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极飞科技正式启动“超级棉田”第二季,赋能新疆棉花产业升级          为进一步验证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推动新疆棉花高质发展,为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可复制的模板,2022年4月19日极飞科技宣布正式启动“超级棉田”第二季。来自极飞科技的两名90后员工,海鹏和凌磊将继续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挑战管理3000亩高标准农田。同时他们还将作为新农人导师,指导复用超级棉田无人化模式种植的新成员,完成 500 亩棉田的种植并获得可观收益。   新疆棉花产业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疆棉花是我国棉花产业的支柱,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每年约有1200万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持续转移,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新疆棉花种植普遍由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承担。这种情况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生产效率及质量问题。未来,新疆3700多万亩棉田谁来种,怎么种?国家棉花安全该如何保障?            对此,去年极飞科技进行了一场长达 6 个月“超级棉田”的项目试验:两名从未种过地的90后年轻人,挑战管理3000亩高标准农田。由于播种期遭遇几场大风的原因,超级棉田第一季产量并没有达到300公斤每亩的预期目标,但成功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的无人化种植解决方案。     更成熟的 标准化种植模式          在超级棉田第二季,他们将根据上一季总结的经验重新出发,并在实践中检验其可靠性。如:在今年的棉田春播中,他们将使用上一季总结出的麦棉分播+麦棉同播方法来检验是否真的能有效减少新疆大风对棉田的破坏,同时继续探索干播湿出、膜下精准灌溉点种等棉花前沿种植技术的落地应用。如果获得成功,将来大规模推广应用,可大大降低大风对棉苗造成的损失。            在这一季的超级棉田中,海鹏和凌磊的挑战目标是亩产达到 400 公斤,并让超级棉田实现盈利。要想盈利,就必须要降本增效,对每一个种植环节进行“锱铢必较”的精细化管理,压缩成本以增加收益。          按照以往传统的种植模式,3000 亩棉花地最少需要 30 个人来管理,棉农每亩的投入至少要 1600 元(不含土地流转费),而一亩棉田的收益大概能够达到 1800-2000 元人民币左右 。在这 1600 元的投入中,有 80% 是人力成本以及水肥管理成本。而今年农资普涨,相较去年每亩化肥费用增加 120-150 元, 每亩农药费用增加 30-50 元,每亩水费增加 30 元,人工费每亩增加 50 元,进一步降低了收益空间。          超级棉田的无人化种植模式是从耕种管收全周期提高棉花种植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帮助棉农降本增效,节省人工。特别是管理环节,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和无人机技术,极大地降低水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植株调控的成本,从而增加收益。     5G数字棉田+无人化设备 科学管理更省力          随着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极飞科技超级棉田已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这意味着,在超级棉田第二季,海鹏和凌磊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数字化、无人化手段进行棉田精细化管理。          通过极飞农业物联网土壤监测仪,棉田管理者能获知科学准确的棉花播种日期;装配极飞农机自驾仪的播种机,实现精准、高效的自动化播种作业;根据物联网监测数据,管理者可足不出户的对每一垄棉花进行精准水肥灌溉控制;利用极飞遥感无人机拍下棉田的高清图片,智慧农业系统可快速对图片完成人工智能分析,管理者不需要亲自下地,就知道缺苗、长势、病虫草害等棉田情况,指导农业无人机进行针对性的处方施肥、打药,并提前预测棉田产量,提前安排棉花采收工作。            在用工量大且窗口期短的打顶环节,使用农业无人机喷洒化学药剂打顶,一架农业无人机一天就可完成 1000 亩的作业,大量节省人力。在水肥管理环节,通过将智能水阀和控制软件结合,实现远程精准控制施肥灌水量,1 部平板电脑搞定棉田智能灌溉,无需再花大量费用,雇佣工人到地里把水阀逐个拧开、关闭。            超级棉田通过物联网智能灌溉、AI 识别病虫草害、农业无人机精准施药等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不仅可以大量地降低劳动力的投入,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水和化肥以及 36% 左右的农药成本,实现超级棉田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将棉田生产过程中产生数据进行统计、储存与分析,搭建成数字化种植模型,让不懂农业技术的人也能种地。          通过社会化服务和无人化技术,让原本需要几十个人才能完成的种植工作 2 个人就能轻松搞定,让农业种植变得少人化无人化,并创造更高收益,这是超级棉田模式的核心。随着这种模式的进一步验证,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它将成为智慧农场的标配。   科技种地 新青年的奋斗新出路          5G、无人机、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超级棉田的应用,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不仅颠覆了他们对农业的传统印象,并对农业心生向往,90 后新农人莫晓钰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超级棉田第一季的见证者,晓钰全程跟踪了第一季超级棉田的生产过程。让在一线城市激烈打拼、从未种过地的她深深爱上了农业这个行业。今年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尝试这种新的田园生活方式:复制超级棉田的模式亲自来种 500 亩地。海鹏和凌磊将作为新农人导师,为晓钰提供全程技术指导。90 后新农人晓钰能否通过复制超级棉田的管理模式,成为进一步大规模推广该模式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今天,一方面城市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农村却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农业如何吸引年轻人,成为稳定就业的大后方,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了时代的重要议题。以国家高标准农田为基,专业社会化服务为辅,通过提供数字化种植模型和全程技术指导,优化种植管理成本,极飞科技希望让没有种地经验的年轻人也能规模化种植,实现乡村创业。            作为一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极飞不断致力于用科技为农业赋能,通过开发无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更酷,让农民成为最酷的职业之一,让年轻人在农业中也能大有作为。随着超级棉田模式的进一步验证,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科技感召,以“新农人”的身份回乡创业,助力家乡经济振兴。 2022-04-21 09:41:37
2022年全球棉花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分析 中印两国棉花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   主要生产国:中国、印度、美国、巴西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棉花生产格局、全球棉花进口格局、全球棉花出口格局、全球棉花消费情况、全球棉花结存状况      1、中国棉花产量占全球产量超过四分之一      2020/2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超过24339千吨。其中,中国以6423千吨棉花产量全球第一,占比超过26%;其次为印度,以6009千吨棉花产量排名第二,占比接近25%;第三名美国,产量占比超过13%。       2、中国棉花进口量位居全球第一     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进口量为超过1000万吨。其中,中国以2800千吨排名第一,占总进口量的26.22%;其次为孟加拉国,进口量为1905千吨,占比接近18%;越南排名第三,进口量占比近15%。       3、美国、巴西、印度棉花出口量居全球前三     从全球棉花出口情况来看,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出口量超1000万吨。其中,美国出口量为3564千吨,占比超过接近34%;其次为巴西,棉花出口量为2398千万吨,占比接近23%;第三为印度,出口量为1348千吨。       4、中国、印度、巴基斯塔消费量靠前     2020/21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国别分布中,中国以8709千吨消费量排名第一;其次为印度,消费量为5661千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分列第三、第四、第五位。       5、中国、巴西棉花结存量占比较高     2020/21年度,全球棉花结存量接近1900万吨。其中,中国、巴西、印度分别占比达到了44.95%、13.67%和12.73%。       综合来看,中国棉花产量、消费量、进口量、结存量都居全球首位,对棉花需求较大。而在出口端,美国、巴西等国承担了全球棉花输出国的角色。根据中棉行协今年一月信息显示,2021、2022年各主产棉国、产棉区植棉面积或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局部棉区有望“井喷”。如果天气正常、灾害发生率较低,2022年全球棉花供需形势逆转,棉价反弹承压、乏力的概率偏高。 2022-04-21 09:41:57
关注 | 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凯旋归来 纺织人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纺织力量” 4月16日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结束“太空出差”,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这次任务背后,纺织人再次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纺织力量”。 睡袋、盖毯:航天员地面保暖装置 4月16日上午10时43分左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始出舱。在三名航天员出舱后,工作人员都立即为他们穿上了航天员地面保暖装置。 据了解,这身蓝色的装备叫做航天员地面保暖装置,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教授贺阳设计,兼具了展示国家形象的功能。 据贺阳介绍,“神十三”沿用了“神十一”的地面保暖装备。由于宇航员在轨驻留时间较久,落地后可能无法立即适应地球重力作用;且着陆地点的气候较寒冷,为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需要设计地面保暖装置。根据规定,地面保暖装置由睡袋与盖毯组成。睡袋会将穿着舱内宇航服的宇航员装入,盖毯则起到更加保暖、更多呵护的作用。为适应宇航员在扶手椅上自然弯曲的状态,睡袋被特意做成适形的弯曲样式;采用户外运动的专业面料,达到防风保暖效果。依据东风着陆场的现场气温,“神十三”航天员出舱后只使用了睡袋。 地面保暖装置中睡袋和盖毯的色彩以中国航天员中心标志的色彩为标准,从明度、色相及彩度三个方面,考虑与航天中心视觉形象统一,形成可识别的色彩体系。采用盛唐花卉纹样,按传统四方连续的方式进行组合,在秩序中寻求变化,近看具有丰富的细节与美感,远观形成富有节奏与韵律的背景,有助于烘托中国航天员的英姿。具有盛世气象、中国气派的花卉纹样,传达喜庆亲切的气氛,让花团锦簇围绕祖国的航天英雄。     贺阳也是是“神七”“神九”和“天宫二号”任务宇航员睡袋纹样和舱内工作服色彩的设计师。从“神舟七号”开始她就为舱内睡袋设计图案和纹样。贺阳表示,当时运用了“祥云飞天”的概念,睡袋上有各种云纹。当然,由于睡袋会留在轨道舱无法回收利用,因此每次的睡袋都需要重新制作。 玄武岩纤维布:空间站“金钟罩” 在航天员在轨驻留的183天里,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布一直在空间站,默默地守护着他们。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碎片数量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据悉,空间站的敌人其实就是太空垃圾形成的碎片和微流星体。目前已经被探测和编号的大型太空垃圾数量超过1.8万个,加上没有被探测的,整体数量高达上百亿,而这一切只能依靠空间站自己硬抗。2018年,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就宣称因为冷却管损坏,导致了空气泄漏事件。去年5月份,国际空间站长度18米的机械臂被一块小型太空垃圾碎片贯穿,幸好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后续的检查和维修,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我国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出现,在空间站的防御撞击防护结构材料上采用了玄武岩纤维布填充,使得空间站能够防护直径高达6.5毫米碎片的高速撞击。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空间站和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玄武岩纤维布已应用于我国空间站,其作为空间碎片防护结构的关键材料,能有效破碎、熔化甚至气化弹丸,并降低弹丸的速度,使空间站抵御速度6.5km/s空间碎片撞击的能力提高了3倍以上,大幅提高了空间站在轨可靠性和安全性,超过国际空间站的防护设计指标。 “我们从2014年开始研发玄武岩纤维布,经过2万多次试验才成功,并超过了其他国家国际空间站的防护设计指标。”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30周年,30年来,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不断加速迈进,未来将迈向更深远的深空,需要突破的技术会越来越多。 圣泉酚醛空心微球 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 自神舟八号开始,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持续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上也使用了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 据介绍,酚醛空心微球是一种内核为空气或其它气体、外层为酚醛树脂的具有特殊中空结构的新材料,具有粒径小、密度低等特点,可发挥耐烧蚀、保温隔热、吸收电磁波等作用。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达到上千度高温,将酚醛空心微球应用到返回舱外层之后,可使返回舱内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为返回舱元器件正常工作、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该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助力我国航天事业。 圣泉集团作为合成树脂材料龙头企业,旗下拥有酚醛树脂领域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高端酚醛材料的研发,在高端电子树脂、耐火材料、磨具磨料、摩擦材料、浸渍材料等领域用酚醛树脂及酚醛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圣泉酚醛树脂总体产能规模达到60万吨/年,位居全球首位。 探路者:13套装备物资 早在2016年,探路者就与中国航天在多个领域建立合作。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想要一款新型保暖睡毯,用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落地出舱后保暖保障任务,就由探路者承接试制任务。2017年,探路者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开展航天户外服装及服装新材料研发。2018年,探路者与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达成进一步协作,联合成立“航天户外服装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包括航天户外服装研发、户外服装新材料研发、户外服装试验和测试技术研究等课题合作。 今年,探路者为“神十三”航天员们配备了包括舱内连体工作服、分体工作服、舱内休闲服、节日服等在内的共13套装备物资,以及航天员出舱后身披的保暖毯。相比起“神十二”,探路者还增加了按照航天员要求特殊设计的舱内服马甲,科技指数大幅升级。 区别于日常鞋服,太空工作服的功能属性更强、科技含量更高,惟有经历长期积淀才能形成强劲的技术成果。这是探路者人深以自豪的一点,堪得起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神十三”凯旋而归的两天前,4月14日,探路者也用属于自己的骄傲,携手中国航天·太空创想品牌,再度推出系列联名产品,将航天尖端科技融入产品之中,当之无愧定义航天科技下的国潮新玩法。 降落伞:保障航天员安全落地 降落伞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关键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关键控制环节多,从加工、包装到装配均为手工操作。此次从天而降的“红白伞”则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制作而成。 “打开降落伞稳稳落地”是航天员“回家”的最后一道程序。在返回过程中,伞舱盖打开后,先拉出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减速伞工作数秒以后会和返回舱分离,并拉出主伞,通过主伞,返回舱的落地速度会逐渐降低。 据了解,此次护航神舟十三号的主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由1900多块伞衣拼接而成,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拉直长度近70米,能够横跨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 降落伞的加工是神舟飞船研制过程的关键一步。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保证1200平方米主伞的所有尺寸精准到位是最让团队头疼的问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降落伞研制中心组长杨霞主要负责神舟十三号降落伞工艺的编制,以及设计加工工艺流程、细化工序内容,制定生产阶段的产品质量保证控制措施,解决降落伞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据她介绍,在产品复查环节,该团队成员要从降落伞生产的全流程复查产品每一个零部件加工的一致性状态,要保证96根径向带加工后的线迹松紧度一致,确保每一根径向带长度一致,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薄壁加筋截锥 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助力神舟飞船 神舟载人飞船用的大尺寸、多开口推进分系统主承力薄壁加筋截锥,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使用的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中国建材总院所属哈玻院自1995年开始承担推进舱承力截锥和气瓶安装支架两个结构,产品为大尺寸、大开口、薄壁(最薄处1.2mm)截锥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精度高、承载能力大等特点。一直以来,由哈玻院研制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始终伴随着神舟载人飞船的每一次成功发射,经受住每一次考验,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返回舱“防热衣” 蜂窝状的防热材料 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和大气层摩擦会产生两千多度的高温,足以融化地球上大部分的物质,因此神舟飞船返回舱必须准备“防热衣”——一种蜂窝状的防热材料,在返回过程中,需要通过燃烧这种防热材料来带走热量,从而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据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防热结构专项主任工程师梁馨介绍,此次为神舟研制的防热材料有100多种,为了把材料的性能提到极致,要做大量的工作。蜂窝结构的材质在同样密度的情况下的强度最高,所以这次返回舱的防热大底选择了蜂窝这个结构。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山东商报、新华网客户端、北京新闻广播、北服民族服饰博物馆、新京报、国际绿色塑料、浅悦文摘、纺织服装周刊 2022-04-21 10:07:59
烟台嘉信染料:深耕印染行业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4月15日,烟台嘉信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开工建设的二期项目即将迎来试生产;三期“17.2万吨/年染料及中间体”项目,也于今年4月初正式动土开工。   “17.2万吨/年染料及中间体项目,总投资22亿元,将建设多条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嘉信染料董事长张善生说,嘉信染料正朝着染料全产业链服务供应商的方向不断前进,等新项目全部达产,公司年产值预计可达百亿,进入染料行业龙头序列。   张善生是技术人员出身。2010年,他们靠租赁厂房起家,在创业之初就建立了研发部和党支部。如今,嘉信染料已经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染料化工企业。   纺织材料染色,以前常用的是“两浴两步法”,耗费成本高,用水量大。如今,通过技术攻关,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一浴两步法”或者“一浴一步法”,可以使下游印染企业的工艺流程根据品种不同缩短1/3到1/2,降低成本15%-50%,减少污水排放30%-50%。使之成为可能的,是一种叫“高耐碱分散染料系列”及“高温活性染料系列”的新产品。   张善生告诉记者,公司每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企业要发展,人才最关键。大连有位获得中国染料百年科技贡献奖的高级工程师王喆,是染料行业的翘楚。张善生慕名前往,三顾茅庐,以真诚打动了对方,72岁高龄的高级工程师王喆加盟嘉信,带领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攻关。   2014年,由王喆带领团队研发的“高耐碱分散染料”核心产品问世。它的出现,大幅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凭借这一成果,公司成功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奖项,问鼎行业顶尖技术领域。嘉信染料首创“高耐碱系列分散染料”产品和“染色一浴法染整”工艺,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被工信部列为“十四五”重点发展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产品;“染料生产废水废弃物提取再利用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近年来,公司加大与各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同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江南大学等建立了项目研发平台,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山东大学-蓬莱嘉信染料与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新工艺等方面联合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预计节约危险废物处置费用2000余万元。   当下,染料化工行业也经历着大浪淘沙的“洗牌”。“在染料化工行业,一定要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研发高科技产品,还要注重安全生产并配备齐全的环保设施。”张善生说。 2022-04-21 11:10:12
外棉强势支撑 郑棉偏强运行   上周(4月11-15日),受印度国内棉价持续高涨和棉花减产的影响,印度财政部宣布从4月14日起至9月30日止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豁免,消息一出美棉ICE2207主力合约价格再创新高接近145美分/磅,国内郑棉CF2209合约则偏强震荡,价格重心不断上移。      印度财政部表示,印度棉花进口关税为11%,关税全部豁免将给印度纺织业产销和出口带来极大好处在中国部分地区由于疫情散发影响棉花消费和进口的情况下,印度的及时补位又给了国际棉价一针“强心剂”。国际人士分析,印度免税进口棉花窗口时间达到了5个多月,对国际市场价格将形成较长时间支撑。      上周,因国内新冠疫情蔓延,各地加强了管控措施,棉花贸易企业加大省内区域销售力度,并给予买家一定的价格优惠。山东一家棉企表示,公司对省内棉纺织厂及中间商等客户普遍优惠50-100元/吨,单次采购量超过5批,议价空间相应扩大至150元/吨以上。尽管部分棉企因为资金压力积极让利销售,但市场整体棉价依然较为坚挺,特别是受到外棉的提振,国内郑棉价格继续偏强运行。      据调查,由于国内花纱产销价格倒挂,许多企业经营亏损,开机率和生产积极性显着下降,皮棉需求明显减少,基本以以随用随买为主。下游纺企认为,本轮疫情从上海向全国各地快速外溢,加上棉纺织服装出口和内需订单疲软,棉花、涤纶短纤等原料补库或推迟至5中旬前后,市场期望的“金三银四”旺季基本落空。上周,虽然持续爆发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内棉花消费用量,但在国内外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下,郑棉表现较为强势,仍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态势。 2022-04-21 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