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观察 | 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幅度大 出口需求好转是棉纱中期价格的关键所在 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幅度大,近期国内棉纱现货价格基本呈现持续阴跌状态。一方面,需求持续疲弱,传统的“金三银四”旺季落空,下游订单需求持续疲弱,棉纱即期利润不佳,并且棉纱库存不断走高,库存压力较大。另一方面,3月开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导致物流不畅,更是加剧需求疲弱程度;3月底前后,轧花厂的销售意愿浓厚使得现货价格不断下跌,但是现货成交仍无法好转。短期来看,国内棉纱现货价格依然偏弱,待疫情得到控制后,棉纱需求才有可能好转,其中出口需求好转是中期价格的关键所在。 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幅度大 春节之后,国内棉纱下游需求持续疲弱,棉纱价格处于阴跌状态。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轧花厂保持挺价销售态度,这种情况在3月底才有所缓和。虽然棉花现货价格近期不断回落,但是即期的棉纱加工仍处在大幅亏损状态中,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已经至1500-2000元/吨,亏损幅度处于近几年最高水平。 春节之后,纺企开机率持续表现偏弱,虽然市场对“金三银四”需求旺季有所期待,但是受疫情影响预期一再落空,这也导致纺企开机率持续走弱。再加上棉纱加工利润不佳,并且棉纱库存已经在近5年最高水平,环比不断走高,从而导致纺企在成品库存高企情况下,对棉花原料的采购意愿不断降低,纺企的棉花原料库存也一再走低。 清明节后,虽然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不断下跌,并且跌幅有所放大,但是棉花与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价差仍处在历史高位,加之棉纱价格大幅亏损,纺企转产混纺的比例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棉花需求。 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步缓解 国内对疫情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预计后期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逐渐缓解。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部署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有关工作。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查点。因此,后续物流的阻碍有望缓解,这样一来,整个纺织服装需求也将好转。 不过,外需市场或难有较大改观。根据目前棉花的内外价差分析,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已经比进口棉花价格每吨低千元左右,但是仍无法转变为国内出口的竞争力。从内外棉纱价差来看,远期进口棉纱价格大幅高于国内棉纱现货价格,但是外需低迷的表现仍是国内棉纱价格上涨乏力和传导不畅的关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国内棉纱跟涨乏力,但是国际棉纱价格的强势表现仍给国内棉纱价格提供一定支撑,这也导致国内棉纱期货价格难以摆脱区间振荡格局。 美国棉制品进口环比走弱 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共进口棉制品17.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96%,环比下降5.79%。其中,从中国进口4.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31%,环比下降9.39%;从印度进口2.9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07%,环比下降11.11%;从巴基斯坦进口2.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3%,环比下降16.59%;从越南进口1.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17%,环比增长18.25%。从美国棉制品进口来源看,我国占比仍有走低的迹象,并且全球纺织服装需求或逐渐走弱,大概率恢复到疫情前的平稳状态。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4月供需报告也下调了全球棉花2021/2022年度的消费量。 综合以上分析,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棉纱需求更加低迷。此外,国内出口订单仍面临新疆棉禁令的限制,虽然国内原料价格更低,但是竞争力依然不足,而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棉纱出口表现偏好,并且从美国棉制品进口来看,持续挤占中国的份额,导致国内棉纱出口需求持续疲弱。总之,在国内疫情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棉纱价格依然偏弱,但是后期随着国内疫情好转,需求也有望出现好转。 2022-04-20 14:39:48
中国棉为何越来越“硬核”?   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堵点,就疏通了棉花产业发展的痛点。通俗来说,就是需求方需要什么,生产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就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及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打响自主国棉品牌、建立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棉标准和认证体系势在必行。  2019年10月7日,瑞士日内瓦。  以低调的淡黄为主色调的展览大厅内,墙壁上装饰着几幅色彩亮丽的彩绘,传递出温暖舒适的感觉,恰如展台上绽放的棉花、柔软的棉布、舒服的棉衬衣带给人的触感。   “国棉CCIA品牌在国际舞台惊艳亮相。这一次,终于扬眉吐气。”在首个世界棉花日活动现场的中国展台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彭军思绪万千。不大的展厅里,尽管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国品质最优、品牌最响的棉花,国棉CCIA系列产品依然是佼佼者,吸引了美国、印度、马里等50多个国家关注并洽谈合作。  对接受WTO中国代表团邀请前来参展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来说,这与其说是一次展示,不如说是一场“考试”。展台上有高品质棉种、棉花,更有特高支纱线、高端面料,以及高品质服装,这一系列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市场全链条上CCIA产品的背后,是从棉花科研、种植、纺织、服装生产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的成果。收获季,新疆昌吉的棉田里堆满了采棉机吐出的“金蛋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拥有最完整的棉花产业链条。从市场终端一件好的纯棉T恤向上追溯,可以找到一粒好棉种,以及培育棉种的科研单位。棉花产业的升级,意味着全产业链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贸易等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间的堵点疏通、协同配合。   “否则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种棉花的不管棉花好不好纺纱,织布的不管布料好不好制作成衣,导致生产与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老百姓对高品质棉衣、棉被、棉布料的需求。”中棉所国棉联盟秘书处处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黄群说。  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堵点,就疏通了棉花产业发展的痛点。通俗来说,就是需求方需要什么,生产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就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按照这样的基本思路来布局棉花全产业链,推动“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一体化布局。  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多、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尽管艰难,但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推动下,经过近五年来的努力,成效已经显现。300万亩左右年产40余万吨CCIA高品质棉花的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起来,相当于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亚棉花产能规模;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国棉CCIA已经打响,影响力逐步扩大;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越来越多企业和种植主体加入以需定产的链条中来……我国正在由植棉、纺织大国向植棉、纺织强国稳步迈进。   棉花高质量从何而来?  2021年10月10日,新疆昌吉。   “加价500元!”“800元!”“1000元!”……一场别开生面的CCIA高品质棉花竞拍大会在这里举行,20多家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前来参加竞拍,5000吨“双30”以上的高品质棉花抢拍一空,最高每吨加价2500元拍出。  棉花也要拍卖?没错!高品质棉花虽说算不上是稀缺品,但也绝对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加价“抢”棉一点也不稀罕。在黄群看来,棉花的高质量关键在于一粒好种。这次竞拍的主要品种“中棉113”,也是曾代表国棉在世界棉花日展出过的品种,而它的主要种植基地就在新疆昌吉、博州等地。    “棉花品质差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品种杂乱。”黄群说,“由于品种不一致,种出的棉花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后端纺纱织布企业对棉花品质的一致性要求。提升品质,首要的是统一品种,而且是优质棉品种。”为此,新疆已经大力推行“一主两辅”,即植棉县以1个主栽品种、2个搭配品种种植棉花,鼓励发展“一县一品”“多县一品”,从源头上提高棉花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主推品种确保优质的同时,也要让种棉户接受认可,可以采用试点示范,让农民看到效果再逐步推开,还要防止假种、劣质种子,这样才能把品种统一落实落地。”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宋美珍这些年一直奔走在新疆棉区,主要工作就是推广好棉种和好技术。最先尝到优质棉种甜头的是种棉大户们。今年36岁的新疆昌吉种棉大户高克虎是有着十年种棉花经验的“老把式”了,他种棉花脑子活络,喜欢琢磨新技术,也愿意尝试新品种。“这些年很苦恼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种。因为一直没找到最优品种,几乎每年都换新品种。”高克虎说。2019年,他在合作方丰汇棉业公司负责人吕殿虎的推荐下,1300亩棉花地全部种植了“中棉113”,种出的棉花不仅高产还优质,卖价高。   “产量达到每亩500公斤以上,品质都能达到‘双30’,卖价比一般品种籽棉每吨高出两三百块钱。”高克虎说。去年棉花价格好,每公斤籽棉收购价达到10-11元,每亩地利润近2000元。高克虎已经一连种了3年“中棉113”,眼下播种已开始,“今年还种这个品种!”  棉花加工企业也得到了好处。“我们收上来的‘中棉113’棉花都能达到‘双30’品质,收上来以后单独存放、加工、组批,不与其他棉花混在一起,确保品质如一,加工好的皮棉卖价每吨能高出500块钱以上,往往都是提前就被下游企业订走了。”吕殿虎说。  好棉种让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受益,而首要的一步,是让棉农接受。三年前,吕殿虎看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高品质棉花基地示范的“中棉113”品质好、产量高,决定在种植大户中推广这一品种,具体方式是:由公司为种植大户统一供种,收棉时按品质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0.3元的价格收棉,再把种子钱返还给种棉户。   “农民要的是眼见为实,他们看到确实好才容易接受。”宋美珍说,在“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推广模式中,越来越多的棉农开始统一品种种植优质棉。据介绍,国棉联盟组织中棉所及相关科研单位已经推广中高端品质(“双30”及以上)棉花新品种20多种,示范推广1000多万亩。  解决了品种问题,关键还要解决配套生产技术。“过去新疆种棉主要是采用‘矮密早’技术模式,播种密度大,植株矮化,但这种技术通风透光不好,结出的棉桃较小、品质较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马雄风是“中棉113”的育种家,他说,“十年育一种,好品种没有好技术也无法发挥效能,‘宽早优’技术模式能有效解决之前的技术痛点。所谓‘宽’,就是播种密度小了,由原来的一膜6行播种,改为一膜3行,密度降下来后,透光好了,棉花受光更充分,虽然棉桃少一些,但品质好,棉桃大,算下来不仅不减产,还实现了更优质和增产。”  今年春节刚过,宋美珍就跟随中棉所的棉花绿色增产增效团队来到了新疆。去年,“宽早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棉花主推技术,他们此行就是专门落实推广这项技术。“年前,我已经全疆都跑了一圈,在几个重点团场做好了技术推广模式沟通,并且给团场的领导、技术人员都讲了课。春播在即,这次来就是要把技术落实到地块上,得敲定下来才算成!”2月中旬,地块上还是厚厚的积雪,踩下去有半腿深。南疆北疆一圈跑下来,已是3月下旬。  对宋美珍来说,全年200多天在新疆出差已是家常便饭,一块块示范田种出来,一堂堂技术课讲下来,“宽早优”植棉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植棉户采用,2021年被列为博州主推技术之一。“中641”品种与“宽早优”相结合的高品质棉生产技术模式,在新疆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纤维品质明显提高,被列为“中国农科院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  2021年全国棉花产量573.1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512.9万吨,占九成。新疆种植棉花有天然优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种出来的棉花品质好,不愁卖。   “在我们这里,棉花不愁没人种,就怕没地种。”高克虎十年前从杭州返乡种棉花,这些年靠着他一人种棉花,家里在昌吉市买了房子、小汽车。他告诉记者,即便这两年农资、土地价格都在上涨,种棉效益还是有保障的。   “种棉花早就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那么繁重的农活儿了,播种有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一趟下来,铺膜、播种全部完成,打药有无人机,耕地有翻耕机,浇水有滴灌设备,收棉有采收机,基本上全程机械化。1000多亩地只需要雇上几个人看看地就够了。”高克虎说,“一点也不累,但是要种好棉花,需要花费脑力,什么时候该打药、水肥怎么配比,必须心中有数。”  我国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80%,新疆建设兵团更是达到95%以上,棉花种植已基本摆脱了靠人力,这也是棉花品质的重要保障。在新疆的种棉农民中,像高克虎一样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是棉花产业的未来和希望。  为什么要瞄准中长绒棉?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来看,解决结构性矛盾就是要解决品质、品种与需求不适应、不匹配问题。具体到棉花产业亦是如此,千头万绪的问题都可以从提升品质找到出路,千变万化的市场最终都归结于对品质的需求。  棉花的品质高低有很多具体评价指标,最重要的是纤维长度、比强度两个指标。“我们常说的‘双30’棉花,指的就是这两个指标都达到30的棉花。”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王进华告诉记者,“‘双29.5-双34’棉花是中长绒棉,算是中高端品质棉花,低于‘双29.5’的是一般品质棉花。我们讲提升棉花品质,主要就是扩大中长绒棉的生产。”  为什么要瞄准中长绒高品质棉花?  从国内棉花生产和进口形势来看,我国棉花每年的市场需求大约为800万吨,国内产量维持在500-600万吨,进口约20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棉花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用棉需求,有200万吨的缺口,而进口棉花的大头就是美棉、澳棉为代表的中高端品质棉花。“因此,我们扩大中长绒高品质棉花生产规模,一方面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对进口国外高品质棉花的依赖。”王进华说。  从成本效益比来看,中长绒棉的性价比更高。王进华进一步分析说,中长绒棉市场价格比一般品质棉花每吨价格高2000元,而“双34”以上的细绒棉价格则每吨高出1万元以上,因此,中长绒高品质棉花在市场上更受企业欢迎,需求量更大。总而言之,目标明确:扩大中长绒高品质棉花种植。  围绕棉花品质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三丝”问题。所谓“三丝”,是指棉花采收过程中混入的异性纤维。吕殿虎告诉记者,以前人工采收的时候,主要是头发丝、塑料纤维以及人身上带入的一些杂质,现在大部分为机械采棉,主要是随着机器采收一起带入的碎地膜。“‘三丝’清理起来难度很大,需要一点点挑拣,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在挑拣过程中还会破坏棉花的整体品质,现在人工费很贵,因此业内有‘清理三丝,价比黄金’的说法。”   “‘三丝’是纺织企业最头疼的问题。”王进华从事纺织行业30多年了,对此深有体会,“如果不清理,细小的塑料纤维织成布后无法着色,就会导致一块布出来后有很多小点,做成的衣服就是带点点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残次品,只能贱卖。”  生产端的一个小细节,在消费端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从前端控制。黄群说,使用厚度大一点的地膜能有效改善“三丝”问题,地膜越薄,越容易碎掉随机收卷入机器中,但厚的地膜成本会增加,农民往往不愿意用。现在很多企业收棉花时也会把“三丝”指标考虑进去,“三丝”少的价格高,这样对棉农也会形成正面引导。此外,在籽棉加工环节引入“三丝”清理机,进行设备改造,尽量减少前端的“三丝”混入。  我国主要产棉区在新疆,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地膜加滴灌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而美国、澳大利亚的棉花主产区不存在缺水问题,因此不需要地膜,也就不存在碎膜“三丝”问题。“因此,提升我国棉花品质,追赶美棉、澳棉,‘三丝’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王进华说。  生产全过程监督是确保品质的重要手段。黄群介绍,依托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的“高品质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构建了CCIA高品质棉及其产品全程溯源体系,已经在国棉CCIA品牌“联名”合作的品牌服装实现可追溯。消费者扫描衣服标签上的二维码,可以知道这件衣服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到一件成衣的整个过程,棉花种植、采收、加工、流通、纺织、制衣,每个环节在哪块地、哪个厂、哪个车间,都可以了解到,这样神奇的购物体验正在逐步实现。“追溯的目的是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督,这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保障棉花品质的有效途径。”  产业链各环节间堵点如何畅通?  每年入秋,新疆的棉田便如千里白雪覆盖,又如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抛洒到了田野上。2021年金秋十月,昌吉的棉田里,一望无际的层层白浪翻涌着丰收的希望,棉田里临时搭建的T台上,一位位身着棉布休闲服、衬衣、民族服饰的模特们翩翩走秀,有时髦的青年男女,也有老人和孩子,他们身上的衣服布料,都来自这片棉田。现场几十家纺织服装企业参展商和数百位棉农、加工企业代表,不时拍手叫好。  这是一场棉花产业上游种植户与下游纺织服装企业直接对接的活动,当天促成了数千吨的棉花订单。如果说抓住品质提升就抓住了供给侧适应需求侧的关键,那么以需定产、以需定研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上中下游各环节的精准对接。“科研方提供技术支撑,生产方与加工方合作建立生产基地,需求方向生产、加工方提出购买需求,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搭建平台和供应链并监督,政府引导和支持,多方结合自有优势开展CCIA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与购销。这就是我们推动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基本思路。”黄群说。  “关键在于优质,还要优价,而且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要实现优质优价。”马雄风分析说,问题在于,产业链上各个端口想的事情不一样,棉农关心的是产量,产量高、衣分高(籽棉纤维重量与籽棉重量的百分比)才能收益高。纺织加工企业是微利行业,他们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才能确保收益,降成本是否会影响品质,进而影响下游服装企业,这个过程需要权衡利弊。因此,必须把各个端口的利益联结起来,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品质最优、风险最小、成本最低。  罗莱家纺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合作就是在探索棉花产业从科研到终端利用市场建立全产业链的联结机制。“罗莱生产的超柔床品,要求棉纤维更柔软舒适,对原材料供应要求比较高,科研单位按照企业需求专门研制了‘罗莱1号’种子,试验成功后,罗莱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建了几万亩的棉花基地,统一种子与种植模式,棉花收获后按照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统一生产加工,确保品质一致性。”马雄风说。去年,“罗莱1号”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通过太空育种进一步优化品种。   “精准对接”同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黄群说,在国棉联盟框架下,生产单位、纺织企业及原棉交易平台等组织起来并签订《CCIA棉花订单产销合同》,推行优质棉订单生产购销模式,目前实现订单面积60多万亩,商品棉品质平均提高1-2级,平均每吨加价1000多元,促进了棉花生产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然而,理顺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并非易事。“按照CCIA标准建立的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种出的棉花品质要高于普通棉花,根本不愁卖,虽然订单约定高于市场价几毛钱一公斤收购,但收棉时也会出现抢棉抬价的现象,有些棉农就会不按订单来,谁给的价格高卖给谁。”黄群说。  “去年的抢棉现象尤其严重,与我们签订统一供种合同的棉花基地,最后收回来的只有六成。”吕殿虎说,“根源在于新疆目前的加工企业太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加工厂产能远远超过棉花种植规模,因此出现抢棉抬价。”  对此,黄群分析说,新疆有不到4000万亩棉花,600个加工厂就足够了,然而现在全疆有1000多家加工厂,而且还在新建。因此,根本上还是要去加工产能,淘汰一批能耗大、设备工艺落后、竞争力差的加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棉花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联盟基地做好宣传,优化棉农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长期深度利益绑定,实现订单更稳定、产销更顺畅。  自主国棉品牌怎样叫响?  从CCIA棉花系列产品在全世界的棉花科学家、企业面前亮相,到CCIA棉田秀、棉花竞拍,再到300万亩产量40万吨的CCIA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成,CCIA作为“国字号”棉花品牌已经在业内叫响。  为什么在现阶段要树立有权威性的国棉品牌?黄群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的棉花品牌很多,以新疆为例,很多植棉市(县)、兵团师团都有自己的棉花品牌,然而都没什么影响力,无法与国外的大品牌竞争。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棉花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在世界前列,需要有影响力的棉花品牌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CCIA是国棉联盟成立后创建的自主品牌,在棉花生产、加工、纺织、印染、纱线、家纺、布匹全链条都注册了CCIA商标。目前,已授权相关企业推广国棉品牌,并成立了“CCIA绿色棉品研发中心”,完成了从CCIA棉花到140、160、200支纱高品质面料和服装的规模化试制。黄群说,目前,CCIA已经与361度、罗莱家纺、李宁、安踏、海澜之家等企业开展品牌“联名”合作。  品牌的核心是过硬的品质,品质的衡量需要有权威性的标准。王进华说,多年来,美棉、澳棉建立塑造了自己的标准体系。我们国内也有自己的标准,然而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在认证上比较被动。   “梳理起来,我国涉及棉花的各类标准有1000多个,却存在着重标准制定不重实施的问题,标准的引导力不强,对供应链各主体无法形成有效约束。”黄群指出。  为此,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围绕着CCIA棉花生产、加工、纺织等“基地”和品种、种子、原棉、纱线、面料、服装等“产品”两个方面,采取“定性+定量”的原则,制定了国棉CCIA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将其贯穿到棉花全产业链中,确保CCIA棉花及其产品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  认证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和标准执行,“认证证书”合格一批发放一批。比如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内的棉花生产出来后,达到标准则发放证书,如果没达到CCIA标准,则不予发放,皮棉加工环节以及其他下游环节都是如此。“这样才能保证标准的一致性和认证的含金量。”黄群说。   目前,国棉CCIA标准已经初具体系。黄群说,接下来要使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国际化、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产业链上的更多企业认可并加入CCIA标准体系认证中来,以及吸纳更多的国外品牌企业。还要进一步扩大高品质棉花基地建设,完善溯源系统,建立产品供应链,树立“中国棉花、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品牌”的国际化理念,创响国棉CCIA品牌。   2022-04-20 14:40:14
纺企促销降库存 地产棉受关注   近期,企业棉纱、坯布库存持续增长,流动资金被大量占压,加上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各地疫情防控全面升级,一些地区织造、印染等减停产比例持续攀升,中小纺企纷纷降价促销,抓紧回笼资金,保证现金流不断裂。      河北邯郸某中型纺企表示,当前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纺C40S及以下支数棉纱亏损1000元/吨以上,而50S及以上支数棉纱订单又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半个多月来,纺企普遍涤棉纱、涤粘纱等混纺纱累库率也迅速上升;二是部分省份、地区疫情防控层层加码,不仅棉花提货出库受到很大影响,而且棉纱、坯布等运输销售也陷入困境;三是目前二季度订单仍以小单、短单居多,纺企既不敢集中补库棉花等原料,更不敢按80%以上负荷开机生产。按照惯例6月份以后棉纺织服装业进入淡季,市场信心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目前河南、山东等内地库“双28”新疆棉机采棉报价22800-23000元/吨,因具体指标、仓储库不同或有100元/吨以左右差异,而地产棉3128/3129级报价则集中在21900-22200元/吨,相较新疆棉仍有800-1200元/吨的价差,受到中小棉纺织企业的关注,询价、出货要好于新疆棉。德州某纺企反映,河北、山东地产棉“双28/双29”纺高配40S纱质量不错,但由于各轧花厂普遍加工量少,导致配棉的稳定性不足。 2022-04-20 14:40:33
记者调查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现状:消费者参与热情高 回收渠道不通畅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最近发布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经济之声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回收设施、回收模式、回收标准等方面存在短板,普通消费者很少接触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纺织纤维多达3500万吨,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达到2000万吨。家家户户可能多少都有一些废旧衣服、废旧床单被褥等,这些东西一般怎么处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是选择捐出去、送人,剩下的直接扔掉。有消费者告诉记者:“我就是扔掉或者捐了,大部分人都是好一点的衣服就捐了,脏一点的衣服可能就扔了。”   在采访中,很少有人接触过回收渠道,把旧衣服等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不少人甚至直接把这些东西混在生活垃圾中扔掉。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不健全。“比如回收设施覆盖区域不是很均衡,回收企业投放的回收箱虽然小区里面也有一些,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上广这种一线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回收箱的投放非常少,农村里几乎就没有。”   一般来说,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对废旧纺织品来说,梯次利用主要是指二手货销售,但我国法律对此还没有放开。在再生利用方面,主要是回收纺织纤维加工其他产品。不管是哪种方式,消费者都有参与的意愿。有消费者说:“我自己或者我周边的人能换钱的肯定都愿意换钱,哪怕是一两块钱,肯定都愿意换钱。如果有人在收的话,肯定会给他。”   赵凯说,主要难点在于打通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一般的运作模式是回收商建设纺织品循环利用设施,通过加盟合作的方式寻找废旧纺织品代收点,代收点赚取差价。   一位回收商表示:“收衣服的时候定价,3-5毛钱1公斤或者7-8毛钱1公斤收都是可以的,或者您根据那边市场情况,自己来定也行。您统一收回来是一个价位,然后自己再分拣分类好,给我们这边交的就是另外一个价格。”   那么,这些回收商收来废旧纺织品后,具体怎么处理?企业说,一部分会销往国外,另一部分会粉碎和资源再利用。“粉碎的话就是像穿脏的、破的、烂的毛衣这些品类都是全部粉碎,可以加工成地毯、保温棉。资源再利用的话,像羽绒服,会把里面的羽绒掏出来进行清洗消毒烘干。”   目前,这种模式运行已经比较成熟,有些回收商还和再生制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过赵凯指出,当前最大的短板就是这些企业相对散乱,难以保证分拣效率,纤维分离和去色难度也比较大,质量也参差不齐。他认为,归根结底是要推动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赵凯说:“国家也有国标,也有行标,但是都比较碎片化,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废旧纺织品标准体系。另外在标准体系之后,还有一些认证体系也没有跟上,所以从回收成分的检测、分拣、再生利用、再生产品这些方面,还都缺乏标准规范。”    2022-04-20 15:00:24
外棉强势支撑 郑棉偏强运行   上周(4月11-15日),受印度国内棉价持续高涨和棉花减产的影响,印度财政部宣布从4月14日起至9月30日止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豁免,消息一出美棉ICE2207主力合约价格再创新高接近145美分/磅,国内郑棉CF2209合约则偏强震荡,价格重心不断上移。      印度财政部表示,印度棉花进口关税为11%,关税全部豁免将给印度纺织业产销和出口带来极大好处在中国部分地区由于疫情散发影响棉花消费和进口的情况下,印度的及时补位又给了国际棉价一针“强心剂”。国际人士分析,印度免税进口棉花窗口时间达到了5个多月,对国际市场价格将形成较长时间支撑。      上周,因国内新冠疫情蔓延,各地加强了管控措施,棉花贸易企业加大省内区域销售力度,并给予买家一定的价格优惠。山东一家棉企表示,公司对省内棉纺织厂及中间商等客户普遍优惠50-100元/吨,单次采购量超过5批,议价空间相应扩大至150元/吨以上。尽管部分棉企因为资金压力积极让利销售,但市场整体棉价依然较为坚挺,特别是受到外棉的提振,国内郑棉价格继续偏强运行。      据调查,由于国内花纱产销价格倒挂,许多企业经营亏损,开机率和生产积极性显着下降,皮棉需求明显减少,基本以以随用随买为主。下游纺企认为,本轮疫情从上海向全国各地快速外溢,加上棉纺织服装出口和内需订单疲软,棉花、涤纶短纤等原料补库或推迟至5中旬前后,市场期望的“金三银四”旺季基本落空。上周,虽然持续爆发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内棉花消费用量,但在国内外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下,郑棉表现较为强势,仍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态势。 2022-04-20 15:00:50
为何贝宁是非洲理想纺织业基地?   近日,昇非一体化产业园纺织业务板块的副总Vikas BUDHIRAJA接受了外媒采访,谈及了昇非旗下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的所在国,之所以能成为非洲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的四大理由......   问:昇非选择西非作为产业园所在地的主要考量是什么?(昇非在西非的贝宁和多哥均有产业园)   答:西非的原材料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有原棉,腰果,大豆,木材及其他农业原材料,这为发展加工出口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西非的地理位置十分良好,有主要的海运港口,直通欧美。   其次西非政治稳定,经政府的大力扶持,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也有充沛的青年劳动力资源。   昇非所在的贝宁(和多哥)两国,均加入非洲机遇与发展法案(African Growth Opportunity Act,简称AGOA)与欧盟除武器外全部免税条约(Everything but Arms,简称EBA),在非洲和欧盟内享有货品免税优惠。   问:对于纺织行业的投资者,选择昇非一体化产业园内生产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答:棉花的原料供应和产业集群的生态是选择昇非的重要优势。举例来说在园区内,纺纱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棉花供应,编织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纱线供应,成衣企业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布料供应。   园区还将提供稳定且与独立投资相比极具价格竞争力的电力供应。我们的纺织与成衣培训中心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最后在园区内投资还能享受到当地政府在投产后的18个月内员工基本薪资半额补贴。   问:环保在纺织行业愈加得到重视,昇非将如何让园区内的投资者实现“绿色生产”?   答: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昇非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会从用水,能源角度评估所有出园的商品的碳足迹,并且确保商品的能源可追踪性,举例来说,所有园区内储存和使用的棉花均可回溯。园区内也专门设立了污水处理厂。   问:贝宁成为成衣企业的首选理由是什么?   答:除了劳动力,政策方面的利好,昇非所投资建造的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软硬件支持以外,地缘政治的低风险也让同样盛产棉花的贝宁逐渐得到市场的青睐,在2020-2021的采棉季,贝宁以年均70万吨的产量位居全球第9。贝宁已经拥有19座轧棉工厂,纺织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关于棉花的供应,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从贝宁棉花同业工会(AIC)集中采购,这些棉花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具有可追溯性,标记为非洲棉(Made in Africa或CMAi,相当于非洲版本的BCI认证),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同时也获得授权,从当地棉农直采棉花。   航运货柜资源的短缺和疫情期间不时浮动的运价都是企业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贝宁的地理位置得以发挥优势,仅需20天左右可达欧盟,20-25天左右可达美国,贝宁的地理位置让其与欧美间可能出现的运价浮动空间更小,相比从诸如亚洲港发货,企业的管理风险更小,这可能是另一大让贝宁成为热门投资目的地的原因。   昇非一体化产业园内旗下的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位于西非经济共同体内。   产业园配套完整的基础设施,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长期的税收减免,一体化的生产和运营服务模式,并地处西非,享有出口欧洲(EBA)和美国(AGOA)最惠国待遇,西非经共体内(ECOWAS)免关税等诸多政策支持。   其中的纺织园区辅以稳定且极具价格竞争力的电力供应,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投产后18个月内员工基本薪资半额补贴,可追溯的丰富原材料。   2022-04-20 15:20:38
棉花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填补新疆技术空白 棉花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填补新疆技术空白 预计今年推广应用面积超千万亩   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获悉:2019—2021年棉花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2000万亩,棉农和企业累计增收近30亿元。2022年该技术将在北疆棉区持续大面积推广,南疆正处于多点试验示范阶段,预计今年推广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   该技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田立文团队联合疆内外8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研发,填补了新疆农艺防雨灾技术的空白,是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与传统播种相比,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打破了常规的“打孔、下种、覆土、镇压”的播种方法,更改为“打孔、下种、镇压”,待出苗后再“覆土”的方法,同时适当增加播种深度。该技术配合“干播湿出”和精量播种等其他保苗技术,保苗率较常规受雨灾棉田提高25.3%以上,稳定在85%左右。   近年来,新疆降雨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北疆棉花出苗期降雨频发。雨灾通常导致棉田种植行表土结硬壳,不少棉苗因此“焖”在硬壳之下而无法破土出苗,较示范田成苗率平均下降35%左右。为挽回损失,棉农通常采取雨后人工或机械破土壳的方法。受灾严重时,需重播或改种其他作物,不仅增加植棉成本,还延误农时。   田立文表示,该技术将播种时种植行覆土变为出苗后覆土,可以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灾,有效解决了棉花苗期遇上雨灾导致出苗率低的问题,开辟了棉花生产中苗期农艺防雨灾技术的新途径。      2022-04-20 15:20:51
热点 | 印度免税进口外棉 对我国棉纺织业影响几何? 近两日,国际棉花市场被印度政府允许本年度(印度棉花年度2021.10-2022.9)国内纺织企业在9月30日之前免税进口棉花的消息搅得天翻地覆,4月14日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一度飙升至144.78美分/磅。 一些国际棉商、贸易企业分析:一是印度政府并没有设定本年度棉花进口总量“天花板”,因此只要外棉与印度国内棉价存在一定价差,印度纱厂、贸易商都可能对全球棉花资源出手;二是从时间上来看,4-9月份可供印度企业大量签约的采购的外棉主要是澳棉、美棉、西非棉;而2021/22年度巴西棉船期集中在9/12月份,因此陈棉可选择空间不大。 那么印度免税进口外棉对我国棉纺织服装业的影响有哪些?山东、江浙等地部分外向型企业的看法可归纳如下三点: 一是内外棉纱“倒挂”将逐渐收窄,印度、巴基斯坦等产地棉纱竞争力有望恢复。随着印度纱厂大量签约中低品质、低价美棉、澳棉、西非棉等,或造成印度国内棉价触顶回落,棉纱成本呈较大幅度下滑,因此棉纱FOB/CNF报价也“水消船落”。 二是印度纱厂大量采用进口棉配棉,棉纱各项指标、稳定性有望提高,或对我国40S及以上支数棉纱销售产生冲击。相较印度棉,澳棉、美棉等普遍具有强力高、异纤少、纺纱制成率高的优点,适合纺中高支棉纱,对中国棉纺织、服装等的替代性继续上升。 三是大量低价外棉进入印度市场,印度棉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接单、出口能力将迅速调整恢复;再加上人工工资、税收、政策及欧美订单倾斜等红利刺激,印度产品全球范围内“抢单”的节奏再提速。 另据了解,考虑到印度政府短期取消对进口棉花11%关税,而目前中国国内棉花供给充足,内外棉大幅倒挂导致买家对外棉船货、保税棉等询价/采购相对疲软、冷清,因此部分国际棉商、贸易企业计划向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港口转港,以提高棉花销售、资金回笼进度。 2022-04-20 16:02:14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3.3%   中新经纬4月13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3日指出,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   13日,国新办就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李魁文称,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李魁文提到,具体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5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2%,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8万亿元,增长17.9%;进口2.67万亿元,增长9.3%。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99万亿元,增长4.2%。   二是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一季度,我国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35万亿、1.31万亿、1.18万亿、5741.8亿和5710.3亿元,分别增长8.4%、10.2%、9.9%、12.3%和1.8%。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6.9%。   三是外贸经营主体进出口韧性足。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长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2万亿元,增长14.1%,占比达到48%,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38万亿元,增长5.8%;国有企业进出口1.5万亿元,增长14.5%。   四是主要大类产品出口保持较好态势。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05万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0.8%、53.7%和83.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9000.5亿元,增长10.9%,其中箱包、鞋、玩具出口分别增长24%、20.4%、16.9%。   五是机电产品、农产品进口平稳运行。一季度,我国进口机电产品1.71万亿元,增长2.7%,占进口总值的40.8%,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电动载人汽车进口分别增长12.4%、14.9%和15.7%。同期,我国进口农产品3362.5亿元,增长4.1%。   李魁文表示,总的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实现了开局稳,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叠加去年外贸基数较高等因素,实现稳外贸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在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外贸仍将有望保持稳定发展。   2022-04-20 16:14:36
2022年1-2月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2年1-2月我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生产形势保持良好,印染布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印染产品出口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出口平均单价回稳提升;运行质效稳步改善,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但疫情的反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依然是行业面临的现实压力,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仍需巩固。   1.产量规模保持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70.44亿米,同比增长5.94%。2022年前2个月尽管面对国内疫情趋紧、国外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国印染行业生产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印染布产量在上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增长,产量规模创近5年同期新高。   2.出口呈现量价齐升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1-2月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数量49.94亿米,同比增长6.87%;出口金额5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出口平均单价1.08美元/米,同比提高11.59%。尽管国际疫情形势仍未得到明显缓解,国际货运价格明显上涨,但国际市场对我国印染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1-2月出口规模同比继续扩大,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单价除涤纶短纤织物外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价格、货运价格的上涨推升产品出口单价,另一方面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回暖。   表1 2022年1~2-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情况   3.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三费比例7.90%,同比降低0.70个百分点,其中棉印染企业为7.65%,化纤印染企业为9.63%;产成品周转率15.40次/年,同比提高3.84%;应收账款周转率7.96次/年,同比提高7.86%;总资产周转率0.86次/年,同比提高10.60%。印染行业主要运行质量指标延续复苏态势,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持续提升,但在国内外疫情反复、产销衔接不畅等因素影响下,企业产成品周转率依然偏低,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存货同比增长14.59%。   表2 2022年1~2-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主要运行质量指标   4.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营业收入395.49亿元,同比增长18.89%;实现利润总额7.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48%;成本费用利润率1.99%,同比提高0.4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1.91%,同比提高0.41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60.55亿元,同比增长19.39%。1676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户数为658户,亏损面39.26%,同比收窄0.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05亿元,同比增长10.28%。1-2月印染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仍高位波动,亏损企业亏损额进一步扩大,但整体来看,规上印染企业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高于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5.40、53.23个百分点。   表3 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综合看,2022年以来,印染行业经济恢复趋势向好,但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吉林、上海等省市疫情形势严峻,印染行业生产及居民消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制造业生产成本承压;发达经济体收紧经济政策对国际市场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印染行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后期走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2022-04-20 16: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