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2022年一季度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分析  一、2022年1-3月专业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2022年1-3月,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6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含市场群)总成交额达到3017.95亿元,同比下降5.18%。其中,5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上涨,占总成交额的55.08%,平均增幅为5.52%;41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占总成交额的44.92%,平均降幅为15.66%。   (一)市场运行效率分析   从市场运行效率看,2022年1-3月重点监测的46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平均运行效率为13555.09元/平米,同比下降5.18%;平均商铺效率为103.62万元/铺,同比下降5.15%。   (二)市场区域结构分析   从区域结构看,1-3月,46家重点监测市场中,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2612.81亿元,同比下降2.53%,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86.57%;中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308.62亿元,同比下降19.15%,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10.23%;西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96.52亿元,同比下降19.77%,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3.20%。   图表46家重点监测市场区域成交额分析   (三)流通层级结构分析   从流通层级来看,46家重点监测市场单位中包括27家产地型专业市场、19家销地型专业市场。2022年1-3月,27家产地型市场成交额达到2744.4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0.94%,同比下降3.33%;19家销地型市场成交额为273.5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06%,同比下降20.46%。   二、2022年一季度数据分析   (一)市场经营情况受疫情影响严重   2022年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运营停摆,成交额下滑明显。疫情的散点式爆发对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产生了连带性影响,首先,疫情严重地区市场直接关停,如上海、广州等地专业市场受疫情影响严重,闭市时间较长,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第二,流通层级上下游连带影响严重,人流进不来,货品出不去,如沈阳地区专业市场主要客户来自东北三省,受吉林疫情影响严重,导致市场营业额下滑;第三,市场商户经营节奏受到影响,由于交通管控、酒店管控等全面升级,全国大部分市场的线下促销活动、秋冬装订货会无法如期举办,直接影响了商户下一阶段的运营安排。   (二)终端产品市场面临更大考验   从一季度专业市场表现来看,在同样的艰难环境下,纱线、面辅料等产业链上游市场运行更加稳定,受到外界环境冲击相对较小,而直面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市场则面临着更大的考验。服装专业市场不仅要接受终端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碎片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更要面对商场、超市、传统电商、直播带货等各类渠道的挤压,面临着产品升级和渠道竞争的双重考验。另一方面,服装专业市场商户的供应链多为中小规模生产加工企业,受外部环境、熟练工人流动影响较大,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招工困难、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无法按时交货,影响商户经营。   (三)专业市场马太效应凸显   一季度,全国重点监测的46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含市场群)中,仅5家市场实现了成交额的同比上涨,而这5家市场的成交额占46家市场总成交额的55.08%,其中大多数为纺织服装千亿级市场(群)。近年来,我国专业市场的集约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纺织服装产业优质产能、优质商户、优质客源向实力雄厚的龙头市场集聚,推动龙头市场整合更多资源,创造更高价值。从未来趋势判断,集约化发展仍将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市场成交额稳定的情况下,市场总量或将继续精简。   结语   立足当前,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应修炼内功,共克时艰。专业市场应积极推动商户提升原创设计水平,注重产品品质,打造个性标签,以产品创新升级激发消费者对服装服饰品类的购买热情,扩大内需市场;专业市场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建设,打通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创建智慧物流网络,提高市场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的抵御风险能力;专业市场应加强与上下游市场、产销地市场的对接与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推动优势互补,寻求精准对接,打造市场合力;专业市场还应推动与渠道、行业关联性较高的不同要素的集聚与相互渗透,打破传统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流通模式,打造新型流通链路,共建产业流通新生态。   2022-05-05 18:06:34
农发行巴州分行7.5亿元助力“纺”出富民大产业   日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巴州分行向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泰集团”)旗下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等3家子公司审批并投放产业扶贫流动资金贷款7.50亿元,推动巴州纺织服装基地建设,助力全疆棉纺织全产业链加速发展。      巴州是新疆棉花主产区之一,棉纺产能占全疆1/4,纺织服装规模位居全疆首位。作为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中泰集团抓住这一优势,聚焦服装产业板块,以股权投资方式跨界重组巴州纺织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5家,逐步形成“织、染、整、服”全产业链。2021年贷款支持的3家企业生产纱线14.92万吨、粘胶纤维产品38.30万吨、粘胶纱14.82万吨,总产值达88.69亿元、占巴州纺织服装总产值的95%以上。      近3年来,农发行巴州分行凭借政策性银行专业优势,不断深化与中泰集团合作关系,累放贷款18.00亿元,全力支持中泰集团促进新疆纺织产业发展。今年该行在常规上门服务时,了解到企业经营生产仍需7.50亿元资金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评估,高质高效推进办贷全流程,实现信贷资金支持无缝衔接。      据了解,贷款投放后,可保障企业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73万吨、浆粕25万吨、硫酸60万吨和粘胶纱315万锭。同时,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开足马力在巴州建成全国优质综合性纺织服装生产和加工基地,农发行巴州分行采取减免各类结算手续费等措施,累计让利于企约0.10亿元。      “我是从和田过来的,现在在金富特做落纱工作,这个月工资发了3800多元,家里人都很高兴,我会好好干的,把日子越过越好。”阿尔祖古丽阿卜杜拉高兴地说。      从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嫚处了解到,在农发行巴州分行引导下,企业通过就业方式有效带动困难群众稳收增收。目前已帮助帮扶人口60人,预计未来5年人均年收入3.60万元。 2022-05-05 18:06:43
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变奏曲”  练江水从普宁大南山流出,经汕头潮南、潮阳汇入大海。这条昔日“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如今河畅水清、白鹭翩跹,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练江的“蝶变”,也见证了一个产业的重生。纺织服装产业是汕头最大的支柱产业,规模已超千亿元。可伴随着2019年新年钟声的敲响,练江整治进入“动真格”状态——汕头练江流域183家印染企业全部停产。困难当前,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从业者并没有“躺平”。“弃污进园”摘掉污染帽子、成立行业协会抱团取暖、筹办服装博览会寻求转型升级……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迎来蜕变,弹奏出产业进阶的“变奏曲”。今年5月,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将在汕头举行。借着这股“东风”,汕头纺织服装产业从业者正乘势而上,扛起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大旗,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历史嬗变   从家庭作坊到中国内衣名镇   练江是潮汕地区的母亲河,哺育出无数潮汕豪杰,也孕育出多个纺织服装名镇。从潮阳区到潮南区,谷饶、两英、峡山、陈店四大“中国针织内衣名镇”汇聚于此,联手构筑成远近闻名的潮汕内衣产业集群。   穿行在陈店镇溪北村的街道上,道路两旁满是内衣生产企业,一批又一批内衣在此生产出来。布料、花边、织带、海绵……由内衣文胸衍生出的配套产品琳琅满目,前来进货的采购商络绎不绝。   说起陈店镇内衣文胸产业,就不得不提蔡信开。今年75岁的他,是汕头市金仪服饰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当地首批开办内衣厂的企业家,被视为陈店镇内衣行业的开拓者。蔡信开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萌生做内衣的想法,纯粹是“为了解决老婆工作的问题”。原来,当时的女性内衣就是一块简易的裹布,“我老婆每天都要扛几十斤米袋,既不舒服也很不方便。”为了帮助妻子解决这一“难题”,蔡信开由此开始一步步地研发、完善女性内衣。   “那时候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我们才有机会办厂做内衣。”逐渐成熟舒适的内衣受到当地女性的青睐,蔡信开看到了女性内衣存在的巨大市场,他毅然决定开办内衣厂。“刚开始,很多人都骂我是神经病。”20世纪80年代的村民思想保守,直到1984年,蔡信开制作的文胸销量大增,村民纷纷带着缝纫机进厂学习,并在家里开起小作坊制作文胸。“1个文胸卖1块2毛钱,上世纪80年代初打工一天才赚两块钱。”蔡信开回忆,当时整个陈店镇几乎80%的家庭都在做文胸。   此后,陈店文胸更是传遍大江南北,1997年左右,光是溪北村就有上千家内衣生产企业。随着越来越多的外企资本与先进技术的传入,不满足于文胸生产的蔡信开相继开了印花厂、印染厂,还做过电脑绣花。如今,蔡信开已将在纺织服装行业的衣钵传给了儿子蔡泳桂,蔡泳桂更是将业务拓展到福建石狮,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配套设备,其印花产品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如今,整个陈店镇内衣企业共有2000余家,陈店镇也发展成为“全国重点镇”“中国内衣名镇”“广东省百强镇”,声名远播。   陈店内衣的起步和发展,是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茁壮成长的缩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汕头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并形成了从原料、捻纱、织布、染整、经编、刺绣、辅料到成品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汕头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汕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超7000家,是中国最大内衣家居服生产基地,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45%,名牌产品占全国75%以上。2021年,汕头全市规上纺织服装企业68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1144.19亿元,占全市规上的34.3%。   “弃污进园”摘掉污染“黑帽子”   然而,就在汕头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印染等环节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2018年,汕头市抓住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契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进印染企业“弃污进园”。   时间拨回到2018年12月31日晚上12点。当2019年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汕头练江流域183家印染企业全部停产,潮阳潮南两区的纺织印染产业按下了“暂停键”。“当时练江流域印染行业污染严重,对环境影响特别大,已经到了必须有所改变的时候了。”汕头市龙凤印染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郑玲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2018年,当地政府号召企业停产入园时,他们很快便响应。“我们停产一年半,算上搬园区建厂房和购买新设备,‘损失’了6亿元。”郑玲龙说,虽然暂时“亏损”,但印染企业集中入园是大势所趋,这是一次让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好机会。   郑玲龙的判断很快得到印证。从2020年3月起,经过升级改造、符合相关标准的印染企业陆续迁入印染园区,整个园区实行污染统一治理,实现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和环境提升。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汕头印染行业跨过“阵痛期”,逐渐迎来复苏。   如今,潮南印染园区入驻企业已达138家,除了125家印染企业外,园区还吸引了印染助剂、仓储物流、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服饰、纺织品和其他与印染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入园后,上下游企业串门更频繁了。”郑玲龙说,如今园区内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出来,企业间加强合作,机遇扑面而来。   记者在汕头市龙凤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顶端蒸汽管、热水管等管道已与园区接驳,车间自动化率极高,目前一期规划年产能可达20000吨。“在搬迁入园的过程中,我们公司淘汰了高耗能设备,围绕‘节能降耗、增效减排’八字方针在产品升级跟设备的选型上都进行了优化。”郑玲龙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升级设备除了有政府补贴外,他们公司现在使用定型机热回收节省蒸汽收益是100万元/年/台、污水热回收节省蒸汽收益是300万元/年、蒸汽冷凝水回收节省生产用水占比8%约80万元/年,“所有机器加起来,一年能节约超过两千万元。”郑玲龙说。   此外,因园区集中供水供汽、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企业端不再投资建设污水治理设施及锅炉供热设施,企业用工、建设资金、安全隐患及建设用地等压力减轻,同时减少了各种污染物的产生。   汕头市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管理办公室马少毅表示,目前该园区已投产企业达102家,2021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约82.72亿元。去年底,该园区还被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列为“一带一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十大典型案例。   升级蜕变   打造超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卸下污染的枷锁,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重新扬帆起航。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业的短板也日益显现。   “最大的短板是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汕头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汕头市虽有规上纺织服装类企业680多家,但目前上市企业只有1家,营收刚过10亿元,而其他省市的不少大型服装企业营收已超百亿元。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之间盲目跟风、相互模仿,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差异化不明显。此外,传统作坊式的中小企业居多,且多数企业仍集中在制造加工环节,设计、研发、展销、电子商务、供应链等专业公司、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偏少,多数企业将相关环节放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   针对这些问题,去年10月24日,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专门就纺织服装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工作思路,深入了解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趋势,为做大做强做优纺织服装产业把脉开方。   很快,一个月后召开的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便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擘画了发展蓝图。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针对“两特”之一的纺织服装产业,提出要重构纺织服装产业链、价值链,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供应链选品中心、电商产业园等,整合资源畅通产业循环,加快打造超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目标。如何实现2000亿元的目标?其中一个抓手就是要成立行业协会。其实,成立协会抱团发展的呼声在业内早已有之,这一迫切需求在10月24日的政企座谈后被提出后,重新点燃企业家的饱满热情。当天,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的筹办组便已组建完成。   此后,汕头市委、市政府及工信部门多次与协会筹办成员座谈并协调解决筹办过程存在难题,政府“金牌店小二”般的服务和对产业的支持、重视,令协会成员们备受鼓舞。仅仅一个多月后,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便揭牌成立,正式开启纺织服装企业抱团出击的新格局。   “很多企业都积极申请入会,目前已有600多家企业加入协会,约占全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十分之一,几乎囊括了业内所有特色企业。”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秘书长余少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企业家们都感慨,现在感受到了关爱,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都动起来了,大家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信心起来了,那么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又该如何实现升级蜕变呢?汕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汕头市正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快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总部大厦、展会展览中心、纺织工业产业园区“四大工程”规划建设。   同时,还将加快数字化转型,优化建设若干集研发、设计、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智能化纺纱、智能化印染生产、智能化非织造布生产、智能化织造车间、智能化服装、家纺车间等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试点示范。   此外,汕头还将打造粤东纺织服装开放高地,充分利用汕头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优势与百载商埠在纺织服装产业的沉淀基础,以汕头的内衣家居服、毛衫,潮州的婚纱,揭阳普宁的T恤、内衣等加强汕潮揭三市在纺织服装产业融合对接。   而今年5月,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又将迎来一大盛事。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将在汕头的潮汕博览中心举办,博览会将打造集品牌推广、文化传播、展示交流、高端论坛、趋势发布于一体的国际化纺织服装产业平台,目前300多个展位已全部售罄,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我们将从举办中国潮汕服装博览会为切入点,延伸到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的建设,持续实施纺织服装‘四大工程’,推动汕潮揭互利共赢,加快打造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汕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练江奔流不息,奏唱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动人旋律。而汕头纺织服装的进阶“变奏曲”也已悄然奏响。   专家访谈   陈鸿宇:汕头纺织服装要做好“精细”和“开放”两篇文章。   今年省政府出台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列为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明确将汕头列为沿海经济带东翼布局发展“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的核心城市。汕头该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打造超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目标?广州日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广州日报:广东是我国重要的服装大省,已形成多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相比之下,汕头纺织服装的优势是什么?   陈鸿宇: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一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体现在潮汕文化中的“精细”和“开放”两个特点。汕头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优势,从捻纱、织布、染整、印花、提花、拉毛、经编、刺绣乃至象模杯、织带、织唛、钢圈、骨胶、布勾、珠片等内衣使用的辅料一直到内衣成品制造,产业链发展完善。二是目标市场细分比较准确,汕头纺织主要集中在内衣、家居服和羊毛衣,有集中的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如拥有以潮阳、潮南区的谷饶、两英、峡山、陈店四大“中国针织内衣名镇”为基础的潮汕内衣产业集群,是我国最大的针织内衣、家居服和内衣面辅料、内衣配件原产地,其产能规模占全国同行业的50%左右。三是汕头纺织服装的制作、销售成本较低,且韧性比较强,因此受客观因素冲击影响较小,韧性强。   广州日报:成立纺织服装协会、举办服博会等系列举措,将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陈鸿宇:成立行业协会是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举措,协会可以形成一张大网,将大量的纺织服装企业联合起来,并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平台。举办服装博览会汕头更是责无旁贷,对粤东纺织服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办成更加开放的服博会,让粤东、大湾区、港澳的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关企业都参与进来,让各种各样的产品得以展现,有助于将更多资源吸引到汕头,延伸供应链条,壮大产业规模。   广州日报: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如何更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陈鸿宇:汕头纺织服装要继续做好“精细”和“开放”两篇文章,“精细”是做好内部管理和产品创新,“开放”则是要跟湾区甚至国际市场挂得上链、融得进圈。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实现汕头市与粤港澳大湾区设计、技术等产业错位、配套、协同发展。   2022-05-05 18:06:57
新疆:棉企特价资源增多 出货意愿不断回升 从喀什、阿克苏及北疆部分棉花加工企业反馈看,4月中下旬棉花报价出货意愿较3月份明显回升,尤其一些小型轧花厂抓紧销售,尽早落袋为安。   阿克苏某棉企表示,由于抵押财产估值不高及2021/22年度以来皮棉销售进度不足30%,加上补充信贷保证金的压力较大,企业5月底前的现金流大幅收紧。截止目前2021/22年度新疆棉移库销售进度同比大幅减缓,监管库仍“棉满为患”,内地棉纺织厂原料补库一再推迟。贸易商的经营重点转向销售,引发“持货沽涨”的信心崩塌,100%回收货款成为当务之急。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新疆棉花加工企业、贸易商都不接受赊欠、账期或国内信用证等支付方式,对现款现货、3批及以上大单交易则给出较大优惠。从调查来看,目前疆内监管库“双28/双29”机采棉公重“一口价”多在22000-22200元/吨,“双28”南疆手摘棉“一口价”则在22400-22600元/吨,二者价差收窄至200-400元/吨。   2021/22年度南疆手摘棉收购价普遍高于机采棉0.30-0.50元/公斤,加上轧花损耗也要高于机采棉,因此手摘棉销售亏损也要明显高于机采棉。新疆某中型轧花厂反映,部分皮棉库存比较低,销售即将收尾的轧花厂及棉花贸易商不断推出特价资源,由于报价比较混乱,同批标同监管库的皮棉实际成交价相差200-300元/吨的现象并不少见。随着郑棉各合约强劲反弹,基差销售大幅减少,“一口价”销售成市场主流。   2022-05-05 18:07:06
2022年五一期间棉花市场运行情况   导语:五一假期期间,ICE美棉再创新高,突破152.9美分/磅,港口外棉清关人民币报价暂稳,成交鲜少。当前青岛港2021年印度棉M1-5/32报价21800-22000元/吨,2021年巴西棉M 1-5/32报价23100-23200元/吨,2021年度美棉EMOT 31-3-36报价23800-24000元/吨;我国国内纺织企业需求不旺,叠加新冠疫情导致货物流通受阻、汽运成本增加,市场节前、节假日期间成交未见明显增量,而主要港口进口棉商业库存继续增长。      奎屯市场:奎屯市场新疆棉3128B价格为22300元/吨,较节前上调50元/吨。棉企整体销售进度偏慢,部分企业持观望心态,由于资金压力大,部分企业出货意愿增强,由于假期无盘面,下游企业采购需求偏低,市场整体成交清淡。受美棉期价上涨影响,预计节后奎屯市场棉价稳中有涨。      昌吉州市场:五一期间,昌吉州市场购销基本处于停滞阶段,部分一口价资源鲜有成交。因21/22年度棉花加工成本高企,期现仍处于倒挂状态,棉企当前销售进度仍慢,棉花库存同比仍处于偏高水平。目前仓库业务正常展开,近期出库、移库数量尚可。因外盘表现偏强,叠加棉企挺价意愿仍强,预计节后棉价震荡偏强,关注下游需求和外盘情况。      喀什市场:喀什市场新疆棉3128B价格为22350元/吨,较节前价格稳定。当地棉企整体销售进度较慢,且资金还贷压力较大,部分企业降价出货意愿增强,市场陆续出现一些低价资源,不过下游企业采购需求偏低,多以刚需采购为主。预计节后喀什市场棉价或维持稳定。      阿克苏市场:五一假期期间,阿克苏市场轧花厂依旧积极销售,但成交清淡,机采3128B皮棉一口价报价22000-22300元/吨,较节前稳定。整体而言,市场价格参差不齐,仅零星成交,销售进度各家企业情况不一,部分轧花厂表示后期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新棉播种基本结束,近期天气良好,棉花出苗相对顺利。      巴州市场:棉花价格稳定,3128B新疆机采棉价格22200元/吨,市场基本处于休市状态,轧花厂现货销售零星不足。由于库存压力较大,轧花厂出货意愿偏强,但下游需求仍未释放,销售进度不到50%。由于资金压力增加,预计节后市场价格稳中偏弱运行。目前天气气温稳定,棉田出苗情况较好,棉农积极投入苗期田间管理工作。      山东市场:棉花价格较节前基本持平,3128B新疆机采棉22600元/吨,贸易商基本处于放假状态,现货交投清淡,下游暂未补库。由于需求不佳,预计价格维持震荡走势。下游方面,纱厂维持正常开机,但出货节奏放缓,新单跟进乏力,厂家成品库存小幅增加,市场行情略显弱势。      江苏市场:五一期间棉花购销滞缓,需求不畅,受疫情影响,棉花仓库出入库受阻,提货进度缓慢,贸易商货源基差点价交易为主,由于期货休市,贸易商处于放假状态,暂无交易,下游纺企纱线成品库存压力较大,采购积极性不高,预计节后市场陆续恢复采购节奏,纺企随用随采,刚需补库。      湖北市场:五一期间,湖北市场皮棉市场暂稳,3128B新疆机采棉价格为22900元/吨左右,公重带票。因郑棉期货五一期间休市,贸易商基差点价资源暂无成交,市场购销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因当前皮棉购销暂缓,仓库皮棉出入库缓慢。节前外盘表现偏强,国内棉花整体跟涨,预计节后棉价延续偏强态势,下游因需求疲软采购原料仍谨慎。      河南市场:河南市场新疆棉3128B价格22800元/吨以上,基本稳定。贸易企业基本处于放假状态,市场报价减少,小部分纱厂放假5-7天,大部分纱厂正常开机。部分棉企陆续将新疆棉发运到河南,纱厂原料库存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产品库存压力较大,整体市场行情仍旧低迷,预计节后河南市场棉价企稳为主。      河北市场:河北市场新疆棉3128B价格22850元/吨左右,价格稳定。五一假期河北市场新疆棉报价减少,部分小纱厂放假一周,大型纺纱厂则正常开机。河北当地贸易商陆续将新棉移库到河北,当地纱厂依旧保持原料低库存运行。整体市场行情仍旧低迷,预计五一节后河北市场棉价以弱稳为主。 2022-05-07 17:06:06
纺织行业“DCMM贯标”工作按下启动键   4月27日,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召开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工作启动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驹参加。会议宣读了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工作方案,要求按照“政策引导、标准引领、企业为主”原则,指导企业落实《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简称DCMM)国家标准。会上指出,DCMM贯标是落实国家发展数字经济与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系,是夯实数据治理之基,是推动数字化转型之本,是巩固数据安全之盾,更是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跨越的重要举措。  到2022年底,工信部在全国遴选10个试点地区和10个试点行业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宣贯,其中,纺织行业是试点行业之一。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当前纺织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发展中,众多纺织企业通过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逐渐形成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增强数据治理能力并进一步发挥数据价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开展DCMM贯标对纺织企业数字化向更高水平迈进非常重要。  作为DCMM贯标试点行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坚持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积极推动纺织行业开展DCMM贯标工作,通过贯标加强中国纺联与纺织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联系,增强中国纺联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的能力。对此,中国纺联将从五个方面积极推广:  一是将DCMM标准宣贯作为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写入即将发布的《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在行业贯彻落实。  二是遴选一批数字化基础和数据管理能力基础较好的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先行开展试点,针对纺织行业企业数字化应用的特点,挖掘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在行业推广;选择若干重点纺织产业集群开展贯标试点工作,针对产业集群企业共性需求强的等特点,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  三是计划在行业组织若干次标准宣贯、培训等活动,并通过行业媒体加强宣传,帮助企业更好开展贯标实践,达到标准要求。  四是组织行业相关咨询商、服务商等机构积极参与行业贯标工作,提升机构自身能力,培养能够开展有效贯标服务的人才,努力为纺织企业的贯标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  五是将DCMM标准宣贯作为中国纺联增强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中国纺联计划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上为DCMM贯标工作设立专门的栏目,作为开展行业贯标工作的载体,为行业提供服务,并以此增强平台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  后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与纺织行业各方通力合作、携手并进,积极推进纺织行业DCMM贯标工作,为纺织行业做好服务。   2022-05-07 17:06:13
五一节后粘胶短纤供应数据展望   2022年中国粘胶短纤行业产能基数保持稳定,但每个月产量却连续同比下滑,5月到来,依据行业开停机计划下,预估5月份粘胶短纤产量33.6万吨,而之所以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另外给粘胶再增加产量预估,一方面原因是在于4-7月份粘胶短纤行业便进入了传统检修季节,2019-2021年粘胶短纤月均产能利用率在4-7月份期间均低于全年平均的水平,其次,粘胶短纤行业现金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反转改善,因此明显制约着行业生产的积极性。   现金流来看,美国进入加息通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从6.35一路提升到6.6,后续继续看6.8甚至7,人民币贬值4个点,意味着采购浆到厂人民币价格亦会提升400元/吨以上,化工料虽已涨到一定假期并于4月末附近开始转入下滑,但对于粘胶短纤5月整体成本压力而言并无法出现明显的缓解,再叠加上述行业例行检修季节等因素存在下,5月甚至整个第二季度,粘胶短纤产量不会出现明显增加。   库存方面,今年粘胶短纤工厂实物库存水平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通道当中,正常情况下,库存与价格呈反性相关关系,库存越高,意味着价格越低,但影响一个产品价格的某些因素,其与价格的相关系数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是时刻变化的,比如粘胶短纤的库存与价格关系,尤其是当库存高于或者低于正常水平的时候,对于价格的影响力增强,当前库存处于合适区间状态下,对于 粘胶短纤价格的影响也是放缓。而同样,粘胶短纤产量正常水平情况下对于价格影响有限。   因此从供应的角度来看,粘胶短纤产量、库存短期没有明显超出范围的变动,因此对于粘胶短纤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唯一需要警惕粘胶短纤进口量的变化是否对于国内价格造成影响,但考虑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传导至国内粘胶短纤人民币价格也会提升情况下,纵然出现部分影响,预计也或无法与2021年相较。 2022-05-07 17:06:19
内外联动性强,国内棉价易跌难涨   导语:五一假期后,受外盘整体走势影响,郑棉先涨后跌,5月6日突破一个月以来的新高,7日大幅回落至21300元/吨,较节前下跌470元/吨,跌幅2.16%,郑棉价格重心再次下移。      郑棉跟随外盘走势 内外棉价差仍倒挂   图1 2020-2021年郑棉主连与ICE美棉花主走势图     五一假期期间,ICE美棉整体表现强势,期价最高触及155.95美分/磅,价格持续攀高至11年以来高位。5月6日,受美元大幅走强引发的需求忧虑,ICE美棉触及跌停板,收于148.76美分/磅,跌幅3.96%。在外盘的影响下,节后郑棉跟随美棉先涨后跌,6日日盘收于21300元/吨,跌幅2.72%。   图2 2020-2022年国内外棉价差     从3月下旬以来,内外棉价差持续处于倒挂区间。受美棉需求强劲、未点价合约数量较大以及印度取消棉花进口关税等因素影响,推动美棉价格不断上涨,反观国内棉市,纺织行情持续疲软,棉花价格持续被打压,外强内弱格局逐渐形成。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截止5月7日,内外棉价差为-1831元/吨,倒挂空间仍大。在外强内弱的运行格局下,美棉的价格对国内棉价底部支撑较强,国内棉价整体运行趋势也基本跟随外盘。      基本面持续偏弱 国内棉价上涨动力不足      从此轮行情不难看出,当美棉持续上涨时,郑棉涨幅相对有限,节后首个交易日涨幅0.57%;当美棉出现下跌时,郑棉回调幅度大于其涨幅,节后第二个交易日跌幅2.72%。从波动幅度来看,郑棉易跌难涨,这主要受国内持续的基本面偏弱的影响。      从供应端来看,当前上游轧花企业2021/22年度棉花销售进度仅四到五成,慢于同期四成左右,商业库存高于同期。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截止4月29日,棉花商业总库存408.99万吨,环比上周减少2.21%,同比去年增加15.25%。从需求端来看,下游纺织行情持续疲软,叠加防控影响,订单乏力、发货受限,纺企成品库存压力颇大。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截止4月29日,全国主要地区纺企纱线库存为30.6天,较上周增加0.4天,周环比增幅1.3%,同比增幅131.8%。当前纺织市场已进入传统淡季,终端行情未见明显起色,部分纺服企业秋冬面料备货数量也少于同期,对后市心态也偏悲观,短期棉花基本面积弱现状难改,郑棉上涨动力不足。      北半球处于新棉种植期 重点关注生长情况      目前北半球处于新棉种植期,各棉花主产国陆续开始新年度棉花播种工作。美国农业部最新美棉生长报告显示,截止5月1日当周,美棉种植率为16%,去年同期为15%,五年均值为15%,当前播种进度尚可。印度方面,因2021/22年度棉花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多个棉区预计植棉面积大幅增加。国内方面,新疆新棉播种基本结束,部分早播地区已陆续开始出苗,近期风沙等天气虽频发,但涉及棉田面积不大且尚有时间补种,所以对当前棉花生长影响较小;且今年整体积温水平高于同期,利于棉花生长,部分市场人士预计产量同比或有增加,但仍需关注后期天气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内外棉价差倒挂,高价的美棉对国内棉价底部支撑较强,但由于国内基本面偏弱,且新年度棉花播种顺利,郑棉跟涨外盘力度有限,反之美棉大跌或对国内棉价冲击较大。但因新棉成本仍有支撑,叠加纺企原料库存低位,国内棉价走低仍有刚性需求,所以下跌空间相对有限,短期郑棉或仍在20900-22000元/吨区间运行。 2022-05-10 13:46:16
长乐推动纺织企业用能数字化精细化 智慧能源降本增效  近日,福建省首个智慧能源纺织工业园区——位于福州长乐的宏港纺织工业园一期建成投用。该园区由华港纺织集团投资建设,一期项目每年可为园区节省能源类费用支出约383.6万元,企业综合能效提升16.5%。目前,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园区内,记者看到,厂房屋顶上整齐排列着蓝色光伏发电板,为升级改造后的智能化生产线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据介绍,根据园区资源条件,一期项目建设了总装机容量约10兆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100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880吨。   纺织化纤行业是“耗能大户”。华港纺织集团作为福建省重点用能单位,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企业生产能耗节节攀升。如何有效提升园区能效水平,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针对这一痛点,国网福州长乐供电公司联合福州市综合能源公司,为该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在依托光伏发电生产清洁能源的基础上,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园区内电力、蒸汽等能源消耗进行集中监测及管理,实现企业用能数字化、精细化,有效降低产品单耗,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一共在园区部署了八大系统,以清洁能源为基本,工业节能为手段,智慧用能为工具,实现智慧能源应用。针对纺织行业高耗能设备使用定制化的先进手段实施改造,促进工业设备实现节能,效果显著。”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宏港纺织智慧能源项目总负责人柳仲毓介绍。   “作为化纤纺织领域的省重点工业企业,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依托智慧化节能技术,提升园区综合能效水平。”宏港纺织工业园行政部经理涂义锦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和长乐供电公司、福州市综合能源公司继续深化合作,致力打造零碳工厂。”   据悉,已入驻宏港纺织工业园区的企业,将会在二期项目中继续部署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智慧能源技术应用,有效节约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绿色能源占比。   2022-05-10 13: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