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3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月报:国际涨幅大于国内 内外棉价出现倒挂  项目承担: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监测对象:18个主要棉花生产、消费省的100家棉纺织企业   2022年3月,俄乌局势继续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受国内疫情等影响,国内棉市下游需求不佳,物流运输受阻。纺织企业旺季不旺,开工率不足,新增订单较少,纯棉类成品价格下降,对棉花原料随用随买。受大宗商品以及原油价格带动,国际棉价月中强势上涨至近十年高位,同期国内棉价稳中略涨,涨幅低于国际,内外棉价倒挂超千元。   一、国内外现货价格变化情况   1、国内现货价格稳中略涨   3月,有外盘强势的带动下,国内期货月中下旬逐步上涨,但因国内棉花现货受下游需求不佳以及国内疫情等因素影响,月末仅小幅上涨。月内,新棉上市资源充足,棉花企业销售积极性较高,但纺织企业旺季不旺,棉纱等产品销售不畅,对棉花原料随用随买,整体棉花销售进度缓慢。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为22899元/吨,环比上涨128元;月均价为22739元/吨,环比下跌105元,同比上涨6791元。   2、长绒棉资源量少价涨   3月,国内长绒棉资源量较少,价格坚挺且持续上涨,但因纺织企业需求较弱,实际成交少量。月底137级成交价55000元/吨,环比上涨2500元/吨,高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32101元,价差较前一月末扩大2372元。   3、国际棉价强势上涨,内外棉价倒挂   3月,俄乌冲突引起海外原油价格大幅波动,虽然月内美联储加息,但全球通胀预期难以缓解。ICE棉价月内先小幅下跌,3月下旬快速拉涨。受此影响,国际棉花现货月内大幅上涨。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月均为141.38美分/磅,环比上涨2.11美分;月底为156.6美分/磅,环比上涨21.1美分,1%关税下折人民币24321元/吨,高于同期国内现货1422元,内外棉价倒挂。   4、纺织下游销售不畅,纯棉纱价格下跌   3月,受全国各地疫情影响,纺织企业旺季不旺,开机率不足,多地货运受阻,下游需求整体疲软,纯棉纱线类产品价格下降,销售亏损增多,对棉花原料的采购多维持随用随买。部分纺织企业转产替代类纺织成品,如涤纶或化纤。具体看,纯棉纱KC32S和精梳JC40S月末成交价为28845元/吨和32900元/吨,较上月末分别下跌270元和下跌350元;涤纶短纤月末为7720元/吨,较上月末上涨170元,粘胶短纤月末为13500元/吨,较上月上涨300元。   二、影响国内外价格变化的要素分析   1、出疆棉发运量环比大幅增加   2022年3月,出疆棉总计发运31.59万吨,环比增加16.86万吨,增幅114%。从运输方式来看,公铁发运量均有所增加,尤其是铁路发运量,环比增加近7成。通过公路发运15.53万吨,环比增加2.85万吨,同比减少19.75万吨,新疆专业仓储出疆棉通过铁路发运量总计16.06万吨,环比增加14.01万吨,同比减少12.03万吨。运价方面,2022年3月份出疆棉公路运价环比小幅调涨;铁路运价平稳。   2、郑棉期货震荡上行,注册仓单下降   3月郑棉期货月中震荡上行,月末小幅收涨。截止3月底主力合约CF205月末结算价21755元/吨,较上月末的20835元/吨上涨920元,涨幅4.42%。月末注仓单17789张,折71.16万吨,较上月末减少2.63万吨,注册仓单小幅减少。   3、3月PMI多项指标回落   3月,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加之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多项重点分类指数回落至收缩区间。其中,生产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度回落;新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2022-05-27 14:58:03
2021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2021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由于防疫物资需求的推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为2021年行业的发展积累了较大的基数。2021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大宗商品价格和海运费用的上涨改变行业成本结构,防疫物资需求下降和巨量的产能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虽然非防疫物资领域反弹势头强劲,但整个行业呈现深度调整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下降。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对360家样本企业的调研,行业2021年的景气指数为73.8,与2020年同期(80.4)相比下降明显,但仍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如图1)。   图1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景气指数     (一)生产保持平稳运行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努力克服新增产能释放、市场需求下降、国内能耗双控以及限电限产政策等不利因素影响,主要产品的生产基本保持稳定。根据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938.5万吨,同比增长1.2%;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原材料,我国非织造布的产量为820.5万吨,同比下降6.6%。   (二)经济效益下滑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非全口径)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3%,两年平均增长13.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7%,两年平均增长19.2%;营业利润率为5.5%,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   2021年,随着防疫物资相关产品销售及价格的回落,行业的盈利水平出现明显下滑,但从历史数据来看,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仍处于健康平稳的运行区间。2011年以来,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一直保持在5.5%左右,2020年在防疫物资需求的推动下达到11.4%的历史高点;进入2021年,随着防疫物资需求退潮,市场恢复理性,行业的营业利润率逐步回归疫情前的运行区间,全年营业利润率为5.5%(如图2)。   图2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情况(单位:%)     分领域看,与防疫物资相关的领域受市场需求下降和2020年高基数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2.2%和69.8%;医疗卫生、过滤、土工用纺织品所在的其他产业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0.2%和62.5%。   与防疫物资关联度不高的领域复苏势头明显。绳、索、缆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8%和19.1%;纺织带、帘子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8.2%和72.7%;篷、帆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3.0%和38.7%.   (三)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推动非织造布行业产能大幅扩张,进入2021年后,行业的投资热度有所降低,部分企业取消了2020年确定的产能投资计划。根据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63%。   企业在环境友好产品、绿色生产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非常活跃。2021年企业在高速纺熔复合生产线、熔喷木浆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木浆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等方面的投资较为活跃。在国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端土工合成材料、高性能过滤材料也是行业投资的重点,国内3条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生产线目前已全部投产。   (四)防疫物资出口大幅回落   1、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出口额(海关8位HS编码统计数据)达到538.7亿美元,同比下降44.9%,两年平均增长40.4%。   从出口金额来看,未列名纺织制成品(主要为口罩)是目前行业最大的出口产品,出口额129.4亿美元,但因国外对口罩需求的大幅回落其出口额已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75.2%;海外市场对毡布/帐篷、产业用涂层织物、线绳(缆)带纺织品、合成革及革基布、产业用玻纤制品等传统产品的需求旺盛,出口额分别达到44.0亿美元、42.7亿美元、30.6亿美元、23.5亿美元、21.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9.6%、34.9%、23.4%、42.2%、32.3%。   非织造布及相关制品的出口呈现不同走势。2021年我国出口非织造布卷材138.9万吨,价值45.4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3%和10.0%,出口数量与2020年历史高点基本持平,表明全球对中国非织造布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一次性卫生用品出口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非织造布制防护服(含医用防护服)出口21.8亿美元,同比下降80.3%;出口药棉、纱布、绷带价值9.8亿美元,同比下降2.1%.   2、进口情况   2021年随着防疫物资的进口需求大幅下滑,海外产业用纺织品产能逐步恢复,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进口额(海关8位HS编码统计数据)为72.2亿美元,同比下降11.4%。   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目前国内防疫物资储备充足,因此对于口罩和防护服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未列名纺织制成品(主要为口罩)和非织造布制防护服(含医用防护服)的进口额分别同比下降79.6%和93.0%。   二、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展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当前,变异新冠病毒持续扩散、刺激政策边际退出以及供应链瓶颈修复缓慢等多重因素使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展望2022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但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没有改变,扩大内需、生态环保、健康中国等战略深入实施,将给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行业将走出调整期重入增长通道。   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分对高性能纺织品的需求为宗旨,扩大优质供给、保持供需平衡,推进行业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数字化改造、绿色发展和质量提升,推动高品质非织造布、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医疗健康用纺织品、交通运输用纺织、土工建筑用纺织品和过滤用纺织品八大重点领域的技术升级、产能升级、品牌升级,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持续前进。   注1:本文中提到的“两年平均增速”是指将2021年的数据与2019年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后计算得到的复合平均增速。   注2:协会会员单位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本文完整版,凡向协会报送2021年度统计数据的会员单位将会收到更为详尽的分析报告。   2022-05-27 14:58:42
行业 | 总投资150亿元 年产240万吨长丝(短纤) 苏北巨无霸织造车间投产! 4月19日上午9点18分,随着项目总指挥沈建伦的一声令下,集团恒阳项目织造一车间正式投入生产,这也标志着桐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成功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 恒阳项目不仅是桐昆布局“十四五”,继续往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做到“一匹布”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集团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沭阳、宿迁以及苏北地区纺织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项目位于沭阳临港产业园,总投资约150亿元,规划用地4200亩,将形成年产240万吨长丝(短纤)的生产能力,建设500台加弹机、1万台织机、配套染整及公共热能中心项目,预计未来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 此次开车的恒阳项目跑出了桐昆新速度、沭阳加速度。历时一年建设,织造一车间顺利交付,单车间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车间规划1760台织机,12台整经机,18台验布机,5台自动穿综机,6台智能轴库,包括前道、织布、检验三个车间,目前正在紧盯工期,力争实现全面达产。 作为项目首个投产子项,恒阳织造一车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指导以及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推进高效、提前投产,项目组有信心巩固好现有成果,并将桐昆恒阳品牌做优做强,在当地实现“一炮打响”。 项目建设回顾 △2020.12.5,桐昆沭阳项目签约仪式 △2021.4.28,沭阳项目开工仪式 △2021.11.13,钢结构吊装开始 △2021.12.25,织造一车间结顶 △2022.2.8,第一批设备进厂 △2022.4.19,织造一车间投产 实现“全国布点、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发展”是桐昆“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总体目标中的重要一环。未来,集团将依托自身优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努力筑平台、抓项目、促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桐昆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4月28日,总投资约150亿元的桐昆集团沭阳项目在江苏沭阳县临港工业园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是沭阳历史上最大单体投资项目,也是纺织产业链最关键的补链项目。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昊,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史志军,桐昆集团副董事长陈蕾出席开工仪式,并共同为开工项目奠基。 陈士良在致辞中说,沭阳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越、产业承载力强、发展潜力空间大,为项目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宿迁和沭阳各位领导对桐昆沭阳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大力支持与帮助,让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跑出了宿迁加速度、桐昆新速度。他表示,桐昆将秉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置、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的“四高”原则,有信心、有能力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为当地高质量发展贡献桐昆力量。 据了解,桐昆集团沭阳项目是列省重大产业项目,也是沭阳县截至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该项目位于临港工业园,桐昆集团沭阳项目于2020年12月5日与沭阳县正式签约,总投资约150亿元,规划建设聚酯生产装置8套(8×30万吨/年),引进国内外领先的纺丝卷绕设备、66条长丝生产线、19条短纤生产线、500台加弹机和10000台织机等,采用大容量柔性化聚合、聚酯熔体直纺、共聚共混在线添加、智能制造以及绿色制造等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据了解,投资项目位于的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1年8月,2006年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现集聚规上企业230家,其中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89家。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通讯、健康医疗等产业已成规模。 桐昆沭阳项目布局了年产240万吨新型功能纤维、90万吨功能性DTY纤维、25万吨高端面料坯布、7亿米绿色纺织面料,配套公共热能中心及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将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真正实现桐昆集团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为桐昆“十四五”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宿迁乃至苏北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与机遇。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里桐昆股份长丝产能不断扩张,截止至2019年末,公司拥有420万吨PTA的年生产能力,聚合产能为640万吨/年,长丝产能为690万吨/年。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约18%,国际市场的占有约12%,具有较大的市场话语权。目前公司还有恒超年产50万吨智能化超仿真纤维项目和江苏南通如东洋口港聚酯一体化年产500万吨PTA、240万吨聚酯纺丝项目在建,预计到2023年公司涤纶长丝产能将达到980万吨/年,不断巩固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2022-05-27 14:59:31
强势反弹!绍兴经济运行传来好消息   “电力供应总体平稳。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寒潮双重影响,绍兴市部分地区和企业困难不少,但从用电形势来看,全市经济恢复较快。”近日,记者获悉,国网绍兴供电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绍兴市全社会用电量114.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7%;工业用电量81.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6%。其中,嵊州市、诸暨市和上虞区用电量同比增幅居前三。   从单月情况看,一季度绍兴市全社会用电经历了“强势反弹”的过程,彰显了绍兴经济的韧性和持续向好态势。   “去年12月,受上虞疫情影响,绍兴全社会和工业电量同比增速落至全省第11和第10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7.26%,是全省电量下降最多的城市。控制疫情后,企业产能逐步恢复,但对今年1月仍有影响。”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和春节假期等影响,1月工业用电量降幅15.6%,拉低了全社会电量增速。   不过,从用电低谷恢复到正常增速,历时不到三周。今年2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出现明显回升。尤其是纺织业,增速从1月份的-26.5%到2月份的161.88%,对工业用电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计算机、化纤、金属制品、汽车制造业等1月份降幅较大的行业,2月份的用电量增速也均在50%以上。   一季度,绍兴市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居全省第二。从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4.56%、6.09%和12.47%。主要工业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幅居前。同时,因经济发展需要,全市受理新装、增容申请142.94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3.37%,主要工业行业中,纺织业同比增长102.81%,增幅居首。   今年以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在做好各类防疫重点场所保供电工作的同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针对龙头、规上、小微等各类企业,进行“一对一”联络,了解用电需求,协助企业节能增效,破解用电难题。同时,对各大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一项目一策”精准设计,配备专属客户经理跟踪服务,确保各类电气工程及时完工送电,为我市打造一流用电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2022-05-27 14:59:40
克州14.5万亩棉田实现机械化全覆盖 预计4月底全面完成棉花播种   4月7日,在阿图什市格达良乡沙拉塔拉村,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在棉农王小栓家的棉田里进行播种作业。   王小栓家的棉田,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春播已经5年了。   5年前,王小栓在乌鲁木齐举办的棉花播种观摩会上第一次接触到安装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播种机。见识了高科技系统的高效后,他立即购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2膜12行机械精量棉花播种机。   “机器直接把滴灌带埋到地膜下面,蓄墒排碱,还能实现节水增收。拖拉机上安装北斗导航系统,3人1天就能完成100亩以上的棉田播种作业,后期我们还将使用无人机喷药。”王小栓说。   机械化种植播行端直、作业效率高,利于后期采棉机采棉。同时,整地、植保、收获基本都是机械化作业,农民投入的劳动力不多。即使在当前春耕农忙时段,王小栓只需招用2人,在地头帮忙将滴灌带和地膜安装至拖拉机上即可。   随着农机作业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王小栓不断扩大棉花规模化种植面积,棉花亩产量只增不减,种棉成本不断降低,收益显著提升。   为加快棉花播种进度,引导村民科学开展春耕生产,格达良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全程技术指导,实现标准、精细、高效播种。   该乡党委副书记艾孜买提·亚生说:“我们每天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棉花播种,并对棉花浇水、施肥、打药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巩固今年棉花实现丰产丰收的基础。”   今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4月初开始播种,预计月底全面完成棉花播种。   2022-05-27 14:59:48
女装上市公司大PK:这13个品牌2021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   穿越疫情考验,哪些女装品牌最得市场青睐?      从2020年至今,两年多的疫情持续考验着服装企业的韧性。而在我国服装行业中,女装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活跃、消费最多元化的品类之一。据Euronmonitor公布的信息,最近五年我国中高端女装零售额占女装市场的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预计到2023年,中高端女装零售额占女装市场的比例将会提升至23.4%。      究竟疫情之下,一众女装上市公司表现如何?有哪些女装品牌的市场销售看好?      日前梳理了2021年度沪深和港股女装上市公司财报,从企业披露的旗下各品牌年收入情况来看,2021年度收入超10亿元的女装品牌共有13个,分别是PEACEBIRD女装、TEENIE WEENIE、JNBY、Koradior、DAZZLE、LEDIN少女装、NAERSI、朗姿L?NCY、玖姿、VGRASS、dzzit、ELLASSAY和播broadcast。      其中,品牌年收入超40亿元的有1个,为太平鸟旗下PEACEBIRD女装以44.84亿元收入居首;品牌年收入超30亿元的有1个,为锦泓集团旗下TEENIE WEENIE以31.76亿元收入紧随其后;品牌年收入超20亿元的有2个,分别是江南布衣旗下JNBY以24.2亿元收入位列第三、赢家时尚旗下Koradior以23.25亿元收入排名第四;DAZZLE、LEDIN少女装、NAERSI、朗姿L?NCY、玖姿、VGRASS、dzzit、ELLASSAY和播broadcast9个品牌收入超10亿元。      从这些品牌来看,太平鸟、锦泓集团、赢家时尚、地素时尚均拥有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女装品牌。再对比2020年度这些品牌收入来看,除玖姿2021年收入略低于2020年外,其余12个品牌2021年收入均超过2020年,其中PEACEBIRD女装年收入从37.81亿元跨越至44.84亿元,涨幅18.6%;TEENIE WEENIE年收入由23.07亿元升至31.76亿元,涨幅37.67%;JNBY和Koradior年收入分别由18.62亿元、19.7亿元涨至24.2亿元、23.25亿元,涨幅分别为29.97%、18%,朗姿L?NCY、dzzit、ELLASSAY和播broadcast也均在2021年跻身10亿元品牌收入阵营。      进入今年三四月以来,由于多地疫情反复影响零售市场销售,令服装企业销售出现明显波动。不过在市场分析看来,这些头部女装企业依然优势明显,随着疫情缓解及多地封控逐步放开,预计6月服装零售端有望出现改善。 2022-05-30 17:10:42
河北:企业订单减少 经营压力增加   据河北多家纺企反馈,目前,当地纺企开机率在70%左右,较去年降低30%。由于今年棉纺织行情普遍较差,部分小厂为规避风险纷纷选择关停,一些大厂也是通过降低开机率来维持企业正常经营。2021年当地纺企经营多以长订单为主,而今年当地纺企基本无预约订单。      河北保定某30万锭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开机率在100%,主要生产精梳32S、40S,普梳32S、40S,皮棉库存2000吨左右,棉纱库存在3000吨左右,精梳纱走货较好。企业前期采购了4000多吨的皮棉,成本在22400元/吨,但由于疫情管控,原料暂未到厂。另外,受疫情管控影响,各地原料、成品运输费用大幅提高。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按照目前行情走势,预计后期企业经营压力将有所增加,届时或将降低开机率。      位于河北石家庄某2万锭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目前主要以内销为主,产品为21S、32S纯棉纱,现有皮棉库存50多吨,棉布库存1000多件,暂无棉纱库存。其中,32S纯棉纱价格在28000-29000元/吨。当地今年行情较差,该企业于4月30日开始放假,由于担心长时间的关停导致企业出现员工流失等问题,近期计划采购一批皮棉开机复产。据了解,当地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经营压力,纷纷减少棉花配比,改为成本较低的化纤原料。 2022-05-30 17:12:07
工厂伺机点价 印度需求最佳   最近一周,国际现货市场仍然非常平静,纺织厂显然都在集中精力对前期的On-Call合同进行点价,而没有进行更多的采购。ICE期货跌至142美分附近时的商业买盘有所增多,具体情况将在本周的CFTC报告中得到体现。      就新业务而言,印度是唯一还有询价和成交的市场,尤其是免税进口期从之前的9月30日货物到港延长到现在的9月30日发出提单,这意味着采购的数量可能会增大。      与此同时,中国贸易商在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国家提供不同品种的棉花报价,其中也有澳棉SM/M级棉,装期为7-8月。由于澳棉收获延迟、质量下降以及物流问题,按时装运会有难度。有传言说,由于中国国内纺织下游需求低迷,中国纱厂为了去库存正在越来越多地向东南亚市场提供纱线。      目前,各国纺纱厂的询价极其缓慢,尽管原棉替代品价格和运营成本(能源和融资成本)上升,但两个多月来工厂都无法为纱线争取更高的价格。人造纤维的成本一直稳定,但仍低于棉花,未来几个月,棉花或将面临着失去大量市场份额的风险。      纱线市场依然低迷,中国纱布企业对国内和进口产品的需求低迷。随着通胀以及对美国潜在衰退的担忧继续影响市场,批发商的下游需求有所放缓。印度方面称,许多工厂已经降低了开工率,以限制利润率持续萎缩。 2022-05-30 17:12:17
棉纱报价下调 美国加强棉制品查验   据河南、山东等地棉纺织企业反馈,5月下旬以来郑棉各合约盘面价格连续下跌,国内棉花基差报价、一口价随之较大幅度下调,棉纺织厂、贸易商择机“点价”采购。      受到棉花期现价格跳水、2022年三季度接单形势疲软及消费终端信心偏弱的影响,棉纺厂及各轻纺市场棉纱报价出现回调的迹象,一般试探性下调200-300元/吨,以便观察布厂、面料企业及终端的反应。部分中小纺企表示,一旦郑棉主力合约重心下移至20000-20500元/吨区间且盘整期较长,棉纱报价或迎来大幅下滑,去库存、回笼资金仍是纱厂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从调查来看,5月中旬以来,C32S中高配棉纱的询价成交情况要稍好于C40S棉纱;气流纺纱虽然利润很低甚至稍有不慎面临亏损,但沿海地区一些牛仔布厂、针织企业的消费需求持续弱势反弹,加上一些布厂内销单采用OE全棉纱、OE混纺纱代替低支环锭纺纱,因此气流纺纱产销仍差强人意。山东德州、淄博等地纺企表示,近半个月来60S及以上支数普梳和精梳纱订单稀少,对于一些“短、小、精”且交货期紧的高支纱订单,纱厂一般不敢接的原因除了利润偏低甚至持平外,长绒棉“价高货紧”导致配棉困难也是重要因素。      另据上海、江浙等地部分外贸公司反馈消息,美国近期可能加强对从中国进口的棉制产品的查验,而且也禁止使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棉花。对中国纺服企业而言,接出口订单需要高度谨慎,同时使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棉花棉纱的风险也较大。 2022-05-30 17: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