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浙江金融 助力外贸企业渡难关   “有了银行的贷款,我们的经营才得以重回正轨。”日前,绍兴嫒仑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幸锋回忆起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困境时仍心有余悸。那时,出口东南亚国家的订单无法按时发货,货款回笼严重迟滞,加上原料和运输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腹背受敌”。      农业银行浙江绍兴柯桥支行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服务,借助浙江银保监局推出的“双保”(保就业、保市场主体)应急融资机制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在一个星期内顺利拿到了无抵押、低成本的“应急双保贷”55万美元。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浙江外贸企业面临不少挑战。我省金融机构频出实招,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助力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      以金融之力纾企业之困,关键要拿出“真金白银”,扩大服务覆盖面。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已为全省2000多家进出口企业累计投放本外币贷款6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2亿元;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创新“外贸通宝”“税务通宝”“接力通宝”等小微外贸专项产品,目前已累计为2836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浙江金融机构还延伸服务链条,解企业之所需。疫情之下,宁波遨森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投建海外仓的方式,实现了出口贸易额的逆势上涨,不过企业资金流一度紧张。浙商银行宁波分行了解情况后迅速反应,为企业批复1亿元的授信额度并配套专项外汇交易免保额度。今年前4月,浙商银行已累计为其发放融资1860万美元,办理外汇交易业务7600万美元。      浙商银行还为外贸企业提供丰富的外汇市场观点和交易建议。浙商银行宁波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根据2022年的汇率行情,帮助遨森公司做好外汇衍生交易决策,成功规避了非美货币波动的风险,确保营收利润的稳定。      作为构筑风险屏障的主要金融服务产品,出口信用保险一直是浙江金融机构的发力方向。海盐的一家企业主营特钢、货架等产品,年出口额1.2亿美元,大部分产品出口俄罗斯。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买家无力支付已出货部分的107.3万美元货款。得知情况后,中信保快速赔付80.7万美元,其中包括出运前投入赔款22.7万美元,及时弥补了企业损失。      记者从浙江银保监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4月末,辖内出口信保公司服务支持浙江(不含宁波)出口企业1.8万家,同比增长19.5%;今年前4月,出口信保产品累计帮助我省相关外贸企业挽回损失1.33亿美元,有效保障了我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022-06-02 11:48:07
2022年一季度丝绸行业经济运行简况   一、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丝产量10526吨,同比增长1.26%;其中,绢丝产量731吨,同比下降2.89%。绸缎产量8327万米,同比增长4.38%。蚕丝被产量366万条,同比下降35.32%。      二、行业运行质效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1-3月,全国567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营业收入168.68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缫丝加工营业收入57.61亿元,同比增长9.93%;丝织加工营业收入92.37亿元,同比增长25.99%;丝印染营业收入18.71亿元,同比增长13.27%。实现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49.64%。其中,缫丝加工实现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1.9%;丝织加工实现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73.06%;丝印染加工实现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47.27%。      2022年1-3月,全行业共有亏损企业193户,亏损总额1.65亿元,同比下降16.94%;亏损面34.04%,同比下降了3.02个百分点。行业负债合计358.16亿元,同比增长11.63%。企业存货129.82亿元,同比增长17.2%。三费支出9.94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销售费用2.45亿元,同比增长4.18%;管理费用5.38亿元,同比增长5.11%;财务费用2.11亿元,同比增长4.18%。      三、真丝绸商品出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1-2月,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6.08%。其中,丝类出口0.49亿美元,同比下降13.74%,占比23.52%,出口数量1117.9吨,同比下降1.22%,出口单价44.14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2.66%;真丝绸缎出口0.50亿美元,同比下降10.81%,占比23.97%,出口单价5.2美元/米,同比下降3.35%;丝绸制成品出口1.1亿美元,同比下降1.51%,占比52.50%。 2022-06-02 11:48:21
桐昆股份核心产品产销率连续三年超97% 拟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涤纶长丝领域的龙头企业桐昆股份(601233.SH)抛出大手笔投资。      5月30日晚间,桐昆股份公告,拟合计投资157.07亿元建设乙二醇、差别化纤维等两项化工项目。      桐昆股份主要从事各类民用涤纶长丝的生产、销售,此轮投建项目涵盖产业链上游的乙二醇,以及下游的化纤产品。一方面,此次投资可以丰富公司的产业链,降低上游原料波动风险,另一方面也可助公司提升技术,扩大产能。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桐昆股份主要产品涤纶丝产量和销量双双增长,尤其近三年产销率均保持在97%以上。      受益于核心产品的产销两旺及投资收益大涨,2021年桐昆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73.32亿元,同比翻倍。      大手笔加码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5月30日晚间,桐昆股份先后公告,拟启动两项化工项目,总投资合计达到约157.07亿元。      其中,中昆新材料2×60万吨/年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总投资99.42亿元,最终将形成年产120万吨乙二醇产能。根据桐昆股份估算,该项目在达产后年营业收入估算为49.66亿元,正常年的利润总额为8.73亿元,所得税后利润为6.55亿元。      公告显示,目前桐昆股份聚酯所需原料乙二醇全部依赖市场采购。桐昆股份现已具备1000万吨原油加工权益量、420万吨PTA、810万吨聚合、86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预计到“十四五”末,聚酯产能可达1000万吨/年。按此推算,桐昆股份“十四五”末乙二醇需求将超过300万吨/年。      正因如此,桐昆股份认为,此次投建布局可以丰富公司的产业链,降低用于聚酯生产的原料乙二醇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除投建上游乙二醇生产项目外,桐昆股份还拟投资57.65亿元,建设安徽佑顺年产120万吨轻量舒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该项目将采用国际领先的聚合技术、聚酯熔体直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以及绿色制造技术。桐昆股份表示,该项目可极大提高当地纺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产品比例以及国内外市场份额。      按照桐昆股份股份,该项目达产后年营业收入约为113.91亿元,正常年的利润总额为11.41亿元,所得税后利润为8.56亿元。      对于此次大手笔的投建,桐昆股份在两份公告中均表示,是“考虑到公司的后续发展,并为提升今后企业的盈利能力,优化各项资源配置”。      核心产品产销两旺      桐昆股份主要从事各类民用涤纶长丝的生产、销售,以及涤纶长丝主要原料之一的PTA(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覆盖了涤纶长丝产品的全系列。其产品主要用于服装面料、家纺产品的制造,以及小部分用于产业用,如缆绳、汽车用篷布、箱包布等。      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具备1000万吨原油加工权益量、420万吨PTA、810万吨聚合、86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桐昆股份主要产品涤纶丝产量和销量双双增长,且连续多年产销率均保持在95%以上,尤其是最近三年产销率均保持在97%以上。      2017-2021年,桐昆股份产销量逐年增长,涤纶丝生产量从393.59万吨增至737.62万吨,销售量从391.7万吨增至718.04万吨;期间,其产销率分别达到99.52%、95.57%、101.91%、99.83%、97.35%。      得益于产销两旺,产品毛利率维持在良好水平,2021年桐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91.31亿元,同比增长29.01%;净利润73.32亿元,同比增长158.44%;扣非净利润72.91亿元,同比增长163.53%。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桐昆股份在布局上下游产业上动作频频。年报显示去年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桐昆投资参股并持有20%股权的浙石化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实现稳定满负荷运行,二期工程炼油、芳烃、乙烯及下游化工品装置等已全面投料试车。浙石化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为公司贡献了44.6亿元的投资收益,助力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      今年一季度,桐昆股份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报告期其营收为129.94亿元,同比增长16.72%;净利润15.03亿元,同比下滑12.45%;扣非净利润14.87亿元,同比下滑14.21%。对此,行业分析认为,或系今年油价大涨致主要原料PX/PTA价格涨幅高于产品涨幅所致。 2022-06-02 11:48:33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推动棉花产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30日下午,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2022年第二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分析当前形势,研究政策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我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棉花产业是我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维护我国棉花供给安全和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关系到广大棉农和产业工人的就业和生计,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高度,从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我区棉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着力推进棉花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要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全力保障棉花全产业链安全运行。要加快推动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建设和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提高棉花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严格落实棉花收购加工政策,引导企业遵守市场规律,依法规范运行。要加快棉花企业信用标准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确定棉花加工产能。要推动棉花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升企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要延长棉花产业链,加快引进国内优强棉纺织企业,提高棉花就地转化率,扩大就业,提高棉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棉花质量管理,持续推动我区棉花提质增效。要加强棉花种植管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对棉农技术培训和棉花生产精准指导。要继续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及配套措施,保障棉农基本收益。要紧抓“品种、地膜、采收、监管”等环节,加强地膜清理管控工作,不断提高回收率。要结合新疆机采棉面积扩大的实际,加快修订完善棉花质量检测标准,持续做好质量监管工作,规范企业生产加工行为。要坚持兵地一盘棋,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市场、统一监督,确保兵地棉花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发展。   自治区和兵团领导吉尔拉·衣沙木丁、孙红梅、姚新民等出席会议。   2022-06-02 11:48:43
进口纱:不惧棉价下滑 部分贸易商封盘挺价  据广东、江浙等地棉纱贸易企业反馈,尽管5月上旬以来ICE棉花期货大幅下挫,印度国内S-6现货及MCX期货盘面价格近几个交易日均大幅回调,部分印度纱厂因棉价高企、产销利润过低而较大幅度减产停产,但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产地的棉纱FOB/CNF报价却高位持稳,只有少数纱厂和出口商报价略有下调,卖方挺价意愿比较强。   业内分析,一方面由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纱厂接单周期比较长(需采购方提前2个月左右下单确认),棉花、涤纶短纤等原料准备期也相对较长,虽然ICE、印度国内棉价大幅回调,但成本、接单合同价格的体现需要推迟1个月以上;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纱厂减停产比例明显上升,再加上印度政府或禁止棉纱出口的传言喧嚣尘上,短期可供出口的印度棉纱资源减少。当然,近期印度卢比对美元升值,也导致印度棉花棉纱出口报价难有大的调整。   浙江某轻纺进出口公司表示,由于近期ICE、郑棉、MCX期货等都呈现跳水回落行情,再加上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减缓,双向波动特征显现,因此下游织布厂、面料企业及中间商等对进口棉纱的压价现象越来越突出。如果卖方优惠幅度小、讨价还价空间窄,则买方采取货款赊欠、1-3个月账期或国内信用证支付等采购方式,而非现款现货。   据了解,因担心ICE、印度国内棉花期现宽幅波动及目前内外棉纱价差严重倒挂(包括中国、越南、印尼等采购商对印度/巴基斯坦等产地棉纱热情偏低),5月29-31日部分国外纱厂及出口商暂时封盘不对外报价,观望气氛比较浓。   据几家进口商CNF报价,目前港口保税印度C32高配包漂纱清关后直接成本与国产棉纱报价仍倒挂4500元/吨以上,竞争力明显不足,除少数有出口订单的外向型企业、代工厂刚性采购外,港口美金报价的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棉纱出货艰难。   2022-06-02 11:48:52
新疆棉花陆续现蕾 现货销售压力增大 近期新疆天气良好,气温17-32摄氏度,棉花已陆续现蕾,田间管理主要以滴水滴肥预防病虫害为主。截至目前,棉花长势良好,补种范围明显小于去年。   新花快速生长,叠加期棉大幅下跌,新疆棉企压力增大,原本希望借助外棉高涨或天气炒作拉动郑棉上涨,但内外棉价共振下行给企业泼了一盆冷水。现货销售疲软,期现基差收窄,期货仓单棉价格优势凸显。尽管有的企业已下调现货售价,但销售并未有明显好转,如果大幅下调现货价格,或将引发价格踩踏行为。   据悉,随着郑棉回落,期现价格倒挂幅度拉大,加之每月财务利息,企业成本不断增加,亏损严重,部分企业因资金问题销售外,多数企业坚持持价销售,导致销售进度缓慢。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全国销售率为54.2%,同比下降43.0个百分点,其中新疆销售51.3%,同比下降46.2个百分点。全国累计销售皮棉314.6万吨,同比减少263.8万吨,其中新疆销售269.9万吨,同比减少241.9万吨。   据新疆棉纺人士了解,不仅企业纺纱亏损较大,且纱线、坯布库存增加,库存2个月以上,销售面临很大压力。尽管上周棉价大幅下跌,企业点价成本下降,采购积极性增加,但担心价格继续下跌,采购依然不敢放量。   2022-06-02 11:49:01
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炉,纺织行业企业须重点关注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天,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通知明确,各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的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包括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等。对纺织行业企业来说,下面几个方面及措施值得关注:(注:内容有删减)    财政政策方面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民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并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深入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计划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政府采购工程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非预留项目要给予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 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地区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阶段性实施到今年底。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扩大实施缓缴政策,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阶段性延长到今年底。 加大稳岗支持力度。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进一步提高返还比例,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拓宽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份确定,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限至今年底。    货币金融政策方面   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中央汽车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2022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人民银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指导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抓紧修订制度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并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以供应链融资和银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科学合理把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继续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建立“三农”、小微企业、绿色、双创金融债券绿色通道,为重点领域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督促指导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    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方面    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启动编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扎实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2022年新增支持5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红绿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稳就业作用,稳定平台企业及其共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预期,以平台企业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纾困。引导平台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做好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最后一公里”的线上线下联动。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方面   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缴期,并可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延长,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指导地方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等费用予以补贴。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定价和经营者价格收费行为,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在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鼓励招标人对中小微企业投标人免除投标担保。 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2022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3—6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要建立完善运行保障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制度,及时总结推广“点对点”运输、不见面交接、绿色通道等经验做法,细化实化服务“白名单”企业措施,推动部省联动和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积极引导各地区落实属地责任,在发生疫情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闭环生产,保障其稳定生产,原则上不要求停产;企业所在地政府要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服务,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全面取消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着力打通制造业物流瓶颈,加快产成品库存周转进度;不得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严禁硬隔离县乡村公路,不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民用运输机场。严禁限制疫情低风险地区人员正常流动。对来自或进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货运车辆,落实“即采即走即追”制度。客货运司机、快递员、船员到异地免费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当地政府视同本地居民纳入检测范围、享受同等政策,所需费用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 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宁波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开展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整体布局规划研究。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左右,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2022年,中央财政在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安排约25亿元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安排约38亿元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支持交通物流等企业融资,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稳定供应链的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建设一批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在已纳入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推进的重大外资项目基础上,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尽快论证启动投资数额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上下游覆盖面广的重大外资项目。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进一步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建立完善与在华外国商协会、外资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积极解决外资企业在华营商便利等问题,进一步稳住和扩大外商投资。    保基本民生政策方面   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纳入征信记录。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更好满足实际需要。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400亿元,推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上一年度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各类城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     2022-06-02 11:49:20
东南亚纺织订单剧增:越南会成为世界工厂吗?会取代中国纺织业吗?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消息称,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东南亚、南亚国家相关防疫措施逐渐放宽,贸易和制造业在经历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后快速回暖,越南、孟加拉、印度等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强劲恢复的内需市场和持续增长的出口贸易成为东南亚、南亚制造业持续复苏的核心支撑,并带动其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连续数月实现较好增长。  越南纺织产业强劲复苏的迹象从其出口情况也能看出端倪。2022年以来,在制造业强劲回升拉动下,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越南统计总局的数据,2022年一季度,越南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21.75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03%,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增长势头。  RCEP扩大与东盟贸易规模,但中国仍占据链主地位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为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共计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同期我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9.6%。  5月13日,越南《海关在线》也报道,越南纺织服装协会 (Vitas) 主席武德江在 Vitas 与 IFC 合作举办的纺织品供应链可持续生产研讨会上表示,今年前4个月,越南纺织服装出口额已达近1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1%。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给越南带来巨大机遇。尤其是2022年初刚刚生效的RCEP协议,对越南来说更是一个大好机会。  而实际上,中国在RCEP中担任了主引擎的角色。  比如,我们向越南出口棉花,越南加工成布料等初级产品。在这个链条上,越南只是发展加工贸易,链条上仍然是以中国为主。当然,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国家未来都会借着RCEP的东风,跟上中国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在RCEP中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个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链条,以及高效、高水平、灵活的技工队伍等。  第二,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大市场、生活资料大市场等。无论是RCEP中的哪个国家,都没有中国经济这么大的体量、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三,中国一直和其他国家平等相待、和平共处,不设立任何贸易歧视规则和政策等,也不像美国那样动不动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大棒。相信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等全球贸易规则体系下,中国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这些国家也会嵌入到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  总之,在RCEP框架内的产业链上,中国是链主的地位和角色。中国自身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越南等下游国家的发展,甚至带动日韩等买方市场的发展。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可能性不大。  中国纺企布局全球与越南在产业链形成互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订单流向越南等国,但仍有很多是中企在承接。   众所周知,中国纺织是最早一批“走出去”布局全球产业链的产业。天虹纺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于2006年开始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主要在越南地区购买土地扩建产能。除此之外,公司也在乌拉圭、土耳其等地建有工厂。公司自2014年起开始建设越南海河工业园区,打造涵盖原料、纺纱、制造、染整、制衣及品牌的全产业链,截至目前,天虹子公司天虹银河、天虹染整、天虹科技、兰雁牛仔服装等均已完成工业园入驻。  百隆东方是我国色纺纱双巨头之一,自2013年起开始在越南建设生产项目,目前越南地区已形成100万锭纱的总产能,占百隆总产能的60%。2021年7月,公司又在越南新建39万锭纱线项目,预计产能将在2022—2023年逐步释放。在营收方面,越南也已经占到百隆东方总营收的六成左右。   在越南逐步解封后,国内纺织龙头也继续发力当地市场。3月30日,鲁泰纺织披露,全资子公司万象纺织在越南西宁省规划总投资约2.10亿美元,用于梭织和针织等面料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鲁泰纺织表示,此次投资意在高效整合国内外资源,有效规避潜在贸易壁垒的影响等。当下,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货柜无法保障、物流不畅,导致中国的订单还在减少,而越南的订单在增加。但我们看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看一个月、一季度、一个阶段的表现,而是要看全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表现。和越南等国相比,我国纺织产业改革开放建立起的完整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显然是越南短期内无法企及的。  劳动力是发展瓶颈但不是最大制约,要占据价值链高端  近年来,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现象引发关注。就是说,有些人把产业转移归因于中国工人工资的增长。   比如说,在深圳,一个月四五千元的工资可能招不到工人。而在越南,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1500元左右。中国工人工资是越南的好几倍,这样导致中国制造业优势丧失了。那么,中国制造业如何保持优势?对此,有人提出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把工人工资降下来,二是今后中国主要发展中高端、高端的产业,把一些低端的或者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  对此,魏建国认为这些观点和解决办法都是误判,都是错误的。不能把产业转移归因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恰恰相反,要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东西部差距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要顺势而为,中国制造业要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配置上下功夫,而不是通过降低工人工资的办法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魏建国说,“德国、日本这两个制造强国,它们不但制造业水平高、产业链高端,劳动力成本也就是工人的工资也比我们高很多。因此,说工人的工资高导致订单外流甚至制造业的外迁是站不住脚的。”  解决的途径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未来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打造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搅动全球生产要素,吸引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等,最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通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打造了全球的世界工厂这一地位。下一步,中国的目标应该成为全球高精尖制造业的世界工厂。  魏建国认为,成为世界工厂有先决条件,最主要的条件有三个:  第一,要有部门齐全、完整高效、灵活、上下游无缝对接的生产链、供应链。仅仅从物流效率看,现在越南的港口、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第二,除了硬件设施,从软件设施看,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技工队伍。比如,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不但因为有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有一两亿人的技工队伍。  第三,要有一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从顶层到基层,各个部门能够快速协商、形成合力,而不是政出多门,让投资者受阻。  从上面三个条件看,越南还有一段路要走,一时半会儿还成为不了世界工厂,也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他还谈到,虽然当前由于中国疫情防控,有些订单跑过去了,但实际上还存有一定的隐患。比如说疫情反复,比如说是否能够达到欧美市场的要求等等。   2022-06-02 11:49:29
财政支持“双碳”重磅文件出炉   财政部日前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当前发展阶段,以支持实现碳达峰工作为侧重点,提出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节、多元化投入、政府绿色采购等政策措施做好财政保障工作。   《意见》提出,到2025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意见》明确了财政支持的重点方向和领域,重点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等六大方面。  在财政政策措施方面,《意见》提出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  在“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中,《意见》指出,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充分发挥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内的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规范地方政府对PPP项目履约行为。  在“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中,《意见》指出,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作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一项,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重大决策部署的顶层设计文件,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方案。     2022-06-02 11: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