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纺织化纤行业
为何贝宁是非洲理想纺织业基地?   近日,昇非一体化产业园纺织业务板块的副总Vikas BUDHIRAJA接受了外媒采访,谈及了昇非旗下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的所在国,之所以能成为非洲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的四大理由......   问:昇非选择西非作为产业园所在地的主要考量是什么?(昇非在西非的贝宁和多哥均有产业园)   答:西非的原材料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有原棉,腰果,大豆,木材及其他农业原材料,这为发展加工出口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西非的地理位置十分良好,有主要的海运港口,直通欧美。   其次西非政治稳定,经政府的大力扶持,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也有充沛的青年劳动力资源。   昇非所在的贝宁(和多哥)两国,均加入非洲机遇与发展法案(African Growth Opportunity Act,简称AGOA)与欧盟除武器外全部免税条约(Everything but Arms,简称EBA),在非洲和欧盟内享有货品免税优惠。   问:对于纺织行业的投资者,选择昇非一体化产业园内生产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答:棉花的原料供应和产业集群的生态是选择昇非的重要优势。举例来说在园区内,纺纱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棉花供应,编织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纱线供应,成衣企业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布料供应。   园区还将提供稳定且与独立投资相比极具价格竞争力的电力供应。我们的纺织与成衣培训中心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最后在园区内投资还能享受到当地政府在投产后的18个月内员工基本薪资半额补贴。   问:环保在纺织行业愈加得到重视,昇非将如何让园区内的投资者实现“绿色生产”?   答: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昇非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会从用水,能源角度评估所有出园的商品的碳足迹,并且确保商品的能源可追踪性,举例来说,所有园区内储存和使用的棉花均可回溯。园区内也专门设立了污水处理厂。   问:贝宁成为成衣企业的首选理由是什么?   答:除了劳动力,政策方面的利好,昇非所投资建造的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软硬件支持以外,地缘政治的低风险也让同样盛产棉花的贝宁逐渐得到市场的青睐,在2020-2021的采棉季,贝宁以年均70万吨的产量位居全球第9。贝宁已经拥有19座轧棉工厂,纺织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关于棉花的供应,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从贝宁棉花同业工会(AIC)集中采购,这些棉花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具有可追溯性,标记为非洲棉(Made in Africa或CMAi,相当于非洲版本的BCI认证),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同时也获得授权,从当地棉农直采棉花。   航运货柜资源的短缺和疫情期间不时浮动的运价都是企业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贝宁的地理位置得以发挥优势,仅需20天左右可达欧盟,20-25天左右可达美国,贝宁的地理位置让其与欧美间可能出现的运价浮动空间更小,相比从诸如亚洲港发货,企业的管理风险更小,这可能是另一大让贝宁成为热门投资目的地的原因。   昇非一体化产业园内旗下的贝宁格鲁吉贝产业园,位于西非经济共同体内。   产业园配套完整的基础设施,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长期的税收减免,一体化的生产和运营服务模式,并地处西非,享有出口欧洲(EBA)和美国(AGOA)最惠国待遇,西非经共体内(ECOWAS)免关税等诸多政策支持。   其中的纺织园区辅以稳定且极具价格竞争力的电力供应,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投产后18个月内员工基本薪资半额补贴,可追溯的丰富原材料。   2022-04-20 15:20:38
棉花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填补新疆技术空白 棉花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填补新疆技术空白 预计今年推广应用面积超千万亩   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获悉:2019—2021年棉花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2000万亩,棉农和企业累计增收近30亿元。2022年该技术将在北疆棉区持续大面积推广,南疆正处于多点试验示范阶段,预计今年推广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   该技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田立文团队联合疆内外8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研发,填补了新疆农艺防雨灾技术的空白,是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与传统播种相比,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打破了常规的“打孔、下种、覆土、镇压”的播种方法,更改为“打孔、下种、镇压”,待出苗后再“覆土”的方法,同时适当增加播种深度。该技术配合“干播湿出”和精量播种等其他保苗技术,保苗率较常规受雨灾棉田提高25.3%以上,稳定在85%左右。   近年来,新疆降雨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北疆棉花出苗期降雨频发。雨灾通常导致棉田种植行表土结硬壳,不少棉苗因此“焖”在硬壳之下而无法破土出苗,较示范田成苗率平均下降35%左右。为挽回损失,棉农通常采取雨后人工或机械破土壳的方法。受灾严重时,需重播或改种其他作物,不仅增加植棉成本,还延误农时。   田立文表示,该技术将播种时种植行覆土变为出苗后覆土,可以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灾,有效解决了棉花苗期遇上雨灾导致出苗率低的问题,开辟了棉花生产中苗期农艺防雨灾技术的新途径。      2022-04-20 15:20:51
热点 | 印度免税进口外棉 对我国棉纺织业影响几何? 近两日,国际棉花市场被印度政府允许本年度(印度棉花年度2021.10-2022.9)国内纺织企业在9月30日之前免税进口棉花的消息搅得天翻地覆,4月14日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一度飙升至144.78美分/磅。 一些国际棉商、贸易企业分析:一是印度政府并没有设定本年度棉花进口总量“天花板”,因此只要外棉与印度国内棉价存在一定价差,印度纱厂、贸易商都可能对全球棉花资源出手;二是从时间上来看,4-9月份可供印度企业大量签约的采购的外棉主要是澳棉、美棉、西非棉;而2021/22年度巴西棉船期集中在9/12月份,因此陈棉可选择空间不大。 那么印度免税进口外棉对我国棉纺织服装业的影响有哪些?山东、江浙等地部分外向型企业的看法可归纳如下三点: 一是内外棉纱“倒挂”将逐渐收窄,印度、巴基斯坦等产地棉纱竞争力有望恢复。随着印度纱厂大量签约中低品质、低价美棉、澳棉、西非棉等,或造成印度国内棉价触顶回落,棉纱成本呈较大幅度下滑,因此棉纱FOB/CNF报价也“水消船落”。 二是印度纱厂大量采用进口棉配棉,棉纱各项指标、稳定性有望提高,或对我国40S及以上支数棉纱销售产生冲击。相较印度棉,澳棉、美棉等普遍具有强力高、异纤少、纺纱制成率高的优点,适合纺中高支棉纱,对中国棉纺织、服装等的替代性继续上升。 三是大量低价外棉进入印度市场,印度棉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接单、出口能力将迅速调整恢复;再加上人工工资、税收、政策及欧美订单倾斜等红利刺激,印度产品全球范围内“抢单”的节奏再提速。 另据了解,考虑到印度政府短期取消对进口棉花11%关税,而目前中国国内棉花供给充足,内外棉大幅倒挂导致买家对外棉船货、保税棉等询价/采购相对疲软、冷清,因此部分国际棉商、贸易企业计划向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港口转港,以提高棉花销售、资金回笼进度。 2022-04-20 16:02:14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3.3%   中新经纬4月13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3日指出,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   13日,国新办就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李魁文称,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李魁文提到,具体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5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2%,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8万亿元,增长17.9%;进口2.67万亿元,增长9.3%。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99万亿元,增长4.2%。   二是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一季度,我国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35万亿、1.31万亿、1.18万亿、5741.8亿和5710.3亿元,分别增长8.4%、10.2%、9.9%、12.3%和1.8%。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6.9%。   三是外贸经营主体进出口韧性足。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长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2万亿元,增长14.1%,占比达到48%,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38万亿元,增长5.8%;国有企业进出口1.5万亿元,增长14.5%。   四是主要大类产品出口保持较好态势。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05万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0.8%、53.7%和83.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9000.5亿元,增长10.9%,其中箱包、鞋、玩具出口分别增长24%、20.4%、16.9%。   五是机电产品、农产品进口平稳运行。一季度,我国进口机电产品1.71万亿元,增长2.7%,占进口总值的40.8%,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电动载人汽车进口分别增长12.4%、14.9%和15.7%。同期,我国进口农产品3362.5亿元,增长4.1%。   李魁文表示,总的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实现了开局稳,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叠加去年外贸基数较高等因素,实现稳外贸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在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外贸仍将有望保持稳定发展。   2022-04-20 16:14:36
2022年1-2月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2年1-2月我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生产形势保持良好,印染布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印染产品出口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出口平均单价回稳提升;运行质效稳步改善,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但疫情的反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依然是行业面临的现实压力,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仍需巩固。   1.产量规模保持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70.44亿米,同比增长5.94%。2022年前2个月尽管面对国内疫情趋紧、国外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国印染行业生产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印染布产量在上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增长,产量规模创近5年同期新高。   2.出口呈现量价齐升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1-2月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数量49.94亿米,同比增长6.87%;出口金额5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出口平均单价1.08美元/米,同比提高11.59%。尽管国际疫情形势仍未得到明显缓解,国际货运价格明显上涨,但国际市场对我国印染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1-2月出口规模同比继续扩大,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单价除涤纶短纤织物外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价格、货运价格的上涨推升产品出口单价,另一方面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回暖。   表1 2022年1~2-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情况   3.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三费比例7.90%,同比降低0.70个百分点,其中棉印染企业为7.65%,化纤印染企业为9.63%;产成品周转率15.40次/年,同比提高3.84%;应收账款周转率7.96次/年,同比提高7.86%;总资产周转率0.86次/年,同比提高10.60%。印染行业主要运行质量指标延续复苏态势,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持续提升,但在国内外疫情反复、产销衔接不畅等因素影响下,企业产成品周转率依然偏低,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存货同比增长14.59%。   表2 2022年1~2-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主要运行质量指标   4.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营业收入395.49亿元,同比增长18.89%;实现利润总额7.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48%;成本费用利润率1.99%,同比提高0.4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1.91%,同比提高0.41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60.55亿元,同比增长19.39%。1676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户数为658户,亏损面39.26%,同比收窄0.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05亿元,同比增长10.28%。1-2月印染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仍高位波动,亏损企业亏损额进一步扩大,但整体来看,规上印染企业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高于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5.40、53.23个百分点。   表3 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综合看,2022年以来,印染行业经济恢复趋势向好,但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吉林、上海等省市疫情形势严峻,印染行业生产及居民消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制造业生产成本承压;发达经济体收紧经济政策对国际市场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印染行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后期走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2022-04-20 16:24:32
智慧应用场景,尽展现代化纤生产实力!桐昆集团化纤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应用纪实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小单快反、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喷涌而出,成为消费升级下的潮流和趋势。   尤其是《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提出,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制造能力高端化。推进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成为纺织“十四五”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要加快突出工业互联网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打造一批传统产业的AI深度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加快实施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的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研发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走进桐昆集团恒邦厂区自动化生产车间,偌大的车间内少有员工,智能机械手正在稳定作业。自动包装流水线、全自动立体仓库等一系列智能化装置“各司其职”。   在该厂区的纺丝三车间,一台个头不大的5G+AI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导轨徐徐前进,搭载在机器人上的5G高清摄像头实时采集纺丝产线的状态信息。   而支撑眼前智慧应用场景的,正是桐昆集团自2020年投入使用的化纤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从传统制造向智慧化生产转变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石油炼化,以PTA、聚酯和涤纶纤维制造为主业的大型股份制上市企业,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桐乡市。企业目前拥有总资产近700亿元,下辖3个直属厂区和30家控股企业,员工三万人。历经40年发展,桐昆集团一直坚守初心做大做强化纤主业,目前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之首,年产量近千万吨,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大型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位列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293位、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第17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随着业务增长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管控难度也越来越大。而桐昆一向以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如何及时、精准地掌握下辖工厂生产环节的痛点、难点和盲点,从而达到精细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桐昆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可视化、全程可控,同时希望有一个“大脑”帮助管理者科学决策。   同时,桐昆高层领导也认识到,传统的生产装备和技术无法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市场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生产高附加值差别化新产品将成为发展趋势,而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差异化创新的压力不断增加。这时,总是能踏准时代变革的桐昆把目光聚焦到智能化改造上!   2019年,桐昆集团开启了全方位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进一步推动桐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转型升级,共同打造行业的“灯塔工程”。2020年11月,桐昆携手联想正式成立了浙江恒云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工业科技数字化服务领域的行业标杆,把桐昆经验、桐昆样板向外推广,走出了一条别样的“内生外化、赋能行业”的发展之路。   桐昆打造了覆盖五大业态和28家工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了“五横四纵”的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综合应用,打通了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仓储物流等多领域,实现了全链条、跨领域、跨区域的融合发展。   智慧应用场景覆盖全产业链   桐昆集团信息管理部经理许燕辉全程参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化纤产业智慧化生产的场景早已在他头脑里成形。他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此前某厂区在确定下一季度主打产品前,市场服务部需要先收集库存、市场、机台设备等数据,而后再结合个人经验得出结论。而有了基于平台的“智能排产系统”后,系统会自动筛选相关数据,并通过智能算法得出最优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企业排产的决策效率和准确率。   事实确实如此,自2020年项目实施后,通过数字化系统和智能生产线集成协同应用,桐昆在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管理。一组数据最能说明一切: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53%,单位人均年产值提高22%,产品不良率降低44%,单位产量能耗相比行业清洁生产Ⅰ级标准降低了11.2%。   桐昆集团也因此收获无数。2021年,该平台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入选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还被评为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桐昆集团则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还获得过国家工信部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特别是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许燕辉代表桐昆集团亮相央视《焦点访谈》,向社会展现了“重科技、少人力”的高科技智慧化生产场景,这成为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最爱媒体关注的一幕。   近几年来,集团不仅引进大量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如智能铲板机器人、华为5G巡检机器人、智能落丝系统、智能挂丝机器人、丝饼移送系统、聚酯预取向丝POY智能外观检测系统、智能包装系统、智能仓储系统、智能装载系统等)对原有的传统生产设备进行更新迭代,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还建成了桐昆特色的制造执行系统TK-MES系统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TK-ERP系统,并采集汇聚了集团85%的OT和IT数据,建立了桐昆数智运营中心,实现了管理的可视化、标准化、自动化、精细化、流程化。   打造高效协同的智慧桐昆   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整体处于深度调整转型、着重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以及新形势下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技术支撑。伴随着5G时代的全面来临,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各项新技术应用到整个纺织产业之中将会成为纺织产业两化融合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许燕辉看来,目前行业全产业链应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如服装制造方面,要加快个性化定制能力,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加强网络营销;印染方面,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涤纶长丝等上游原料方面,要根据市场趋势及销售大数据分析,不断提升产品差别化率,加大功能性高价值产品的研发力度。   作为化纤行业龙头企业,目前桐昆集团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全部工厂重点设备的数据采集并上传到数智运营中心,形成集团、部门、工厂、车间四级驾驶舱体系,各企业各部门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找到可以提升的空间,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跟踪处理问题,达到了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第一个目标“全局可视”。许燕辉介绍,接下来桐昆会朝着“全局可析”和“全局智能”的目标努力,最终打造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高效协同的智慧桐昆。 2022-04-20 16:24:43
极飞科技正式启动“超级棉田”第二季,赋能新疆棉花产业升级          为进一步验证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推动新疆棉花高质发展,为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可复制的模板,2022年4月19日极飞科技宣布正式启动“超级棉田”第二季。来自极飞科技的两名90后员工,海鹏和凌磊将继续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挑战管理3000亩高标准农田。同时他们还将作为新农人导师,指导复用超级棉田无人化模式种植的新成员,完成 500 亩棉田的种植并获得可观收益。   新疆棉花产业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疆棉花是我国棉花产业的支柱,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每年约有1200万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持续转移,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新疆棉花种植普遍由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承担。这种情况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生产效率及质量问题。未来,新疆3700多万亩棉田谁来种,怎么种?国家棉花安全该如何保障?            对此,去年极飞科技进行了一场长达 6 个月“超级棉田”的项目试验:两名从未种过地的90后年轻人,挑战管理3000亩高标准农田。由于播种期遭遇几场大风的原因,超级棉田第一季产量并没有达到300公斤每亩的预期目标,但成功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的无人化种植解决方案。     更成熟的 标准化种植模式          在超级棉田第二季,他们将根据上一季总结的经验重新出发,并在实践中检验其可靠性。如:在今年的棉田春播中,他们将使用上一季总结出的麦棉分播+麦棉同播方法来检验是否真的能有效减少新疆大风对棉田的破坏,同时继续探索干播湿出、膜下精准灌溉点种等棉花前沿种植技术的落地应用。如果获得成功,将来大规模推广应用,可大大降低大风对棉苗造成的损失。            在这一季的超级棉田中,海鹏和凌磊的挑战目标是亩产达到 400 公斤,并让超级棉田实现盈利。要想盈利,就必须要降本增效,对每一个种植环节进行“锱铢必较”的精细化管理,压缩成本以增加收益。          按照以往传统的种植模式,3000 亩棉花地最少需要 30 个人来管理,棉农每亩的投入至少要 1600 元(不含土地流转费),而一亩棉田的收益大概能够达到 1800-2000 元人民币左右 。在这 1600 元的投入中,有 80% 是人力成本以及水肥管理成本。而今年农资普涨,相较去年每亩化肥费用增加 120-150 元, 每亩农药费用增加 30-50 元,每亩水费增加 30 元,人工费每亩增加 50 元,进一步降低了收益空间。          超级棉田的无人化种植模式是从耕种管收全周期提高棉花种植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帮助棉农降本增效,节省人工。特别是管理环节,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和无人机技术,极大地降低水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植株调控的成本,从而增加收益。     5G数字棉田+无人化设备 科学管理更省力          随着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极飞科技超级棉田已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这意味着,在超级棉田第二季,海鹏和凌磊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数字化、无人化手段进行棉田精细化管理。          通过极飞农业物联网土壤监测仪,棉田管理者能获知科学准确的棉花播种日期;装配极飞农机自驾仪的播种机,实现精准、高效的自动化播种作业;根据物联网监测数据,管理者可足不出户的对每一垄棉花进行精准水肥灌溉控制;利用极飞遥感无人机拍下棉田的高清图片,智慧农业系统可快速对图片完成人工智能分析,管理者不需要亲自下地,就知道缺苗、长势、病虫草害等棉田情况,指导农业无人机进行针对性的处方施肥、打药,并提前预测棉田产量,提前安排棉花采收工作。            在用工量大且窗口期短的打顶环节,使用农业无人机喷洒化学药剂打顶,一架农业无人机一天就可完成 1000 亩的作业,大量节省人力。在水肥管理环节,通过将智能水阀和控制软件结合,实现远程精准控制施肥灌水量,1 部平板电脑搞定棉田智能灌溉,无需再花大量费用,雇佣工人到地里把水阀逐个拧开、关闭。            超级棉田通过物联网智能灌溉、AI 识别病虫草害、农业无人机精准施药等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不仅可以大量地降低劳动力的投入,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水和化肥以及 36% 左右的农药成本,实现超级棉田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将棉田生产过程中产生数据进行统计、储存与分析,搭建成数字化种植模型,让不懂农业技术的人也能种地。          通过社会化服务和无人化技术,让原本需要几十个人才能完成的种植工作 2 个人就能轻松搞定,让农业种植变得少人化无人化,并创造更高收益,这是超级棉田模式的核心。随着这种模式的进一步验证,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它将成为智慧农场的标配。   科技种地 新青年的奋斗新出路          5G、无人机、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超级棉田的应用,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不仅颠覆了他们对农业的传统印象,并对农业心生向往,90 后新农人莫晓钰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超级棉田第一季的见证者,晓钰全程跟踪了第一季超级棉田的生产过程。让在一线城市激烈打拼、从未种过地的她深深爱上了农业这个行业。今年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尝试这种新的田园生活方式:复制超级棉田的模式亲自来种 500 亩地。海鹏和凌磊将作为新农人导师,为晓钰提供全程技术指导。90 后新农人晓钰能否通过复制超级棉田的管理模式,成为进一步大规模推广该模式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今天,一方面城市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农村却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农业如何吸引年轻人,成为稳定就业的大后方,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了时代的重要议题。以国家高标准农田为基,专业社会化服务为辅,通过提供数字化种植模型和全程技术指导,优化种植管理成本,极飞科技希望让没有种地经验的年轻人也能规模化种植,实现乡村创业。            作为一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极飞不断致力于用科技为农业赋能,通过开发无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更酷,让农民成为最酷的职业之一,让年轻人在农业中也能大有作为。随着超级棉田模式的进一步验证,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科技感召,以“新农人”的身份回乡创业,助力家乡经济振兴。 2022-04-21 09:41:37
2022年全球棉花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分析 中印两国棉花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   主要生产国:中国、印度、美国、巴西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棉花生产格局、全球棉花进口格局、全球棉花出口格局、全球棉花消费情况、全球棉花结存状况      1、中国棉花产量占全球产量超过四分之一      2020/2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超过24339千吨。其中,中国以6423千吨棉花产量全球第一,占比超过26%;其次为印度,以6009千吨棉花产量排名第二,占比接近25%;第三名美国,产量占比超过13%。       2、中国棉花进口量位居全球第一     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进口量为超过1000万吨。其中,中国以2800千吨排名第一,占总进口量的26.22%;其次为孟加拉国,进口量为1905千吨,占比接近18%;越南排名第三,进口量占比近15%。       3、美国、巴西、印度棉花出口量居全球前三     从全球棉花出口情况来看,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出口量超1000万吨。其中,美国出口量为3564千吨,占比超过接近34%;其次为巴西,棉花出口量为2398千万吨,占比接近23%;第三为印度,出口量为1348千吨。       4、中国、印度、巴基斯塔消费量靠前     2020/21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国别分布中,中国以8709千吨消费量排名第一;其次为印度,消费量为5661千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分列第三、第四、第五位。       5、中国、巴西棉花结存量占比较高     2020/21年度,全球棉花结存量接近1900万吨。其中,中国、巴西、印度分别占比达到了44.95%、13.67%和12.73%。       综合来看,中国棉花产量、消费量、进口量、结存量都居全球首位,对棉花需求较大。而在出口端,美国、巴西等国承担了全球棉花输出国的角色。根据中棉行协今年一月信息显示,2021、2022年各主产棉国、产棉区植棉面积或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局部棉区有望“井喷”。如果天气正常、灾害发生率较低,2022年全球棉花供需形势逆转,棉价反弹承压、乏力的概率偏高。 2022-04-21 09:41:57