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观察 | “银四”不可期 高棉价与低需求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 近日,美国农业部棉花种植意向报告公布,美棉2022/2023年度意向种植面积为7424万亩,较上一年度实播面积增加9%。但相关机构专家认为,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整体偏乐观,在8年间仅有3年美棉实播面积超过预估面积。 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美国新年度棉花种植成本较去年上涨约35%,而竞争经济作物玉米在新年度种植成本上涨约26%。在棉花种植成本涨幅过大且相对粮价而言棉价比价回落的背景下,美国新棉实播面积增幅或不及预期。4月,北半球陆续进入新棉种植期,还需要关注天气因素对植棉影响。根据美国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此次美国旱情持续时间久,影响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棉种植进程,具体天气升水程度会影响几何还需持续关注未来旱区降水情况。 国内方面,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全国范围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22/2023年度新棉增幅1.8%,其中,新疆地区植棉面积增加,长江、黄河流域植棉面积有所减少。近期国内温度适宜,天气状况适宜棉花春播工作开展,棉花适播期提前。但调查显示,今年国内植棉成本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成本上涨或将吞噬部分植棉利润,且棉价达到阶段性高位后市场可能出现疲态,结合纺企及贸易商普遍认为后市棉价下跌概率较大的预期来看,可以预估国内实际植棉面积涨幅或不及预期。 截至3月31日,全国新棉销售率为45.6%,同比下降39.5个百分点,较过去4年均值下降23.3个百分点,其中新疆销售42.9%,同比下降42.1个百分点,较过去4年均值下降23.4个百分点,与美棉基本完成今年销售任务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上游轧花厂因新棉抢收导致成本高企,库存积压较多。因期货市场处于深度贴水状态,轧花厂套保难度较大,只能逢高少量套保。为避免大量亏损,只能被迫挺价。下游因订单再度流回东南亚国家棉纺企业,难以再现去年订单旺盛场景,纺企采购补库意愿普遍偏低,“金三”行情落空,国内多数纺织重镇受疫情影响临时关停,交通管制趋严,运输受阻,纺纱厂开机率处于低位,若按照当前盘面棉花价格计算,纺纱环节已处于全面亏损状态。部分纺织企业反映,当前棉纺市场遭遇寒冬,花涨纱跌的背向而行趋势长期存在,造成纺织企业亏损加剧,部分企业转产混纺纱以降低成本。 山东、河南等地中小型纺织企业称生产难以为继,减产、关停预期愈发强烈,“银四”尚不可期。在棉纺产业链中高棉价与低需求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中,价格传导机制严重受阻。受到资金还款压力的影响,上游部分轧花厂报价略有松动下调。长期来看,若终端需求仍无明显改观的话,上游高成本对于棉价支撑力度将会进一步弱化,棉价缺乏长期在高位运行支撑的理由。 2022-04-20 14:32:35
疫情之下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如今,上海疫情仍在持续,疫情之下,暴露出的快递、物流等问题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近日,关于“顺丰同城骑士单日收入过万”的消息就在网间流传,上海封控期间,拥有通行证可以在市区内自由行动的各平台骑手,成了保供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这一特殊时期,承担着超过平日数倍的工作量,不少人也获得了超过平日数倍的收入。   骑手高收入的背后是物流资源的稀缺,疫情之下,纺织服装内贸企业备受煎熬,外贸出口企业也陷入困境。   “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外贸企业频频丢单   “目前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近日,上海中昊针织董事长高宝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袜类产品的企业,近年来袜类出口一直在全国遥遥领先,其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2019年出口丝袜、棉袜、裤袜等各类袜子超过18亿双,主要产品有尖端品牌的ODM和自有品牌产品。高宝霖表示,不仅是出口的海运物流方面,国内货运受阻情况也较大。   “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刚刚接电话,又一个出口订单被取消了,预计损失有100万元。”无锡绿萌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萍表示,3月份以来,由于疫情防控,物流运输和供应链以及快递业停摆或受约束,绿萌服装已有三笔订单被取消。而签约成功的订单,原辅材料进不来,成品服装出不去,甚至波及供应链及加盟商关系,为后续经营埋下隐患。   王萍说,为及时修补客户关系,挽回绿萌服装的信誉,他们已将部分外贸订单改海运为空运,虽然运输成本大幅度上涨,严重挤压利润空间,但也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她算了笔账,以运往越南货物为例,一个装载11吨货物的20尺货柜,船运费用约为1万元,但是空运价格约为16.5万元,仅运费保底成本就增加了近16倍。   不仅在无锡,连云港美丽诗服饰有限公司也一样因物流不畅、订单减少而叫苦不迭。已连续停工20多天的美丽诗服饰总经理陶士平表示,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减少,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足,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一季度损失至少约100万元,而往年一季度盈利至少100万元。   在分析外贸订单减少的原因时,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陶士平说:“我们的产品有一半是出口海外,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们影响很大。”近年来一些中低端订单总体呈现从国内向国外转移的趋势,全球疫情暴发后,由于国内工厂最早复工复产,在不少国家还处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纺织品服装出口订单出现了回流,但今年不少东南亚国家生产能力恢复,不少订单又跑回去了。   高宝霖对此也表示,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不稳定,生产周期无法保证,很多订单都在向东南亚转移。   外贸出口因物流受阻   揽走货物却卡在途中   “求助!群里有可以转寄的北京朋友吗?”近日,记者在微信群里看到纺织企业发布了一则求助信息,信息中称,企业虽有DHL账号,但由于江浙沪地区的国际快递都需要从上海浦东起飞,由于疫情影响都不能寄出,所以希望微信群里的朋友能够帮忙从北京转寄。   来自内陆省份安徽的一家服装外贸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周木表示,从3月28日开始,他们已收到国际快递公司、货运公司和仓库发来的通知,称受疫情管控影响将暂停相关服务。即使有的公司为了揽件收走了货物,但多数也是卡在途中,数日没有物流消息。目前,暂停服务的货代公司还未明确何时恢复正常。   运去哪联合创始人&COO徐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疫情当下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港口和航线方面的阻碍。由于港口的一些堆场和仓库因疫情封闭,对进出口客户的装柜、提柜都会产生影响,一些货物堆积在堆场无法被及时处理。同时马士基、MSC等大型船司为了保障船舶装载率和减少拥堵的考虑,取消了多条航线在上海的挂靠计划。   其次是疫情导致江浙沪一些工厂被迫停产,对于货物的生产和出运都会带来影响。   第三是公路运输方面的阻碍。由于上海及周边江浙皖的道路管制,部分高速路口有关闭、劝返等情况,会导致公路运输环节的延误,进而也影响到货物进港。同时,道路的阻断也影响了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又加大了对工厂生产的影响。   第四是对线下业务的一些影响。在上海目前的封控措施下,大部分人员足不出户,对于一些需要到港口、银行、船司柜台办理的单证和付款业务会造成一定影响。   资料显示,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水域也成为全球船舶密度最大、交通流组织最繁忙的区域。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徐凯提出,长三角沿海船舶定位信号数量常年超过1.5万艘,加上长江口水域航行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航道秩序,这里已成为目前全球海上交通流最密集的水域。   4月12日,为克服疫情影响,保障海空港正常运作,上海海关紧急出台第二批针对性措施,推动提高货物报关和提离效率,进一步提升口岸集疏运能力。针对报关业务,上海海关表示,目前主要业务的进出口报关单均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在线申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模式,尽早办理申报手续。报关单申报与换单作业无先后顺序要求,申报时一般无需提交提货单。   针对管控情况下,进出口企业员工无法至口岸现场办理业务的情况,上海海关表示,企业可通过“不见面”方式开展检查作业。企业在收到货物查验通知后,可选择“不陪同查验”或“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陪同查验”,免于派员到场陪同。上海海关承诺:上海关区各海空运口岸海关将根据企业申请,积极采用无陪同查验模式,对于具备查验条件的进出口货物,做到应查尽查;对于民生保供等重点商品,开设绿色通道,实施优先查验。   此外,上海海关还建议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时查询报关单放行状态,并加强与报关、货代、货站等各方协作,进一步加快货物提离港区及货站仓库的速度,以提升口岸整体集疏运效率。   不过受疫情防控影响,出口受阻的货物,部分正在从上海港转到宁波舟山港或南京港。   关注卡车司机   打通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   货运物流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是保障百姓民生和物资供应的“最后一公里”。   “一直生活在路上”的卡车司机等物流从业者,是保障物流供应链“不断线”的重要力量。   近日,常常见诸报端的卡车司机确实是历经了很多磨难,这也导致即便有企业开出3万元的运费高价,仍然没有司机愿意接单的窘境。   卡车司机的顾虑在于,将货物送到上海后,由于上海是疫区,卡车司机行程码带星,回程在一些地方将无法下高速;即便下高速,也会在当地被要求集中隔离,一般会隔离半个月,这半个月将没有任何收入。   记者了解到,为了抗击疫情,进出上海港的集装箱车辆与司机需要更严格的检查,导致卡车货运受影响明显,3月29日起,涉及上海港进港运输的集装箱车辆,需持有上港集团发放的电子防疫通行证,而集装箱卡车司机需要同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获得通行证。   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集装箱卡车货运受明显拖累。在上海管控期内,集装箱卡车货运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车辆很难进入上海,即使进去了,也很难出来。很多集装箱堆场(用于交接和保管集装箱的场所)人员、集卡司机都被封控在居住地,导致缺乏运输空箱的车辆。   除去疫情防控措施对上海港集卡货运效率的拖累,此外,跨省运输同样明显受阻。上海港出口的绝大多数货源来自长三角地区,但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地方目前对上海来的车辆采取直接劝返的措施;另外地车辆进入上海后,返程之后需在当地进行14天隔离,导致很多车辆不愿进入上海。公路运输的阻塞势必影响很多货物的进出,导致出口交期延误,带来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失。如何做好长三角区域的物流协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各地不一的隔离政策是造成部分运力紧缺的外部原因,进一步加剧外贸企业的从上海港出口的物流困难。   为确保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此,中昊董事长高宝霖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呼吁:为避免因运送外贸货物进入上海导致司机被隔离,建议设立二段式物流。即在临近上海外围建立临时枢纽,外地货车卸货后,由上海的本地货车运回外贸仓储中心,双方无接触可减少司机被隔离的风险,从而使对运力影响减小到最低。   长三角地区在应对疫情中的货运畅通方面可以保持多方协调,尝试“通行证”互认互通,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及时解决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和突然状况。   由货主向主管部门申请,实行单批次货物报备制,即提前申报,在公路道口查验放行。   2022-04-20 14:34:32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激发市场活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   1、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什么?   答: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3、此次降准后有什么综合考虑?   答: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022-04-20 14:34:43
纺织复苏行情遭遇疫情“倒春寒”,纺织生产经营者寄望什么?   长三角是我国纺织生产重镇,上下游加工配套产业布局集中。连日来,因为受上海等多地疫情影响,周边物流严重受阻、劳动力不足、原材料短缺、成品出货困难等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人员出行受限无法到岗,不少生产企业停业。春节过后,纺织人好不容易期盼到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市场也日趋平稳,本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然而疫情的肆虐,给刚刚进入复苏的行情带来一场“倒春寒”。   现状:物流受阻生产被困   在江苏苏州从事染化料助剂业务多年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春节过后,华东地区的纺织印染企业及相关的纺织化工企业陆续顺利复产复工,生产及运输也都基本顺利。2月中旬到3月中旬,棉针织、棉家纺、化纤针织绒类及色织类纺织印染企业都迅速恢复生产,加工企业的开机率较高,订单已基本排到5月。   2月13日苏州疫情突然暴发,货物运输因此受到影响,物流成本开始小幅上升。尽管周边绍兴、无锡等地疫情局部反弹,直至上海3月初疫情暴发时,公路运输和商业人员流动仍基本正常,纺织印染企业尚未受到大的影响。   但是3月10日后,情况急转直下。上海疫情的扩散使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周边地区迅速做出一级响应。这些地区都是纺织生产和贸易重镇,物流受限使纺织、织造、印染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开始出现严重短缺。这位负责人表示,无锡和苏州的纺织印染企业上下游向来联系紧密,纱线、坯布、染料及纺织化学助剂等生产物资如果出现临时短缺,所在区域及周边企业通常会相互调剂及时补给,产业链完整优势明显。但是,公路运输受限以后导致的原材料短缺,企业正常生产所需原料供给不足,无法接单。   另一纺织重镇浙江海宁,从4月6日零时起升格管控措施。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全域按管控区要求进行管控,其他镇按防范区要求进行管控。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经编产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的6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产业园内所有经编企业于4月7日全部停车,重启时间待定。   在江苏南通,据中国·通州家纺指数监测显示,随着春季气温转暖,本应是外来客商入市采购的好时机,疫情蔓延使南通多地实施管控,道路封闭,导致外来入市采购客商减少。套件销售基本靠线上下单和直播带货才得以维持。部分下单的客户因物流运输受限而取消订单,快递也只能发到有限的地区,严重影响产品交付,后续行情不容乐观。   在江苏南通家纺城微供市场,进出的运输车辆较平时明显减少,部分商家下午四点左右就关门歇业,行情低迷。市场销售基本依赖线上订单,线下订单几乎没有。南通部分企业开机率下滑至60%~70%,部分员工居家、居厂实行“3+11”防疫管理,同时原料及产品运输缓慢,企业被迫降低开机率。为了保销售求生存,商家利用微商城、直播平台等维持一些线上销售。   除了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以外,中原地区的纺织生产也同样受到影响。《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到,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江浙等地区的河北宁纺集团所受影响很大。一是订单减少。3、4月份本是纺织印染旺季,但4月份订单却很少。如利润较高的针织棉纱订单,现在几乎归零;印染产品的订单4月下降了1/3左右。企业的服装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广州,上海等地快递停运,交付客户的样品无法及时送达,客户不能及时确认直接影响大货下单,导致订单中断。二是运费、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导致交通受阻,棉花、坯布、机物料等运不进来,上海港口封控导致产品运不出,运费涨幅达20%~30%,原材料价格上涨也非常明显。三是人员出行受限,生产困难重重。最近,宁纺新区封控,400名工人居家,部分村庄和小区仍处于隔离状态,近200名工人无法上班。此外,周边部分服装合作加工厂也因疫情管控无法正常生产。   在河南地区,《中国纺织报》记者在对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内销市场旺季不旺,主要市场开工率不足。对公司原料运输受到直接影响。在20多天时间里,多次出现原料供应紧张局面,货车需在高速口排队等候10余小时才能顺利下站。为此,企业多方努力协调,才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受疫情影响,纺织主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开台不足。因疫情管控,物流受阻,企业生产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客户产品运不出去。保产能稳生产是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   克服疫情期间困难,为降低成本、解决难题,全国工人先锋号、张辉创新工作室成员汇聚智慧,研究攻关措施。   应对:加强研发做强线上   对于如何克服当前疫情对行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产业链上游生产受限的企业不同,终端家纺和服装等产品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疫情发生两年多来,凡是抓紧发展线上或者精心布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成品销售企业,磨练出了应对疫情保增长保市场的经验,减少对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的疫情对于企业运营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实体店销售受客流减少而受到影响;二是快递物流进出仓库受阻,电商销售不畅,疫情地区的顾客无法收货,预计短期内这种现状很难改变。   这位负责人谈到,由于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仓库,所以企业通过ERP系统加大调配,不断优化派单逻辑,尽量把不同地区的仓库调动起来,把货品利用率提高,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公司也在协调全国各门店的库存,尽量做到全渠道发货,使受限的仓库尽量得到一些帮助。“希望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公司的整体经营尽早恢复正常。”这位负责人表示。   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赢家时尚表示,近期疫情反复没有对生产带来多大影响,供应链也还相对稳定,主要是实体店销售受到了很大冲击。比如深圳关店1周,上海关店时间更长,其他地区也因疫情陆续关店。幸亏公司在2020年年初时启动了微商城,两年多来,线上模式对疫情期间稳定销售做了很大贡献。目前,品牌销售主要依靠小程序和微商城平台来进行。   总部位于江苏无锡的红豆集团则通过加强供应链的柔性,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今年3月,红豆集团深入推进“挖潜月”活动,保增长保销售。红豆居家在“3.8文胸节”期间,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实现销售收入7774万元。红豆运动装工厂加强智能化及仓储物流改造,实现产品下线即发货,通过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周期缩短30%。   福建石狮市瑞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继平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很多企业都措手不及,但是却让他们静下心来,探寻开拓新的业务模式。作为纺织印染助剂研发、生产、销售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区域,公司近几年不断转型升级,从过去的卖产品转向卖品牌、卖服务。去年,公司一方面开设“瑞鹰云课堂”的直播模式,与业内人士探讨产品创新,并开展相关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在线会议等形式实时保持公司与各地办事处“零距离”沟通。通过这种方法,公司提高了客户黏性,也争取到一批新客户。夏继平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尽管受到泉州当地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涨4~5倍,物流运送周期从过去的3天延长至20天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业绩仍比去年同期上涨10%~20%。”   面对困难,河北省常山北明恒盛分公司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高定织比例、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升级等措施积极应对,较好完成了一季度利润指标。一是在品种结构上积极寻求突破和调整,加大品种开发力度,提高定织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优中选优调改赢利能力好的品种,减少传统产品开台,压缩库存,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常山恒新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从纯棉产品逐步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色纺产品、高档针织产品、绿色低碳产品转变。销售人员快速反应,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全部进入市场一线,千方百计拿订单。生产系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目标导向,兼顾生产效率和产量,纯棉品种快速下机,差异化品种快速上机。   河北宁纺集团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例如,纱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低支产品比重,这样虽然利润率减少,但可以保证对非疫情地区客户的供应,能够保开工、保运行、保交货。印染车间全力开发生产医护面料,满足市场对抗疫产品的需求,订单量也有所增加。印染面料的出运交货由上海港口改为青岛港口,最大限度保证了及时发货。   预期:寄望后市行情反弹   对于后市的预期,不少企业表示,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如果在后市能有所反弹,企业肯定会努力抢抓生产保供补损。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疫情缓解后,下游客户备货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长丝和氨纶产品销量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长丝和氨纶细旦丝使面料、服饰舒适度更高,更加符合人们对舒适、健康家纺用品的需求。   印染助剂行业上连纺纱织造,下接印染后整理,行业的活跃程度通常是纺织供应链景气度的风向标。谈到今年市场的走势,苏州某染化料助剂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如果按照今年2月中下旬的趋势,今年的纺织印染行业及相关配套行业形势应该不会差。但在疫情影响下,当前长三角地区大面积的纺织生产被迫叫停,纺织专业市场关闭,因此国内的订单大部分可能会流向珠三角,或者越南等东南亚周边国家。”据他了解,今年年初生产旺盛主要是由国内订单带动,春节后外贸订单明显减少,说明国际制造业产能在逐步恢复正常。国内此波疫情的多点暴发,会加剧外贸订单的流失。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预计今年纺织印染企业的经营压力和风险会增大。   “今年对纺织人来说是维持稳定生产最关键的一年。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5月份市场应该会有一个反弹期,毕竟世界需要中国的纺织品。‘熬’过了今年,纺织人的明年会春光灿烂。”他这样说。   2022-04-20 14:39:35
观察 | 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幅度大 出口需求好转是棉纱中期价格的关键所在 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幅度大,近期国内棉纱现货价格基本呈现持续阴跌状态。一方面,需求持续疲弱,传统的“金三银四”旺季落空,下游订单需求持续疲弱,棉纱即期利润不佳,并且棉纱库存不断走高,库存压力较大。另一方面,3月开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导致物流不畅,更是加剧需求疲弱程度;3月底前后,轧花厂的销售意愿浓厚使得现货价格不断下跌,但是现货成交仍无法好转。短期来看,国内棉纱现货价格依然偏弱,待疫情得到控制后,棉纱需求才有可能好转,其中出口需求好转是中期价格的关键所在。 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幅度大 春节之后,国内棉纱下游需求持续疲弱,棉纱价格处于阴跌状态。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轧花厂保持挺价销售态度,这种情况在3月底才有所缓和。虽然棉花现货价格近期不断回落,但是即期的棉纱加工仍处在大幅亏损状态中,棉纱即期利润亏损已经至1500-2000元/吨,亏损幅度处于近几年最高水平。 春节之后,纺企开机率持续表现偏弱,虽然市场对“金三银四”需求旺季有所期待,但是受疫情影响预期一再落空,这也导致纺企开机率持续走弱。再加上棉纱加工利润不佳,并且棉纱库存已经在近5年最高水平,环比不断走高,从而导致纺企在成品库存高企情况下,对棉花原料的采购意愿不断降低,纺企的棉花原料库存也一再走低。 清明节后,虽然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不断下跌,并且跌幅有所放大,但是棉花与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价差仍处在历史高位,加之棉纱价格大幅亏损,纺企转产混纺的比例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棉花需求。 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步缓解 国内对疫情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预计后期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逐渐缓解。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部署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有关工作。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查点。因此,后续物流的阻碍有望缓解,这样一来,整个纺织服装需求也将好转。 不过,外需市场或难有较大改观。根据目前棉花的内外价差分析,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已经比进口棉花价格每吨低千元左右,但是仍无法转变为国内出口的竞争力。从内外棉纱价差来看,远期进口棉纱价格大幅高于国内棉纱现货价格,但是外需低迷的表现仍是国内棉纱价格上涨乏力和传导不畅的关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国内棉纱跟涨乏力,但是国际棉纱价格的强势表现仍给国内棉纱价格提供一定支撑,这也导致国内棉纱期货价格难以摆脱区间振荡格局。 美国棉制品进口环比走弱 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共进口棉制品17.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96%,环比下降5.79%。其中,从中国进口4.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31%,环比下降9.39%;从印度进口2.9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07%,环比下降11.11%;从巴基斯坦进口2.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3%,环比下降16.59%;从越南进口1.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17%,环比增长18.25%。从美国棉制品进口来源看,我国占比仍有走低的迹象,并且全球纺织服装需求或逐渐走弱,大概率恢复到疫情前的平稳状态。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4月供需报告也下调了全球棉花2021/2022年度的消费量。 综合以上分析,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棉纱需求更加低迷。此外,国内出口订单仍面临新疆棉禁令的限制,虽然国内原料价格更低,但是竞争力依然不足,而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棉纱出口表现偏好,并且从美国棉制品进口来看,持续挤占中国的份额,导致国内棉纱出口需求持续疲弱。总之,在国内疫情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棉纱价格依然偏弱,但是后期随着国内疫情好转,需求也有望出现好转。 2022-04-20 14:39:48
中国棉为何越来越“硬核”?   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堵点,就疏通了棉花产业发展的痛点。通俗来说,就是需求方需要什么,生产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就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及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打响自主国棉品牌、建立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棉标准和认证体系势在必行。  2019年10月7日,瑞士日内瓦。  以低调的淡黄为主色调的展览大厅内,墙壁上装饰着几幅色彩亮丽的彩绘,传递出温暖舒适的感觉,恰如展台上绽放的棉花、柔软的棉布、舒服的棉衬衣带给人的触感。   “国棉CCIA品牌在国际舞台惊艳亮相。这一次,终于扬眉吐气。”在首个世界棉花日活动现场的中国展台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彭军思绪万千。不大的展厅里,尽管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国品质最优、品牌最响的棉花,国棉CCIA系列产品依然是佼佼者,吸引了美国、印度、马里等50多个国家关注并洽谈合作。  对接受WTO中国代表团邀请前来参展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来说,这与其说是一次展示,不如说是一场“考试”。展台上有高品质棉种、棉花,更有特高支纱线、高端面料,以及高品质服装,这一系列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市场全链条上CCIA产品的背后,是从棉花科研、种植、纺织、服装生产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的成果。收获季,新疆昌吉的棉田里堆满了采棉机吐出的“金蛋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拥有最完整的棉花产业链条。从市场终端一件好的纯棉T恤向上追溯,可以找到一粒好棉种,以及培育棉种的科研单位。棉花产业的升级,意味着全产业链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贸易等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间的堵点疏通、协同配合。   “否则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种棉花的不管棉花好不好纺纱,织布的不管布料好不好制作成衣,导致生产与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老百姓对高品质棉衣、棉被、棉布料的需求。”中棉所国棉联盟秘书处处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黄群说。  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堵点,就疏通了棉花产业发展的痛点。通俗来说,就是需求方需要什么,生产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就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按照这样的基本思路来布局棉花全产业链,推动“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一体化布局。  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多、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尽管艰难,但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推动下,经过近五年来的努力,成效已经显现。300万亩左右年产40余万吨CCIA高品质棉花的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起来,相当于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亚棉花产能规模;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国棉CCIA已经打响,影响力逐步扩大;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越来越多企业和种植主体加入以需定产的链条中来……我国正在由植棉、纺织大国向植棉、纺织强国稳步迈进。   棉花高质量从何而来?  2021年10月10日,新疆昌吉。   “加价500元!”“800元!”“1000元!”……一场别开生面的CCIA高品质棉花竞拍大会在这里举行,20多家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前来参加竞拍,5000吨“双30”以上的高品质棉花抢拍一空,最高每吨加价2500元拍出。  棉花也要拍卖?没错!高品质棉花虽说算不上是稀缺品,但也绝对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加价“抢”棉一点也不稀罕。在黄群看来,棉花的高质量关键在于一粒好种。这次竞拍的主要品种“中棉113”,也是曾代表国棉在世界棉花日展出过的品种,而它的主要种植基地就在新疆昌吉、博州等地。    “棉花品质差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品种杂乱。”黄群说,“由于品种不一致,种出的棉花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后端纺纱织布企业对棉花品质的一致性要求。提升品质,首要的是统一品种,而且是优质棉品种。”为此,新疆已经大力推行“一主两辅”,即植棉县以1个主栽品种、2个搭配品种种植棉花,鼓励发展“一县一品”“多县一品”,从源头上提高棉花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主推品种确保优质的同时,也要让种棉户接受认可,可以采用试点示范,让农民看到效果再逐步推开,还要防止假种、劣质种子,这样才能把品种统一落实落地。”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宋美珍这些年一直奔走在新疆棉区,主要工作就是推广好棉种和好技术。最先尝到优质棉种甜头的是种棉大户们。今年36岁的新疆昌吉种棉大户高克虎是有着十年种棉花经验的“老把式”了,他种棉花脑子活络,喜欢琢磨新技术,也愿意尝试新品种。“这些年很苦恼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种。因为一直没找到最优品种,几乎每年都换新品种。”高克虎说。2019年,他在合作方丰汇棉业公司负责人吕殿虎的推荐下,1300亩棉花地全部种植了“中棉113”,种出的棉花不仅高产还优质,卖价高。   “产量达到每亩500公斤以上,品质都能达到‘双30’,卖价比一般品种籽棉每吨高出两三百块钱。”高克虎说。去年棉花价格好,每公斤籽棉收购价达到10-11元,每亩地利润近2000元。高克虎已经一连种了3年“中棉113”,眼下播种已开始,“今年还种这个品种!”  棉花加工企业也得到了好处。“我们收上来的‘中棉113’棉花都能达到‘双30’品质,收上来以后单独存放、加工、组批,不与其他棉花混在一起,确保品质如一,加工好的皮棉卖价每吨能高出500块钱以上,往往都是提前就被下游企业订走了。”吕殿虎说。  好棉种让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受益,而首要的一步,是让棉农接受。三年前,吕殿虎看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高品质棉花基地示范的“中棉113”品质好、产量高,决定在种植大户中推广这一品种,具体方式是:由公司为种植大户统一供种,收棉时按品质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0.3元的价格收棉,再把种子钱返还给种棉户。   “农民要的是眼见为实,他们看到确实好才容易接受。”宋美珍说,在“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推广模式中,越来越多的棉农开始统一品种种植优质棉。据介绍,国棉联盟组织中棉所及相关科研单位已经推广中高端品质(“双30”及以上)棉花新品种20多种,示范推广1000多万亩。  解决了品种问题,关键还要解决配套生产技术。“过去新疆种棉主要是采用‘矮密早’技术模式,播种密度大,植株矮化,但这种技术通风透光不好,结出的棉桃较小、品质较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马雄风是“中棉113”的育种家,他说,“十年育一种,好品种没有好技术也无法发挥效能,‘宽早优’技术模式能有效解决之前的技术痛点。所谓‘宽’,就是播种密度小了,由原来的一膜6行播种,改为一膜3行,密度降下来后,透光好了,棉花受光更充分,虽然棉桃少一些,但品质好,棉桃大,算下来不仅不减产,还实现了更优质和增产。”  今年春节刚过,宋美珍就跟随中棉所的棉花绿色增产增效团队来到了新疆。去年,“宽早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棉花主推技术,他们此行就是专门落实推广这项技术。“年前,我已经全疆都跑了一圈,在几个重点团场做好了技术推广模式沟通,并且给团场的领导、技术人员都讲了课。春播在即,这次来就是要把技术落实到地块上,得敲定下来才算成!”2月中旬,地块上还是厚厚的积雪,踩下去有半腿深。南疆北疆一圈跑下来,已是3月下旬。  对宋美珍来说,全年200多天在新疆出差已是家常便饭,一块块示范田种出来,一堂堂技术课讲下来,“宽早优”植棉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植棉户采用,2021年被列为博州主推技术之一。“中641”品种与“宽早优”相结合的高品质棉生产技术模式,在新疆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纤维品质明显提高,被列为“中国农科院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  2021年全国棉花产量573.1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512.9万吨,占九成。新疆种植棉花有天然优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种出来的棉花品质好,不愁卖。   “在我们这里,棉花不愁没人种,就怕没地种。”高克虎十年前从杭州返乡种棉花,这些年靠着他一人种棉花,家里在昌吉市买了房子、小汽车。他告诉记者,即便这两年农资、土地价格都在上涨,种棉效益还是有保障的。   “种棉花早就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那么繁重的农活儿了,播种有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一趟下来,铺膜、播种全部完成,打药有无人机,耕地有翻耕机,浇水有滴灌设备,收棉有采收机,基本上全程机械化。1000多亩地只需要雇上几个人看看地就够了。”高克虎说,“一点也不累,但是要种好棉花,需要花费脑力,什么时候该打药、水肥怎么配比,必须心中有数。”  我国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80%,新疆建设兵团更是达到95%以上,棉花种植已基本摆脱了靠人力,这也是棉花品质的重要保障。在新疆的种棉农民中,像高克虎一样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是棉花产业的未来和希望。  为什么要瞄准中长绒棉?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来看,解决结构性矛盾就是要解决品质、品种与需求不适应、不匹配问题。具体到棉花产业亦是如此,千头万绪的问题都可以从提升品质找到出路,千变万化的市场最终都归结于对品质的需求。  棉花的品质高低有很多具体评价指标,最重要的是纤维长度、比强度两个指标。“我们常说的‘双30’棉花,指的就是这两个指标都达到30的棉花。”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王进华告诉记者,“‘双29.5-双34’棉花是中长绒棉,算是中高端品质棉花,低于‘双29.5’的是一般品质棉花。我们讲提升棉花品质,主要就是扩大中长绒棉的生产。”  为什么要瞄准中长绒高品质棉花?  从国内棉花生产和进口形势来看,我国棉花每年的市场需求大约为800万吨,国内产量维持在500-600万吨,进口约20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棉花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用棉需求,有200万吨的缺口,而进口棉花的大头就是美棉、澳棉为代表的中高端品质棉花。“因此,我们扩大中长绒高品质棉花生产规模,一方面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对进口国外高品质棉花的依赖。”王进华说。  从成本效益比来看,中长绒棉的性价比更高。王进华进一步分析说,中长绒棉市场价格比一般品质棉花每吨价格高2000元,而“双34”以上的细绒棉价格则每吨高出1万元以上,因此,中长绒高品质棉花在市场上更受企业欢迎,需求量更大。总而言之,目标明确:扩大中长绒高品质棉花种植。  围绕棉花品质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三丝”问题。所谓“三丝”,是指棉花采收过程中混入的异性纤维。吕殿虎告诉记者,以前人工采收的时候,主要是头发丝、塑料纤维以及人身上带入的一些杂质,现在大部分为机械采棉,主要是随着机器采收一起带入的碎地膜。“‘三丝’清理起来难度很大,需要一点点挑拣,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在挑拣过程中还会破坏棉花的整体品质,现在人工费很贵,因此业内有‘清理三丝,价比黄金’的说法。”   “‘三丝’是纺织企业最头疼的问题。”王进华从事纺织行业30多年了,对此深有体会,“如果不清理,细小的塑料纤维织成布后无法着色,就会导致一块布出来后有很多小点,做成的衣服就是带点点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残次品,只能贱卖。”  生产端的一个小细节,在消费端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从前端控制。黄群说,使用厚度大一点的地膜能有效改善“三丝”问题,地膜越薄,越容易碎掉随机收卷入机器中,但厚的地膜成本会增加,农民往往不愿意用。现在很多企业收棉花时也会把“三丝”指标考虑进去,“三丝”少的价格高,这样对棉农也会形成正面引导。此外,在籽棉加工环节引入“三丝”清理机,进行设备改造,尽量减少前端的“三丝”混入。  我国主要产棉区在新疆,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地膜加滴灌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而美国、澳大利亚的棉花主产区不存在缺水问题,因此不需要地膜,也就不存在碎膜“三丝”问题。“因此,提升我国棉花品质,追赶美棉、澳棉,‘三丝’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王进华说。  生产全过程监督是确保品质的重要手段。黄群介绍,依托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的“高品质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构建了CCIA高品质棉及其产品全程溯源体系,已经在国棉CCIA品牌“联名”合作的品牌服装实现可追溯。消费者扫描衣服标签上的二维码,可以知道这件衣服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到一件成衣的整个过程,棉花种植、采收、加工、流通、纺织、制衣,每个环节在哪块地、哪个厂、哪个车间,都可以了解到,这样神奇的购物体验正在逐步实现。“追溯的目的是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督,这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保障棉花品质的有效途径。”  产业链各环节间堵点如何畅通?  每年入秋,新疆的棉田便如千里白雪覆盖,又如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抛洒到了田野上。2021年金秋十月,昌吉的棉田里,一望无际的层层白浪翻涌着丰收的希望,棉田里临时搭建的T台上,一位位身着棉布休闲服、衬衣、民族服饰的模特们翩翩走秀,有时髦的青年男女,也有老人和孩子,他们身上的衣服布料,都来自这片棉田。现场几十家纺织服装企业参展商和数百位棉农、加工企业代表,不时拍手叫好。  这是一场棉花产业上游种植户与下游纺织服装企业直接对接的活动,当天促成了数千吨的棉花订单。如果说抓住品质提升就抓住了供给侧适应需求侧的关键,那么以需定产、以需定研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上中下游各环节的精准对接。“科研方提供技术支撑,生产方与加工方合作建立生产基地,需求方向生产、加工方提出购买需求,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搭建平台和供应链并监督,政府引导和支持,多方结合自有优势开展CCIA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与购销。这就是我们推动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基本思路。”黄群说。  “关键在于优质,还要优价,而且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要实现优质优价。”马雄风分析说,问题在于,产业链上各个端口想的事情不一样,棉农关心的是产量,产量高、衣分高(籽棉纤维重量与籽棉重量的百分比)才能收益高。纺织加工企业是微利行业,他们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才能确保收益,降成本是否会影响品质,进而影响下游服装企业,这个过程需要权衡利弊。因此,必须把各个端口的利益联结起来,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品质最优、风险最小、成本最低。  罗莱家纺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合作就是在探索棉花产业从科研到终端利用市场建立全产业链的联结机制。“罗莱生产的超柔床品,要求棉纤维更柔软舒适,对原材料供应要求比较高,科研单位按照企业需求专门研制了‘罗莱1号’种子,试验成功后,罗莱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建了几万亩的棉花基地,统一种子与种植模式,棉花收获后按照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统一生产加工,确保品质一致性。”马雄风说。去年,“罗莱1号”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通过太空育种进一步优化品种。   “精准对接”同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黄群说,在国棉联盟框架下,生产单位、纺织企业及原棉交易平台等组织起来并签订《CCIA棉花订单产销合同》,推行优质棉订单生产购销模式,目前实现订单面积60多万亩,商品棉品质平均提高1-2级,平均每吨加价1000多元,促进了棉花生产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然而,理顺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并非易事。“按照CCIA标准建立的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种出的棉花品质要高于普通棉花,根本不愁卖,虽然订单约定高于市场价几毛钱一公斤收购,但收棉时也会出现抢棉抬价的现象,有些棉农就会不按订单来,谁给的价格高卖给谁。”黄群说。  “去年的抢棉现象尤其严重,与我们签订统一供种合同的棉花基地,最后收回来的只有六成。”吕殿虎说,“根源在于新疆目前的加工企业太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加工厂产能远远超过棉花种植规模,因此出现抢棉抬价。”  对此,黄群分析说,新疆有不到4000万亩棉花,600个加工厂就足够了,然而现在全疆有1000多家加工厂,而且还在新建。因此,根本上还是要去加工产能,淘汰一批能耗大、设备工艺落后、竞争力差的加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棉花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联盟基地做好宣传,优化棉农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长期深度利益绑定,实现订单更稳定、产销更顺畅。  自主国棉品牌怎样叫响?  从CCIA棉花系列产品在全世界的棉花科学家、企业面前亮相,到CCIA棉田秀、棉花竞拍,再到300万亩产量40万吨的CCIA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成,CCIA作为“国字号”棉花品牌已经在业内叫响。  为什么在现阶段要树立有权威性的国棉品牌?黄群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的棉花品牌很多,以新疆为例,很多植棉市(县)、兵团师团都有自己的棉花品牌,然而都没什么影响力,无法与国外的大品牌竞争。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棉花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在世界前列,需要有影响力的棉花品牌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CCIA是国棉联盟成立后创建的自主品牌,在棉花生产、加工、纺织、印染、纱线、家纺、布匹全链条都注册了CCIA商标。目前,已授权相关企业推广国棉品牌,并成立了“CCIA绿色棉品研发中心”,完成了从CCIA棉花到140、160、200支纱高品质面料和服装的规模化试制。黄群说,目前,CCIA已经与361度、罗莱家纺、李宁、安踏、海澜之家等企业开展品牌“联名”合作。  品牌的核心是过硬的品质,品质的衡量需要有权威性的标准。王进华说,多年来,美棉、澳棉建立塑造了自己的标准体系。我们国内也有自己的标准,然而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在认证上比较被动。   “梳理起来,我国涉及棉花的各类标准有1000多个,却存在着重标准制定不重实施的问题,标准的引导力不强,对供应链各主体无法形成有效约束。”黄群指出。  为此,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围绕着CCIA棉花生产、加工、纺织等“基地”和品种、种子、原棉、纱线、面料、服装等“产品”两个方面,采取“定性+定量”的原则,制定了国棉CCIA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将其贯穿到棉花全产业链中,确保CCIA棉花及其产品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  认证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和标准执行,“认证证书”合格一批发放一批。比如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内的棉花生产出来后,达到标准则发放证书,如果没达到CCIA标准,则不予发放,皮棉加工环节以及其他下游环节都是如此。“这样才能保证标准的一致性和认证的含金量。”黄群说。   目前,国棉CCIA标准已经初具体系。黄群说,接下来要使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国际化、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产业链上的更多企业认可并加入CCIA标准体系认证中来,以及吸纳更多的国外品牌企业。还要进一步扩大高品质棉花基地建设,完善溯源系统,建立产品供应链,树立“中国棉花、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品牌”的国际化理念,创响国棉CCIA品牌。   2022-04-20 14:40:14
纺企促销降库存 地产棉受关注   近期,企业棉纱、坯布库存持续增长,流动资金被大量占压,加上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各地疫情防控全面升级,一些地区织造、印染等减停产比例持续攀升,中小纺企纷纷降价促销,抓紧回笼资金,保证现金流不断裂。      河北邯郸某中型纺企表示,当前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纺C40S及以下支数棉纱亏损1000元/吨以上,而50S及以上支数棉纱订单又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半个多月来,纺企普遍涤棉纱、涤粘纱等混纺纱累库率也迅速上升;二是部分省份、地区疫情防控层层加码,不仅棉花提货出库受到很大影响,而且棉纱、坯布等运输销售也陷入困境;三是目前二季度订单仍以小单、短单居多,纺企既不敢集中补库棉花等原料,更不敢按80%以上负荷开机生产。按照惯例6月份以后棉纺织服装业进入淡季,市场信心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目前河南、山东等内地库“双28”新疆棉机采棉报价22800-23000元/吨,因具体指标、仓储库不同或有100元/吨以左右差异,而地产棉3128/3129级报价则集中在21900-22200元/吨,相较新疆棉仍有800-1200元/吨的价差,受到中小棉纺织企业的关注,询价、出货要好于新疆棉。德州某纺企反映,河北、山东地产棉“双28/双29”纺高配40S纱质量不错,但由于各轧花厂普遍加工量少,导致配棉的稳定性不足。 2022-04-20 14:40:33
记者调查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现状:消费者参与热情高 回收渠道不通畅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最近发布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经济之声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回收设施、回收模式、回收标准等方面存在短板,普通消费者很少接触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纺织纤维多达3500万吨,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达到2000万吨。家家户户可能多少都有一些废旧衣服、废旧床单被褥等,这些东西一般怎么处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是选择捐出去、送人,剩下的直接扔掉。有消费者告诉记者:“我就是扔掉或者捐了,大部分人都是好一点的衣服就捐了,脏一点的衣服可能就扔了。”   在采访中,很少有人接触过回收渠道,把旧衣服等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不少人甚至直接把这些东西混在生活垃圾中扔掉。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不健全。“比如回收设施覆盖区域不是很均衡,回收企业投放的回收箱虽然小区里面也有一些,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上广这种一线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回收箱的投放非常少,农村里几乎就没有。”   一般来说,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对废旧纺织品来说,梯次利用主要是指二手货销售,但我国法律对此还没有放开。在再生利用方面,主要是回收纺织纤维加工其他产品。不管是哪种方式,消费者都有参与的意愿。有消费者说:“我自己或者我周边的人能换钱的肯定都愿意换钱,哪怕是一两块钱,肯定都愿意换钱。如果有人在收的话,肯定会给他。”   赵凯说,主要难点在于打通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一般的运作模式是回收商建设纺织品循环利用设施,通过加盟合作的方式寻找废旧纺织品代收点,代收点赚取差价。   一位回收商表示:“收衣服的时候定价,3-5毛钱1公斤或者7-8毛钱1公斤收都是可以的,或者您根据那边市场情况,自己来定也行。您统一收回来是一个价位,然后自己再分拣分类好,给我们这边交的就是另外一个价格。”   那么,这些回收商收来废旧纺织品后,具体怎么处理?企业说,一部分会销往国外,另一部分会粉碎和资源再利用。“粉碎的话就是像穿脏的、破的、烂的毛衣这些品类都是全部粉碎,可以加工成地毯、保温棉。资源再利用的话,像羽绒服,会把里面的羽绒掏出来进行清洗消毒烘干。”   目前,这种模式运行已经比较成熟,有些回收商还和再生制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过赵凯指出,当前最大的短板就是这些企业相对散乱,难以保证分拣效率,纤维分离和去色难度也比较大,质量也参差不齐。他认为,归根结底是要推动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赵凯说:“国家也有国标,也有行标,但是都比较碎片化,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废旧纺织品标准体系。另外在标准体系之后,还有一些认证体系也没有跟上,所以从回收成分的检测、分拣、再生利用、再生产品这些方面,还都缺乏标准规范。”    2022-04-20 15:00:24
外棉强势支撑 郑棉偏强运行   上周(4月11-15日),受印度国内棉价持续高涨和棉花减产的影响,印度财政部宣布从4月14日起至9月30日止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豁免,消息一出美棉ICE2207主力合约价格再创新高接近145美分/磅,国内郑棉CF2209合约则偏强震荡,价格重心不断上移。      印度财政部表示,印度棉花进口关税为11%,关税全部豁免将给印度纺织业产销和出口带来极大好处在中国部分地区由于疫情散发影响棉花消费和进口的情况下,印度的及时补位又给了国际棉价一针“强心剂”。国际人士分析,印度免税进口棉花窗口时间达到了5个多月,对国际市场价格将形成较长时间支撑。      上周,因国内新冠疫情蔓延,各地加强了管控措施,棉花贸易企业加大省内区域销售力度,并给予买家一定的价格优惠。山东一家棉企表示,公司对省内棉纺织厂及中间商等客户普遍优惠50-100元/吨,单次采购量超过5批,议价空间相应扩大至150元/吨以上。尽管部分棉企因为资金压力积极让利销售,但市场整体棉价依然较为坚挺,特别是受到外棉的提振,国内郑棉价格继续偏强运行。      据调查,由于国内花纱产销价格倒挂,许多企业经营亏损,开机率和生产积极性显着下降,皮棉需求明显减少,基本以以随用随买为主。下游纺企认为,本轮疫情从上海向全国各地快速外溢,加上棉纺织服装出口和内需订单疲软,棉花、涤纶短纤等原料补库或推迟至5中旬前后,市场期望的“金三银四”旺季基本落空。上周,虽然持续爆发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内棉花消费用量,但在国内外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下,郑棉表现较为强势,仍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态势。 2022-04-20 15:00:50
聚酯瓶片一季度市场走势回顾   PET一季度,春节后市场下游厂商陆续复工复产,集中补仓让市场现货资源表现匮乏,市场现货紧张推动市场报盘上涨运行,国际油价走势整体上扬,受此推动,双原料价格均有上涨表现,成本端支撑强劲。聚酯瓶片工厂及现货价格整体上行,但市场购销氛围整体偏淡,需求端抑制瓶片价格走势,聚酯瓶片行业利润有所收窄。   1月国际油价持续上涨,PTA现货流通资源紧张,成本端支撑强劲,聚酯瓶片工厂及贸易商报盘价格持续上涨。不过,下游对高价资源抵触,备货热情不高,市场交投清淡。加之月末恰逢春节假期,市场业者陆续退市,交投几乎停滞。年关将至,长途运输车辆减少,交投清淡,市场重心持续下调,市场价格逐渐趋于有价无市阶段。2月-3月,国际油价受地缘因素影响呈现宽幅震荡走势,但均价仍呈上涨趋势。在此支撑下,聚酯双原料价格亦有上行表现,2月成本端仍是瓶片价格上涨的主要支撑。聚酯瓶片现货流通略显宽松,随着终端及下游企业陆续返市,市场需求量缓慢提升,聚酯瓶片市场取得“开门红”。随着国际油价格的回落,成本端坍塌,市场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瓶片市场重心下移,且瓶片工厂新订单匮乏,库存尚可心态稳健,然下游表现疲软,部分持货商存出货压力。临近月末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加剧,原油大幅上涨,成本端支撑仍存。聚酯双原料跟风上涨,聚酯瓶片工厂有意挺价,个别二次上调,且部分货源略紧。然而下游需求不佳,限制涨幅,场内观望之气浓厚。瓶片市场交易气氛有一定抬升,然3月份,国内多地疫情复发,导致物流运输受阻,车辆难寻,市场提货困难;加之,中小型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市场需求进一步缩减。受需求拖累下,聚酯瓶片价格虽有上涨表现,但涨幅有限。1月份华东聚酯瓶片在7900元/吨,较3月8300元/吨上涨400元/吨,涨幅为5.14%。   后期来看,安阳化学30万吨装置存检修预期,市场供应情况或窄幅缩减。然多数地区仍受疫情影响,终端开工情况难有提升,市场需求或延续清淡局面,但短期内国内疫情影响难以缓解,市场终端虽存一定补货需求,但车辆难寻加之物流费用较高,使得操作积极性不高,采购或仍以刚需为主,市场交投氛围难有改观。另外,国际油价存下滑空间,成本端难寻支撑。利空因素占据主导的情况下,聚酯瓶片价格或区间震荡,偏弱运行。 2022-04-20 15: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