业获得感。   围绕“宣传政策、落实政策”,工信部提出广泛宣传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咨询解读政策、帮助享受政策。围绕纾解难题,工信部提出加强专业服务,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计划,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以及育才引才、管理咨询、投融资、市场开拓、权益保护等服务。   02   各地方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   近期,各地也在为中小企业纾困出台相关政策,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其中诸多针对性帮扶措施,不仅旨在应对短期危机,更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日前,甘肃省召开《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若干措施》《甘肃省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等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会议披露,政策从加大纾困资金支持、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金融政策工具、缓解成本上涨压力等方面提出措施,总体来说,可以用“少取、多予、扩需、保障、服务”10个字概括。   在“少取”方面,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5%。同时,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缓缴纳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2022年第一、第二季度部分税费。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特别是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   在“多予”方面,该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进一步扩大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扶持范围,对吸纳带动就业达到一定条件的初创企业等经营主体,可给予3至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加强省应急周转基金使用,优先保障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服务型中小微企业。   3月25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八项行动32条措施。其中,减税降费、融资促进、保供稳价、投资提振、资源要素保障五项行动23条措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消费带动、企业提质增效三项行动9条措施。   在减税方面,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六税两费”。根据《行动方案》,2022年广东将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的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纳税人申报数据,对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进行自动判别,确保便利享受政策。2022年对符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情形,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按规定给予合理困难减免。   同时,深圳市推出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该措施涉及8个部分30条纾困措施,不仅包括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还覆盖了工业制造、餐饮、批发零售、文体旅游、交通运输及物流、民办幼儿园等多个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   上述措施直击备受关注的税费与社保等问题。具体来说,在税费上,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并且,减免“房土两税”,对受疫情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在深圳市权限内予以减免。在社保上,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险费,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被纳入封控管控防范区等封闭管理区的用人单位未能按时办理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缴费业务的,经申请后,可以在调整为非中高风险地区或解除封控管控防范管理的次月起3个月内缓缴。   3月27日,哈尔滨市也出台了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的政策措施。在持续减税降费方面,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减征5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全额返还2021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超出国家、省稳岗返还规定比例的部分由市级财政给予专项补贴。   在持续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方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物流、制造业等5个行业实施重点支持对象名单制管理,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担保费率由1%降至0.5%,市财政出资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免收担保费。   3月27日,榆林市为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决定设立1亿元中小企业纾困专项资金,用于减轻企业投资、运营、融资、用工、房屋租金、水电费等负担。实行政府财政存款与银行贷款增速挂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出台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措施,破除民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隐性壁垒。开展“千人帮千企”行动,从市县两级抽调千名干部包抓千户企业,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拓市场。     2022-04-22 1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